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要求和罷戰?」

李泰在聽到這話之後,一時間也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情況實在是有點超出了他的預料。

雖然說之前兩國也曾有短暫的罷戰盟約的和平期,但那時的背景較之當下還是有所不同。而且正因為有了之前那一次形同虛設的盟約的經曆,也越發證明了東西之間想要罷戰那就是扯淡,除非哪一方被徹底的乾挺。

如今的北齊可是有著實實在在的領土和人口的損失,並不像之前那樣還指望通過談和來換回丟失的城地與被阻攔在宜陽的人馬,這一次想要挽回損失隻能通過戰鬥。

通過談判來找回場子,可謂是既不符合正常人的智力水平,也不符合北齊一貫桀驁的作風。除非是開啟談判丶彼此罷戰本身就是北齊所需要達成的一個目標,為此甚至可以甘心承認如今已經造成的損失。

求和的信號是北齊方麵的斥候所傳遞過來的,表示如果西魏願意進行談和的話,那麽北齊方麵會在近期內派遣使者前來磋商彼此談和罷戰的細節。

對於這一比較反常的情況,李泰猜測有兩個可能。

第一就是北齊方麵存心試探並作拖延,試探一下西魏還有沒有繼續推進以擴大戰果的決心,通過談判拖延魏軍後續軍事行動的節奏,從而爭取更多的時間來籌措力量丶準備反擊。諸如眼下已經進入沁水河穀的齊軍,可以借著談判進行的同時加強對沁水河穀的封鎖。

第二個可能,那就是北齊國中可能發生或者是即將發生什麽重要的人事變故,必須要確保外部的相對穩定,從而集中力量來處理內部的矛盾和問題。莫非是齊主高洋掛了?

這兩種情況可能性都不低,而在沒有更多資訊流露可供更加精準的猜度判斷的情況下,李泰也不能確定究竟是哪一種。

故而他的做法就是乾脆不予理會,無論齊軍是怎樣的情況和意圖,總是需要魏軍方麵做出反饋才能有所施展,而越是敵軍所想要的便要反其道而行之總是沒錯的。

因此李泰索性就當沒有這麽一檔子事,部伍休養與增遣斥候等諸事一切如常,不作其他調整。

魏軍這裡遲遲沒有給予反饋,段韶方麵則就有些不淡定了。一方麵他確實需要儘快與西魏方麵達成一定的罷戰默契丶從而讓麾下所掌握的兵力稍微解放出來。另一方麵,此次求和乃是他的自作主張,並非出於皇帝或者是其他人的授意。

雖然說段韶做出這樣的決定的確是從大局考慮出發,畢竟眼下的北齊實在是經不起內憂外患的雙重折騰,但也不能說是完全的大公無私。

從段韶自己的考量而言,他這麽做的用心占比大約是在七分公心丶三分私心。整體上當然是希望社稷國運能夠穩中向好,而在國中即將掀起什麽人事波瀾的情況下,他又希望爭取能讓自己站在一個相對安全和穩定的位置上。

可是如果此番求和不成,段韶對外既要承受住西魏大軍繼續發起進攻的強大壓力,對內或許還要麵臨著皇帝與一些朝中大臣的追究詰責,處境可就要變得艱難了。

原本在段韶看來,魏軍的後路遭到斛律光所部人馬的襲擾,應該也會心生退意。而且銅鞮水交戰之後久久不前,也體現出魏軍前進乏力。在這樣的情況下己方主動示弱,對方順勢接受下來而後彼此磋商條件細節才算比較正常。

但是如今敵軍一副有恃無恐的模樣,戰又不戰丶退又不退,對自己拋出的橄欖枝全不回應,這也不免讓段韶自感頭疼不已。

權衡一番之後,他還是決定再給斛律光方麵增兵三千丶以加強沁水河穀方麵的魏軍壓力,同時也繼續派遣心腹斥候向西魏方麵釋放求和的信號,希望西魏方麵能夠儘快給予回應。

他也不擔心自己過於急切的表達或許會泄露出齊國目下內部不穩的現狀,如今的齊國最大的不穩定因素就是齊主高洋,其人的精神和身體狀態都非常令人堪憂。

但這在齊國也屬於高度的機密,隻有為數不多的人才能知曉。其他人所知無非皇帝行事有些荒唐暴虐,是並不會輕易聯想到正當壯年的皇帝陛下已經是疾病纏身。李伯山這個敵國首腦當然也不能對皇帝的健康狀況了如指掌,隨著其消耗逐漸加劇而向前拓進的空間則不大,終究還是會同意談和的。

不過段韶這一番思考也隻是針對正常人才可成立,但卻並不包括某些掛逼。李泰非但心裡清楚高洋健康-->>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