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對李憲的安排
李憲抬起頭,看著福寧殿前的禦階。
這是他無比熟悉的地方。
熙寧元年開始,他每隔兩年,都在這裡陛辭。
大行皇帝會站在福寧殿的高台上,目送他離開。
李憲低下頭,看著自己的雙手,虎口滿是老繭,厚實的大腿內側,也都是繭子。
自熙寧元年王韶獻平戎策,主持河湟拓邊,他被大行皇帝挑中,去古渭輔佐王韶以來,已經過去了差不多整整十九年。
十九年間,南征北戰,戎馬西北。
讓他從當初的小黃門,成為了如今威震四方的大宋熙河經略。
老實說這一路上,李憲無數次想過,自己是否還能回到熙河。
但,當他看到汴京城的那一瞬間。
李憲知道,他回不去了。
為什麽?
他是上個月的辛酉日(二十八)在熙州接到的要求他回京麵聖述職的旨意。
四月甲子(初一),在安排了蘭州丶河州丶會州以及定西城的防禦守備後,他率部啟程從熙州出發。
當夜,他率部夜宿古狄道旁的一座廢棄的山神廟。
是夜他睜著眼睛,看了一整夜的狄道星星。
卻並沒有等到來自汴京的天子旨意。
這讓李憲如夢初醒!
大行皇帝已經駕崩了!
他再也等不到大行皇帝的旨意了!
四月丙寅(初三),他率部進入秦州境內,還是沒有朝廷的旨意。
他似乎被遺忘了一樣,沒有人來催促他,也沒有人來告訴他應該走什麽道路,從那個方向入京。
而在過去,是不可想像的。
過去,每有戰事或者當他要入京時。
每隔三天,隻要道路沒有阻斷,天子的旨意就會準時到他手中。
雖然這些旨意都是七八天前甚至十幾天前,從汴京降下的,用急腳馬遞送到了他手中的時候,常常局勢已經完全不同。
可李憲已經習慣了!
習慣按著汴京在七八天前甚至是十幾天前的旨意做事。
所以,當他在四月乙巳,因為山洪阻路不得不繞行一百裡的時候,他忽然就和左右說道:「此番回京,我當上表為大行皇帝山陵按行使!」
其後雖然有過動搖,有過猶豫。
但等到他看到汴京城,卻依然還是沒有任何旨意。
甚至都沒有使者來問他為什麽這麽久了還未到京城。
李憲就已經知道,他該退了。
哪怕他今年才四十三歲,也該退了。
朝廷已經漠不關心!!
他是內臣,一旦沒有廟堂上的天子支持,就什麽事情都做不成!
「李都知……」一個年輕的內臣,出現在他麵前。
李憲抬起頭,看著對方。
他認得這個人,元豐二年,他回京述職,在大內遇到李舜舉,彼時李舜舉身邊似乎就跟著這個小黃門。
如今,當年稚嫩的小黃門,已經是新君身邊的近臣。
「大家有旨意,請李都知坤寧殿麵聖!」
李憲恭恭敬敬的對著福寧殿一拜:「臣,謹遵旨意!」
然後跟著這個年輕的內臣,向前走去。
穿過福寧殿旁的回廊時,李憲聽到了那個年輕的內臣,壓低了的細微聲音:「都知,大家昨夜曾叮囑我,務必囑托都知:娘娘麵前切記切記,謙卑恭順,不可提及任何與熙河有關的武備丶征討之事……」
李憲低著頭,靜靜的聽著。
他一路上,已經聽過無數少主的傳說。
純孝丶仁聖丶聰俊。
據說才八歲,就已經能讀通春秋,闡發聖人之教,恭以孝子之行,奉兩宮為至親。
就連太師文彥博,也和人說:少主年雖幼衝,卻已頗具人君法度,聖王之姿,宋室中興可期矣!
昨日紫宸殿便殿上,少主無意間一句,看似無的放矢的話。
讓他麾下大將王文鬱,變成了朝野上下稱頌的:忠勇之將。
韓琦韓忠獻舉薦的大將,還能不忠不勇嗎?
於是,已經有人在提議,是不是可以讓王文鬱留在汴京,出任三衙管軍?
等那個年輕的內臣說完,李憲就回答道:「大家教訓,老臣銘記在心!」
「都知心中知道就好!」對方道:「娘娘慈聖,見不得打打殺殺……」
李憲繼續低頭,但他已經聽出了對方的弦外之音——陛下喜歡打打殺殺?
嗯!?
於是,內心的火焰,再次燃起。
他才四十三歲。
等得起!
……
坤寧殿,帷幕落下。
李憲亦步亦趨,到了帷幕前,見著那帷幕內影影綽綽的身影,當即跪下來拜道:「臣憲,恭祝皇太後殿下丶皇帝陛下聖躬萬福……」
「都知請起!」帷幕中的太後聲音平緩。
「石得一,給都知賜座!」
於是,昔日的大行皇帝身邊的大貂鐺,出現在李憲身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