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油棕;楚雄;新的一年
受益於生物柴油,東南亞油棕種植園是近幾年投資的熱土。
就在七月份,南韓三星電子收購了2.5萬公頃現成油棕種植園,主要用於生產生物柴油。
而在更早之前,油棕種植園的投資更是數不勝數。
對於陳燕秋給出的建議,與會的不少人覺得可行。
郭陽也覺得沒什麽不妥。
高德這時說道:「豐益這幾年在印尼也有多個油棕項目,不過並不是很順。
豐益在擴建配套的油棕種植園時,與當地社群關係劍拔弩張。
當地19個社會團體向CAO提起了申訴,聲稱豐益集團擅自毀林開荒。
目前CAO的裁決對豐益很不利,需要承擔生態環境的賠償。」
豐益集團印尼棕櫚油項目在國際上的反響並不小,郭陽也有所耳聞。
「從頭建園並不可取。」高德建議道:「學三星收購還未投產的油棕園,這條路更合理些。」
「不。」郭陽搖了搖頭,「我的意見是收購那些老種植園。」
「老種植園的效益不行。」高德說道:「老品種,產量低,回本很困難。」
郭陽笑了笑,「買種植園除了補充粗棕油渠道,二是獲得土地,更新種植新品種。」
剛果金才是嘉禾油棕的主要發展方向,東南亞隻是為了不讓豐益那麽舒服。
而且赤道省大酋長埃迪的熱情超出了他的想像。
「我覺得可行。」陳燕秋說道:「豐益在的油棕園也僅有300萬畝,大部分也是靠收購。」
「好,這事就這麽定了,這事阿秋你來負責。」
郭陽頓了頓,又看向高德。
「棉花的收購和期貨估計又是一場拉鋸戰,你安排人跟好,另外嘉吉先不管他了,把自身產品打磨好。」
「我們不能總被人牽著鼻子走。」
「自身硬了,控製好風險,外部不管怎麽變化都影響不到嘉禾。」
會議連開了幾天,做出了許多細節上的工作安排和部署。
期間,陳燕秋的職位也進行了變動,不再擔任國際糧食貿易總監。
而是任職嘉禾國際新總裁。
嘉禾國際的定位也進行了變更:農糧業務海外統一采購丶調配丶投資和發展平台。
主要品種線包括穀物丶油籽丶棉花丶牧草和海運。
通過全球一體化網絡布局,將農產品運往世界各地,在全球糧食產區與銷區之間建立完善的物流體係。
嘉禾糧油主要負責國內業務。
至此,嘉禾在對外的體係上則形成了嘉禾國際丶天禾丶豐凱丶全王的矩陣。
陳燕秋此前一直奔波於各地,比如北美聖路易斯丶巴西桑托斯丶阿根廷羅薩裡奧丶羅馬尼亞康斯坦察……
因為國內大豆產量的增加,世界糧食貿易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
首先改變了貿易路徑,這讓國糧和四大糧商很受傷。
但南美依然是重要的農業產區,種子丶農藥丶化肥丶糧食……天禾不可能放棄這個市場。
而北美,不管能不能走出『轉基因』危機,都不能改變他消費大國的地位。
所以南美丶北美丶歐洲丶非洲的關鍵物流節點一定要建立中轉基地。
這方麵一直是陳燕秋在跟進,不過在航運業上,陳燕秋如今有不同的看法。
「現在不是收購船運業的好時機,航運業雖然艱難,但未來幾年需求萎靡,隻會更艱難。」
「國內隻有兩家央企有跨洋航線,這兩家也都在虧損,全行業都在虧。」
「上半年波羅的海乾散貨運價指數(BDI)一路飄紅,最高點11793。」
「現在隻有600多點,跌幅近95%。」
「秦皇島至廣州的煤炭海上運價從6月的每噸160元,暴跌至每噸50元。」
「再加上貨源不足,以致許多船舶在港外水域拋錨待貨。」
郭陽聽完後,也隻能感慨時局艱難,現在應該就是進入所謂的周期了。
前幾年大量造船,現在開始還債,這個債還得還幾年。
想了一會兒,郭陽說道:「遠洋航運還是繼續和華夏遠洋合作吧,不過內河航運這塊,還得早點有自己的船隊。」
未來國內肯定是重點,隻不過由以往的進口可能轉變成未來的進口。
其它企業可能看不上國內的出口潛力,但隻要單產再次大幅提高,大幅出口是遲早的事。
而河運肯定是最省的運輸方式,乃至於更遠的紅旗河,也需要內河航運。
航運郭陽是真不熟,如果不是一直在學習,甚至可以說是一竅不通。
所以,這事還得交給陳燕秋,「就當這是你在嘉禾糧油的最後一件事吧!」
「行。」
陳燕秋重重點頭。
來嘉禾的兩年,得到的重視前所未有,這讓他恨不得馬上投入到新工作當去。
…
元旦過後,年味漸濃。
各地返鄉的農民工越來越多。
「保增長,保就業,擴內需」是這一時期的主題。
在國家拉動內需的投資中,其中有3500億元將投入生態環境的治理。
植樹造林是重點之一。
造林的補貼提高到了每畝100百元,全國全年計劃造林八千多萬畝。
北方的三北防護林,南方的荒山荒坡,皆在這次的補貼範圍內。
嘉禾的文冠果和麻風樹能源林恰逢其會,在河西走廊各地,各個鄉村的動員也再次進入了高潮。
移民搬遷動員丶土地流轉丶產業規劃丶造林準備……各項工作都有條不紊。
不過最讓郭陽動容的是嘉禾來了一個特殊的客人:來自雲省楚雄林業局的張世忠。
據悉,嘉禾的項目能那麽快在楚雄落地,除了狂熱的州領導楊紅衛,張世忠才是最主要的推動者。
幾天前。
張世忠第一次來到了西北,然後就體會到了這裡的嚴寒。
嘉禾總部的空調開得足,他卻不想在辦公室呆,時常跟著工作人員一起下鄉。
那冷的喲,直打哆嗦!
