第1344章 渴賜田宅

在臨川王府歸降的那些吳中鄉徒們,儘管在歸降前一副冥頑不靈的態度,可是在歸降後態度卻變得非常踴躍,積極作為向導,帶領唐軍部伍在鄉裡遊走,查抄搜捕那些之前追從在臨川王麾下的那些鄉裡豪強們。

那些豪強們本以為悄悄回到鄉裡便可就此藏匿下來,唐軍主力必被臨川王這個大目標吸引南去,而他們則可以潛伏鄉裡待時而動。

如果會稽方麵戰事進展順利,臨川王與侯安都能夠成功的將唐軍給攔截下來,並且在春汛來臨的時候成功發起反攻,那他們到時候自然也就可以揭竿而起,憑著主場作戰的優勢將唐軍給逐出吳中。

可若是會稽方麵戰事進展不夠順利,錢塘江也被唐軍給輕易突破,而臨川王等又不得不繼續轉戰撤離的話,那他們便也隻能暫且安於鄉裡了。

隻要姿態擺的足夠恭順,唐軍為了穩定吳中情勢,想必也不會對他們嚴加追究。畢竟他們僅僅隻是曾經響應臨川王的號召,也並沒有真的與唐軍進行作戰,迷途知返為時未晚,而且唐軍也需要他們來在吳中構建起統治,到時候態度如果再積極殷勤一些,不隻能夠被既往不咎丶寬大處理,或許還能獲得任官呢。

然而正當這些人懷揣著此類算計等待局勢進一步發展的時候,然而接下來的事態發展卻大大的出乎了他們的預料。唐軍精準的鎖定了他們各自家居所在,然後便不由分說的發起了進攻,在他們猝不及防的情況之下,妻兒家眷包括自己便都成為了階下囚。

「將軍饒命!某等俱是吳中良家,安分守己丶深居鄉中,從未有勾結賊徒丶謀亂鄉裡的行徑啊!」

一些落網的豪強連連喊冤,想要為自己狡辯脫罪,然而很快便有唐軍軍士遞給他們一份記錄,上麵清晰的記載著他們幾番出入臨川王府丶參與會議討論以及所部部曲多少的相關情況。

這些人與臨川王往來密切自然不是什麽罪過,可是在南陳朝廷已經發布檄文的情況下,臨川王陳蒨仍公然叫囂抗阻唐軍南來擒拿侯安都,如今更向南奔逃,勾結侯安都的行徑可謂是證據確鑿。而這些人竟與臨川王有所勾結丶甚至還有軍事行動上的配合,自然便可以擒拿問罪了。

這些豪強們在鄉裡雖然是稱霸一方的了不起的人物,各自也擁有數量不少的族人門生,但卻仍然不足以與唐軍精銳部眾相對抗。尤其是在有吳中鄉徒們的引領之下,唐軍在吳興境內抓捕一乾豪強的事情更是行動如風丶如狼似虎。

原本這些豪強們各自率部聚集在臨川王府,都不敢與唐軍為敵,而今散於鄉野之間各自為戰,彼此間消息交流也並不通暢,真可謂聚是一盆沙丶散是滿地土。

留在吳興的唐軍將士們隻用了區區幾天的時間,便基本上將那些曾經聚集在臨川王府的吳興豪強們給定點清除了。這固然不是吳興當地所有的豪強,但也確保了對唐軍敵意最大丶且勇於付諸行動的一批不安分子都被掃除了。

這過程中自然也伴隨著殺戮,但是由於唐軍的行動目標明確且精準,對普通吳中鄉人所造成的影響並不大,主要殺傷的還是那些豪強並其麾下部曲。

伴隨著這些行動的同時,也順便將吳興境內所活動的土匪強盜給肅清了一番。有的情況下,這二者本來就是重合的,也可以稱得上是一舉兩得。

行動進行的如此順利且效果顯著,自然少不了那些歸降的吳中鄉徒們的鼎力支持。而這些人在參加相關行動的時候,對於唐軍紀律嚴明丶令行禁止的作風也是感受頗深。

過往在他們的印象中,唐軍是殘暴不仁丶無惡不作的,一旦入鄉便是吳中鄉人們的滅頂之災。如今看來,一部分人的確是遭遇了滅頂之災,但大部分的普通鄉士但凡不刻意的與唐軍為敵,唐軍將士們便對他們做到了秋毫無犯。

捫心自問,甚至就連那些吳中鄉徒們自己手握刀槍的時候,怕也做不到如此紀律嚴明,總要忍不住為了自己的方便與貪欲,而對鄉裡有所損害。

隨著一起行動的時間多了起來,彼此也漸漸熟悉,便有一些吳中鄉徒忍不住詢問這些唐軍軍士們何以如此固執呆板的遵守軍令。

須知就在攻破那些豪強莊園塢壁後,當看到莊園內所繳獲的各類財物的時候,那些吳中鄉徒都忍不住想要竊取私留一部分。當見到一-->>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