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王僧辯主動提出了這一請求,但李泰在考慮一番後還是婉拒了,並不打算現在就向淮南大舉介入。
因為現在的王僧辯頭上還有一個蕭繹,並沒有絕對的主導權,而且也未必就與陳霸先達成了共識。他們之間有分歧倒是沒什麽,關鍵就怕突然決裂,搞得李泰投入在淮南的力量難以收回。
對手強大也不可怕,隊友太渣可就讓人欲哭無淚了。王僧辯和陳霸先當然不算渣,可真要心思各異丶拖起後腿來,那也實在是要人老命。
內部關係這樣的不穩定,也讓李泰對於彼此間的合作不敢寄望太高。而且如今的他也不算是什麼小角色,眼下北齊雖然在淮南地區動作頻頻,但基本上都還屬於趁火打劫的範疇。
可若是李泰下場的話,興許就會把北齊的主力吸引下來,屆時淮南方麵局勢恐怕會更加的撲朔迷離。這對於西魏丶尤其是如今的荊州總管府相對比較清晰的戰略前景,也會產生極大的乾擾。
「今我荊州士民仍需休養生息,雖然有心共襄仁義盛舉丶拯救淮南百姓於水火之中,隻可惜力有未逮。東賊殘暴不義丶咄咄逼人,亦為仁義之士所不齒!」
雖然拒絕了王僧愔,但在想了想之後,李泰便又繼續說道:「雖然身不能至,但心同此感,軍若有何物用之疾,將軍但言無妨。若能有助破賊,於我亦是一幸。」
聽到李泰不願意進行合作,王僧愔心中自是大失所望,但又聽到他還願意進行一些物資上的援助,一時間又頗覺感動。
「李大將軍如此高義,實在是讓人感動!唉,實不相瞞,如今國中侯賊雖滅,但局麵卻仍然遠未可稱平定。下有驕兵悍將不從管束,上有君王威令嚴加催促,兵不解甲,船不落帆,沿江奔走,轉戰東西,外有強寇,內有頑賊……」
王僧愔一時間有些不能自已,向著李泰這個外人大吐苦水,可見過去這段時間以來心中也是積鬱良久。
李泰見其如此,心內也是頗生感慨,亂世之中又逢王朝末世,無論身份地位的高低,每個人也都要麵對各自的壓力和苦難,沒有人能夠置身其外。很多人樂此不疲的討論亂世豪傑們的能力高低,但很多時候能夠決定成敗的往往是抗壓能力如何。
「李大將軍高義施助,某替家兄及眾將士先作拜謝!前言托獻城地,絕非自負巧智的縱橫之術,而是心甘情願的至誠之謀。隻憾時機未具而計不能成,也希望李大將軍能夠感此誠意丶勿相忘懷,我兄弟翹首江表,以待佳音!」
雖然提議被李泰所婉拒,但王僧愔最後還是忍不住又表達了一下誠意。
李泰雖然沒有答應即刻展開合作,但還是表示願意提供一定的物資援助,也是為的將這份聯係保持下來,以等待更加合適的時機。
雖然說未來他可能要跟南梁結下大仇,但在這南北朝亂世末期,關於忠義本來就有不同的解讀。
王僧辯和陳霸先兩人,誰是忠誰又是奸?王僧辯迫於北齊壓力拋棄了蕭繹的法統,而陳霸先則以此為藉口襲殺了王僧辯,重新扶立蕭繹的血脈,結果最後自己篡了。
還有王琳這家夥出場一副要日天的氣勢,可謂是英雄氣十足,然而到最後能跪的都跪了,誰要沒接受過他的投降,在這後三國都不算個人物。結果去了鄴城後,鄴城群眾還為其忠義感動的掉眼淚,也不知是王琳太會搞人設,還是鄴城百姓太缺忠義。
所以李泰也並不擔心日後進攻江陵之舉會給之後的統戰工作帶來障礙,因為這一時期的忠義標準本就非常的靈活。
道德是為了讓人更好的參與社會活動而自覺遵守的行為準則,錢財丶權力都能夠讓人在社會活動中獲得更大的優勢,無錢無勢那就隻能遵守道德丶增加自己的人格魅力了。
李泰有錢有勢,同時還道德操守極高,簡直就是天生的領袖人物。遇到這樣的人尚且不願依附,那真的是天之所棄丶誰能興之?
且不說李泰內心裡自我心理建設,當他與王僧愔交談完畢,正待將其人禮送出堂的時候,城外軍營中的王僧辯之子王頒正從外麵疾行而入,滿臉汗水的來到堂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