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趙煦的親民形象

西夏天儀治平元年十月丙午(22)。

興慶府,皇城。

梁太後,看著從左廂神勇司那邊,快馬送抵的宋夏和議條約。

然後,她鄭重的拿起南蠻賜給的國王金印,在上麵用印。

接著,她站起身來,左右抱著小兀卒,來到她麵前。

梁太後抱起年幼的乾順,看向殿中大臣們,道:「吾已代表兀卒,與南蠻議定和約。」

「自和約定下,交換盟書之後,兩國從今日起各守邊境!」

群臣紛紛跪下來,撫胸行禮:「諾!」

梁太後點點頭,看向大臣們,接著道:「卿等將和議已成的事情,遣人去知會國相,請國相退兵。」

「大白高國,已打不起了!」

說到這裡,她就流下眼淚:「興慶府中一匹帛,已至兩千文!」

「涼州府的百姓,現在連吃口飯都很艱難了。」

「興慶府內,十戶人家都湊不出一個成丁的男子。」

「請使者轉告國相……」

「請國相給大白高國的孩子和女人,留一口吃的吧!」

「請國相給景宗皇帝丶毅宗皇帝和惠宗皇帝的基業,留幾分元氣吧!」

卻是全然不顧,在開戰之初,她和興慶府內的貴族都是支持的。

甚至,就連興慶府內的平民,也是支持的。

梁乙逋興兵之初,大量被旱災折磨的奄奄一息的青壯,歡呼雀躍的推著小車,帶著弓箭和牲畜,自願投軍。

他們都期待著,能夠從富饒的南蠻身上狠狠撕下一塊肉。

哪怕,隻是打下一座城市,繳獲到的糧食財帛,擄掠的人口,也足夠他們中的很多人,一夜暴富了。

奈何現實卻被撞到頭破血流。

不僅僅損兵折將,空耗國帑,甚至沒有攻下任何一個南蠻的大城市。

所有的戰果,都是些小寨堡丶小哨所。

反倒是自己這邊,石州監軍司被打到崩潰,幾乎丟乾淨了與南蠻鄜延路交界的所有城寨。

宥州方向,也是大敗虧輸。

白豹丶金湯丶後橋三寨再次被奪。

連監軍官,駙馬都尉也被俘虜。

國相傾力而出的熙河定西城,更是攻了一個多月也沒有拿下來。

反而和南蠻在整個馬銜山陷入絞肉。

這仗是越打越虧!

必須止損了!

好在和議條件還算體麵。

青鹽入陝的限製被解除,交子貿易的要求也得到了同意——雖然大白高國需要拿金銀去交換。

同時,還增加了三個榷市貿易場所。

有了這些政策,大家就可以去南蠻大量采購絲綢丶茶葉,並將這些緊俏的商品,賣與西域商人。

同時,也可以依靠青鹽,源源不斷的從南蠻賺取高額利潤。

雖然算不上贏麻了。

但至少也不虧。

……

梁乙逋望著遠方的山巒。

南蠻方麵,依然沒有給他任何回答。

但他的大軍,卻已經要堅持不下去了。

糧食丶甲械丶士氣,都在耗儘。

最重要的是——天氣也越來越惡劣。

北風已經呼嘯著,從黃土高原與鄂爾多斯高原吹來。

晚上開始下起了冰雹。

距離下雪也不是很遠了。

一旦下雪,他的大軍,就將不得不在雪夜中,向後撤退。

十幾萬人的洪流,數十萬甚至更多的牲畜。

足以在寒冬季節造成一場災難!

一場遠超三年前,秉常親政蘭州,結果被宋將王文鬱夜襲,導致營嘯,大軍崩潰,十餘萬人爭相逃命,結果黃河開裂,數萬人葬身冰河的災難。

因為,當年秉常是在蘭州正麵,他身後就是涼州。

大軍可以從容撤退,涼州城裡儲備的糧草丶燃料也足以支應大軍需求。

但現在,他的後勤基地,是在天都山與橫山丶柔狼山包圍下的南牟會。

接近百裡的延綿山路,在寒冬季節,足以讓一切後勤補給,成為噩夢。

大軍後撤,更將舉步維艱。

「該撤軍了……」

他的理性無數次告訴他。

但他不敢撤,也不能撤。

撤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敗軍撤退,尤其如此。

他的部隊裡,可是有著十多萬的婦孺青壯!

有從大白高國的部族抽調的,也有從橫山羌部裡強征的。

一個不好,就可能全軍崩潰。

十幾萬人,將變成南蠻騎兵嘴邊的肉。

更不要說,他當初為了繼續戰爭,曾強行扣押丶軟禁了破醜家丶五牛家等豪族首領。

這些人一旦回到南牟會……他們一旦得到自由,就會帶著他們的兵馬離開,從此再也不會聽他的號令。

「國相……」他的親信部將梁乙勝來到他身邊,低聲道:「南牟會那邊,送來的糧草,隻有五百車……」

「根本不夠大軍吃用。」

「各部都在宰殺牲畜了……」

梁乙逋聽著,點了點頭,道:「我知道了。」

「再等等看……」

他在等一個希望!

南蠻答允他和議的希望!

一旦如此,他就可以從容撤軍,而且是帶著勝利撤軍。

他可以告訴國中各部——這些條件,都是我爭取來的,是我用刀子逼著南蠻答允的。

在利益的裹脅下,破醜家丶五牛家丶拽厥家也會捏著鼻子認可。

現在,無疑就難得多了。

可他隻能等等一個奇跡,或者等到一個他不願意聽到的聲音。

好在,他也已經做好了後手。

鐵鷂子丶步拔子丶潑喜軍這三支精銳,一直被他牢牢控製。

此外,其他各部的精銳,也都被他籠絡了起來。

隻要大軍在手,一切都有可能!

……

十一月越來越近。

汴京城的氣溫,也越發的寒冷。

好在,白波攆運司以及禦河漕運司,趕在汴河斷航前,將汴京內外的石炭場全部填滿。

這個冬天,汴京百姓,依舊可以用廉價的石炭取暖。

趙煦穿著遼人送來的貂皮所製的裘衣,在沈括的簇擁下,走在了軋棉車間中。

看著那一具具軋棉機,將棉鈴中的棉籽軋出來。

這些軋棉機的發明,趙煦也是貢獻了一部分力量。

因為他在現代留學的時候,因為工作關係,在西北的農村地區呆過。

所以,他見過當地農民家裡收藏的土製軋棉機。

雖然他不是學機械的但到底看過實物,加上軋棉機也不複雜,無非是一個表麵布滿鋼齒的滾筒加上手搖的搖把和木製框架罷了。

如今,雖然沒有大量合格的鋼鐵。

但精鐵是不缺的。

尤其是鐵冶部門,開始對高爐丶反射爐等技術進行疊代後。

現在專一製造軍器局的精鐵產量,已經能達到每個月十餘萬斤的水平。

也就是冶煉技術還不過關,缺-->>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