還好嘉禾給了他一件厚厚的長款黑色羽絨製服,嘉禾的管理人員人手一件,穿著下鄉,暖和的很。
連著三天,他見識到了嘉禾工地上的火熱。
戈壁上的沙棘林也讓他動容。
栽樹,他擅長啊!
「張局長,回肅州,老板回來了。」楊恒有點無奈的叫道,這張局長下鄉可是一把好手,和老板有的一拚,三天裡就沒怎麽歇過。
聞言,張世忠立馬說道:「好,那趕緊回。」
一個多小時後,張世忠終於見到了嘉禾的老板。
一個個子高高的年輕人。
「你好,郭總。」
「你好,張局長,這兩天有事在外麵,實在是怠慢了。」
此時,郭陽也在打量著張世忠,個子不高,麵容較黑,身材敦實,走路的步伐很快。
「是我不請自來,給你添麻煩了才對。」張世忠說道。
「走,到屋裡喝茶。」
郭陽領著張世忠進了辦公室,水也剛燒開一會兒,泡茶剛好合適。
坐下後,張世忠說道:「郭總,此次還是為了麻風樹造林的事,此次國家的政策是個機會。」
「100萬畝也不少了。」
郭陽將泡好的紅麻茶放在張世忠身前,後者喝了一口,神色明顯的舒展了一瞬。
「但我知道嘉禾還想在攀西拿地。」張世忠不屑的說道:「彆的不說,造林這塊,楚雄能甩攀西幾條街!」
「剩下的麵積,嘉禾也彆去攀西了,全在楚雄發展!」
郭陽慢慢的喝了口茶,他也才從祁連山北麓的黑河源頭回來。
「100萬畝楚雄一年能栽完嗎?」
「我也不吹牛。」張世忠說道:「最近八年,楚雄一共造林近400萬畝,平均每年50萬畝。」
「一年100萬畝確實沒有,但有嘉禾資金投入,100萬畝絕對不成問題。」
「農民工返鄉郭總清楚吧。」張世忠說道:「這恰好是機會,楚雄有這個組織動員能力,攀西絕對沒有!」
郭陽沉吟道:「有些高山陡坡不適合經濟林,楚雄短時間內能完成流轉嗎?」
「能,絕對能!」
「這我可以保證!」
張世忠聲音洪亮,隔著辦公室都能傳出老遠。
「我從1973年近林業局工作,走遍了彝州的山山嶺嶺,乾過駕駛員,當過伐木工,也做過縣林業公司經理,楚雄哪裡適合造林,哪裡適合改造我全都清楚。」
「我能有今天,就是綠化造林工作做得好。」
「2000年,楚雄被國家林業部授予「全國造林綠化先進單位」稱號;2004年,被授予「全國封山育林先進單位;
2006年,再次被國家綠委丶國家林業局評為「全國綠化造林先進單位」。」
張世忠一條一條的述說著楚雄在造林上取得的成就,也確實值得稱道。
雖然這個榮譽每年都會頒發不少,但獲取難度也不易。
至少攀西拿不出來這些。
都是乾熱河穀,造林難度同樣很高,楚雄能做到,攀西做不到,這就是差距。
郭陽問道:「冒昧問一下,張局今年多少歲了。」
「56。」張世忠說道:「你不用擔心我退休,嘉禾也不用擔心楚雄的州長是誰。」
「換屆不換綠化任務,綠化造林代代相傳,這是楚雄從90年代就保持下來的傳統。」
郭陽品茗著茶葉思索著。
原本傾向於攀枝花,是因為其交通咽喉以及經濟條件,造林上確實沒有優勢。
而楚雄近二三十年積累了大量植樹造林的技術經驗,隨便去山上抓一個老農,可能都是種樹專家。
迎著張世忠期望的目光,郭陽仍然沒有給出肯定答覆。
「張局,不是我不信你。」
聽到這裡,張世忠略微有些失望,以往這趟要白跑了。
這幾年,願意投資造林的企業本就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