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以種子做支撐
也許是為了利益。
也許是為了不讓苜禾1號種子外流,高層一直把苜禾1號當作戰略性武器對待。
即使當初新聞報導,也著重提的是鹽鹼地改良的效果。
對苜禾1號的報導僅限於吃鹽,至於到底是如何吃鹽,能吃多少鹽,對土壤有多大提升。
這些都很少提及。
隻有少部分學者知道些內幕,在有意的封鎖下,社會公眾是不太清楚的。
但由於奶業缺乏蛋白,暴露出了一些問題,也或許是為了減輕大豆命門的壓力。
總之國家在加大宣傳苜蓿的優質蛋白和優質纖維功能。
在所有的農業生產中,苜蓿是被迫使用最劣質土地的作物,昂貴的地租已經占到了苜蓿生產成本的一半,總收入的四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
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家要在民間大力推動使用苜禾1號來改良鹽鹼荒地。
種子自然得順勢漲價了。
八九十年代的西部拓荒潮,國家開始在疆省實施延長土地租賃期限丶擴大荒地開發自主權限等一係列特殊政策。
通過宏觀引導和直接參與,吸引農民和社會各方麵力量,驅動了疆省水土資源開發的曆史車輪。
來自各行各業的老板們將從未有過的對土地的熱情丶希望丶信心,連同傾家蕩產的積蓄和巨額的貸款,一起灑向西部邊疆的亙古荒漠。
然後,與當地村夫老農一樣,年複一年期盼收獲季節。
而今這一情形將再次出現。
隻是上次彙聚的成千上萬的拓荒者是衝著輕飄飄的棉花來的,而這次卻是衝著牧草之王來的。
所以,種子該賣多少錢?
30元每斤?
做夢去吧!
當初200元賣給兵團都是給的友情價!
現在,至少300元起步,再加工清洗篩選一次,精選的種子賣500元每斤。
或許還可以高點?
妥了!
就這樣乾!
就現在一年10萬畝製種田,生產2000萬斤種子,那也是七八十億元。
苜禾又是規模化機械化生產種子,成本也不高,妥妥的暴利。
按現在的機械化程度,節水灌溉技術,積蓄已久的熱情等等。
能改良多少鹽鹼地,完全取決於水資源的承受能力,以及科學家們和上層的評估。
但想來每年2000萬斤種子是肯定不夠的。
還有國外,
國內放開了,也就意味著種子的基因信息也有可能會流傳到國外。
苜禾1號是種子商店提供的初始大禮包,等級很高,想完成基因測序並不容易。
但一點一點,一年一年研究。
也還是有可能通過基因手段培育出仿製品的。
嘉禾集團想要永遠領先,就還得持續在環境修複領域發力,積累更多自然能量,培育更優秀的種子。
所以,鹽鹼地改良的限製再次放開後,嘉禾也不能坐享其成的賣種子,同樣得大規模的流轉鹽鹼地。
短期內,苜禾1號種子的需求是沒有上限的。
嘉禾最大的資金來源問題也就解決了。
融資?
完全不需要。
看奶業不順眼,那就乾是了,反正他是嘉禾的獨裁者。
站在窗前,郭陽躊躇滿誌。
在國內乳業價格戰硝煙四起的情況下,各部門其實不讚同大肆擴張乳業。
但他認為,現在就是走出河西走廊,全麵進擊奶業的最佳時機。
嘉禾應該是一個簡單和敏捷的公司,而不該帶有那些大公司病。
對於要什麽,不要什麽,能做出果斷清晰的取舍。
隨著最近奶業事件的落幕,……乳蛋白率低丶生物菌落群數高……等暴露出來的問題還是有很大影響。
河西乳業在全國的知名度增加了,在本地也有了忠實的擁護著,外地也有了潛在市場。
各方收奶的標準也表麵提高了,至少對蛋白質含量有了要求,但價格戰依然如火如荼,收奶價也沒變化。
國內對牧草的需求也有了變化,價格微微上漲,
但對普通奶農來說,沒一件是好事。
賣牛的大有人在,牛價已經降到了穀地,河西乳業的牧場正好可以挑選接盤。
但似乎收奶也沒多大變化,奶農也有生存的辦法……
郭陽已經能預估到事情的結果了,原時空的曆史還將再現。
他曾試圖阻止,但所有的偉力都在把事態往這方麵推。
一時的陣痛警醒不了世人,隻有撕心裂肺的的傷疤才能讓人刻骨銘心。
所以,河西乳業要利用這一段時間,在國人心中留下揮之不去的印象:河西的奶就是最好的!最讓人放心的!
為此,嘉禾已經做好了不賺錢或者虧損的準備。
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