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2章 生財有道
因為眾人對此過於踴躍,使得這一場政務會議險些成為了三衛郎招聘現場,李泰不得不表態三衛郎員額充足,之後可以從容再議,才讓這些急於給兒郎們謀求出路機會的老父親們心情平複下來。
接下來會議繼續進行,便是由都官尚書柳慶彙報司刑事宜。在勘定內亂結束之後,李泰便順勢安排召集南北刑名人才以編修律令,儘快結束西魏律令繁亂的狀態,使得從官到民都能有法可依。
想要編修新的律令,既要總結曆代刑名律令的淵源與得失,還要深刻結合當下世道疾弊,畢竟每一道刑令都關係到成千上萬人的禍福命運,自然是馬虎不得。
所以柳慶過去這段時間裡主要還是采訪時流丶組結編修律令的班底,並且檢索準備相關的資料。
李泰雖然無暇親領其事,但對此也是保持著高度的關注,無論求人還是求物,基本上都是有求必應,所得南朝藏書庫藏以及從北齊搞到的典籍資料統統開放任用,務求能夠編出一部嚴整規範,既能為當世法典又能做後世依憑的莊嚴律法!
對於唐公如此重視的態度,柳慶深感壓力的同時也是倍受鼓舞,一再表示一定會儘力而為丶不負所用。
新任祀部尚書的王鬆年,上任之後第一項任務便是要為唐公建造家廟。這種祭祀先祖丶人臣殊榮的大事,王鬆年自然不敢馬虎,退朝之後便已經在準備相關的經義資料,這會兒便整理出一個初步的方案交由李泰過目。
李泰對於這些事情雖然不甚精通,但對王鬆年還是比較信任,尤其他家裡也不乏人對此鑽研頗深,倒是不擔心事情會有什麽紕漏,隻將這方案草草瀏覽一番,然後便任由王鬆年繼續操持。
隻是在選擇家廟建造地的時候,他在考慮一番後還是決定放在同州。雖然說眼下的他與皇帝之間相處還算融洽,但畢竟也是權臣與傀儡之間的關係,而且接下來隨著國中局勢恢複平穩,他也還是要返回同州坐鎮。
畢竟如今北齊才是西魏的頭號大敵和需要解決的對手,而且同州長期作為關中的軍政中心,軍營丶兵道丶物儲等等方方麵麵的軍事基礎建設也都是以同州為中心。
李泰如果要返回長安執政的話,就免不了再進行一番增改,但結果還不如待在同州更加的便利。如今的長安城辦公和居住環境都比較差,可作更改的空間也比較小。憑西魏目前的情況,沒有必要進行這些意義不大的折騰。
不過李泰雖然不打算新做什麽城池建築營建,起部尚書崔彥升倒也不必擔心會閒散下來丶無事可做。事實恰恰相反,他需要操持的事情還非常多。
首先李泰是打算將鄭國渠重新疏浚修繕一番,改善關中整體的農業灌溉情況。而後就是將長安周邊水道係統性的修改一番,尤其是渭水這樣的乾流要重點疏浚。
李泰自己當年就是通過水利而步步高升,之後轉任各處也都將水利當作一個重點管理的工作內容。對於關中的水道現狀,他早就有些看不順眼了,隻不過想要進行科學的整改所牽涉的方麵太多,而他也一直沒有足夠的時間和權柄去經營此事。
如今自己總算得掌大權,李泰當然不願再繼續放任下去,希望通過一番整改使得關中的水資源利用更加的科學且有效率,從而加強一下關中農業發展的潛力和前景,改善農耕條件的同時減緩一下人地矛盾。
凡欲立事必須要有錢糧維持,無論再怎樣宏偉的計劃,如果沒有物質基礎那都是空中樓閣。而西魏的財政問題向來都不是一個能夠讓人開心的話題,為了避免好心情太早遭到破壞,李泰特意讓度支尚書裴鴻最後奏報事宜。
果然,當裴鴻開口的時候頓時便不出所料的將會議氣氛帶入冰點:「啟稟主上,府庫俱竭,財用無出……」
說一句不誇張的話,自從李泰接掌大權以來,西魏朝廷便一直處於一種負資產運行的狀態。凡所用度俱仰外部的輸入,哪一天山南道不向內輸入物資,當天就要斷糧!
西魏財政最主要的便是州郡租調與各方方物進貢,每年的課稅需要秋後交訖,州郡最晚都要趕在年前最後一個月內輸送完畢,如此才能不誤今年財政任務的完成與來年度支計劃的製定。
但是去年一場東征不隻打光了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