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3章 商原大學
營建新都的人事框架搭建起來,可以圍繞這個項目自主運轉起來之後,李泰便也不再繼續留在長安盯守,隻是著令相關人員每隔一段時間都要向自己彙報項目進度,然後他便再次返回了同州上陽宮。
這一次,盧柔等一些久在朝中之人也一起來到了霸府,除了在霸府之中擔任文翰工作之外,盧柔此番來到同州還身擔一項重要的任務,那就是負責李泰兒子的教育。
去年李泰便以兒子啟蒙作為理由丶與北齊的使者進行感情交流的契機,但其實他兒子李晉去年還沒有正式接受啟蒙教育。
此番李泰前往長安,本來是打算把兒子安排在龍原學館中進學,但想到這小子年齡畢竟還太小,離家太早固然能夠養成一定的獨立性格,但眼下還遠不足以獨立處理複雜的人事關係,對於一些彆有用心之人的接近還是做不到分辨甄彆,於是便決定還是先放在身邊幾年。
回到霸府之後,他先帶著兒子來到了商原彆業,自然是受到了一眾鄉鄰的熱情歡迎。如今的商原風物景象繁榮如故,但在李泰發展初期所建立的榨油丶製墨丶冶鑄等工坊陸續搬離了這裡,轉而興起果蔬精培丶精油調製等等對於環境和人工壓力都更小的行業。
如今的商原百姓所擁有的人事資源絕不止鄉裡所見,鄉裡子弟們早已經在唐王的率領下分布於天南海北,安居樂耕者或在本鄉丶或在陝北山南等地擴地成莊,生活殷實富足。喜歡讀書治學者或在商原莊上接受初級的教育,然後便負笈遊學於四方,長安丶襄陽等地全都可見這些學子足跡。
壯誌立功者那就更不用多說了,商原子弟早已經成了關中府兵的中堅力量,勳著於朝丶名傳鄉裡。或仕或商,各自也都活躍得很。
李泰雖然日常便居住在不遠處的上陽宮,但因平時公務繁忙,再加上如今出入侍衛警蹕的衛隊規模不小,頻頻出入鄉裡多有不便丶難免會驚擾到鄉居百姓,所以也不怎麽頻繁往來商原。
此番重回鄉裡,趁著兒子日漸曉事,他便帶著兒子遊走在鄉間,一邊向其講述自己當年隻帶幾十隨從入鄉立足治業丶智鬥鄉豪等事跡。
這倒不是為了通過自己的事跡來對兒子進行憶苦思甜的教育,而是單純的顯擺。這小子年齡還不大,跟他講什麽軍國大事丶爭霸天下,憑其閱曆和知識還無法理解,可是鄉裡風物曆曆在目丶鄉情熱切真實可感,那就好理解得多了。
果然江陵樂在跟隨老子於鄉裡逛了一圈之後,望向他耶的眼神中加倍的崇拜,真是不聽不知道,一聽才明白原來自己父親遠比自己想像中還要更加的偉岸!
李泰回到商原當然不隻是為了培養迷弟收割情緒價值,他是打算繼續將兒子放在鄉裡接受啟蒙教育。
商原的學堂從很早便建立起來,最開始是用來教育莊人子弟和若乾鳳等寄養在此處的小子們,這麽多年一直持續下來,主要是由李渚生等留守鄉裡的家人們管理。
李泰雖然邀請表哥盧柔來做兒子的啟蒙老師,但其實他並不怎麽希望兒子隻接受經書禮義那一套的教育,幼年到少年時期,正是一個人好奇心最旺盛丶接受能力最強的一個年紀,在這一個年紀裡形成什麽觀念丶養成什麽習慣,往往都能影響人的一生。
相較當世那些飽學鴻儒,李泰在學術上確實有點不學無術,但是講到少兒啟蒙等初階教育,那也是很有經驗的,畢竟有若乾鳳丶李雅和柳昂等小子練手。這幾個小子學業如何暫且不論,但無論性格還是上進心都是在及格線以上的,這也讓李泰對自家兒女的教育比較有信心。
如今的商原學堂規模更勝往昔,多有鄉人主動捐輸物料擴建學堂,使得這學堂成為如今商原上規模最大丶最為氣派的建築,當然李泰家的商原莊也因此被侵占大半。若非破野頭當年量地的時候多走了一段距離,如今莊地怕是都要不夠了。
如果說長安的龍原學館因為有著時流薈萃丶藏書眾多,傳統學術氛圍比較濃厚,那麽商原學堂則就顯得比較野路子了。
李泰當年在鄉裡通過改善各種工藝和工具所營造起來的新產業,給鄉人們所帶來的衝擊可謂是無與倫比。而關中作為多年的文化荒漠,倒也沒有太濃厚的重經輕術的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