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第六十七 育種科研人員多少有點犟(1 / 1)

第153章 第六十七 育種科研人員多少有點犟

對育種而言,確定育種目標是第一要務,沒有目標,一定是碰機遇或者一事無成。

傳統的育種,是通過表現型來選擇丶推測基因型。

而分子育種就是從基因型入手,先選擇基因型,再來鑒定是不是所選擇的期望型。

雜交育種和雜種優勢利用,都需要兩個親本。

分子育種需要一個親本和一個或多個目標基因,且必須互補,合起來具備育種目標性狀的有利基因。

雙親沒有控製目標性狀的有利基因,育種目標基本實現不了,也說明了親本的選擇至關重要。

沒有新的有利基因或者基因組合的利用,育種不可能有實質性突破。

劃時代的矮稈水稻丶雜交水稻品種汕優63及玉米品種鄭單958等,均已證明了優良親本的重要性。

甚至郭陽種子商店的定向育種也需要親本的支撐,天玉1號,天椒1號等都繼承了親本的優良基因。

此外,種子商店還有一項極其強大的能力,可以在植物基因的特定點位上進行精準定位,對植物基因進行修複丶剔除和增強。

舉個例子,如果一個基因序列有點多,你可以用剪刀把它剪掉。

如果組成DNA的ATCG有一個錯了,你可以用一塊橡皮把它擦掉,然後再用鉛筆把正確的寫上去,而鉛筆和橡皮擦是不留在細胞裡的。

這也意味著如果郭陽有足夠的自然能量揮霍,他可以通過種子商店創造出各種天馬行空的種子。

抗病丶種子品質丶產量丶營養含量丶植物風味……

有點類似於基因編輯技術,但偏偏效率又高得可怕。

如今,嘉禾集團在環境修複領域快速發展壯大,鹽鹼地改良丶沙漠治理丶退化草地修複等。

現涉及的麵積就已達到了兩百多萬畝,治理效果也逐漸展現。

自然能量的積累速度肯定會越來越快,而我國地域環境差異大,區域性的種子需求種類多。

為了保險及利益最大化,郭陽肯定是會先從點到麵的鋪開,越重磅級的種子越後期推出。

就好比他現在,培育了6個牧草品種,也隻耗費了96點自然能量。

加上新獲取的,自然能量還餘下731點。

但在育種實驗室取得突破性進展之前,郭陽是不會再培育新的種子了。

植物基因工程是一項比較複雜的高新技術,需要投入專門的高級科技人才丶現代化的儀器設備和大量的資金。

但這裡大量的資金是針對高校而言。

在2005年,建一個最基本的分子植物育種實驗室,硬體設備的投資至少需要30萬元。

可供3-5人從事分子育種實驗。

硬體配置稍好丶規模稍大的實驗室,也充其量不過50萬左右。

錢對嘉禾不是難點,難點在於人才的配備,以及基礎技術研究的積累。

比如農藝性狀基因定位分離和轉化,農作物遺傳群體培育,分子遺傳圖譜構建等等。

這些都是費時費心的工作。

天禾種業現在也建立了育種實驗室,但研發人員規模匹配不上現有的地位。

蔬菜,玉米,小麥,牧草,大豆,單拎出來都可以作為一個研究方向。

而且要配合郭陽現有的育種速度的話,每個團隊配備的人數少不了。

郭陽略微琢磨了下。

研究團隊得10個以上,主要的玉米丶牧草丶蔬菜丶大豆等團隊的研發人數還不能少。

先達到國內頂尖,天禾種業的研發人數占比得達到15%以上,這至少就是一兩百號人。

每個領域還都得有一領軍人物,未來還的繼續擴張。

真是龐大的人才需求。

從實驗室出關後,郭陽就留在了集團總部,領著一幫人設計起了商業化育種平台。

最終,經過一係列的考量。

郭陽決定整合集團現有的研發資源,投資1億元人民幣,注冊成立天禾種業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設生物技術丶傳統育種丶中試評價三大平台,從資源創新到品種審定全過程,建立嘉禾的商業化育種體係。

唯一麻煩的點在於人才的邀請,真正的育種人才十分難得。

育種是一項很苦的工作,許多學育種的大學生怕吃苦改行做其他專業。

從高校招聘的學生大都因為太苦,最後又選擇了離開育種行業,並且有經驗的育種人才更多集中在科研院所。

從科研院校挖人是件極其痛苦的事。

業內有句話,做農業科研的不一定是匠人,但一定是『犟』人,就如同茅廁邊上的石頭,又臭又硬。

除了通過獵頭選聘人才外,郭陽很多時候也得抽空去挖人。

經過3年時間的發展,嘉禾集團早就不是無名之輩。

天椒1號助農增收,赤紅1號撐起了國產高端蔬菜種子的一片天。

天玉1號更是成為了今年種業市場的一匹黑馬,推廣速度前所未見。

但在招攬人才的過程中,郭陽卻接連碰壁。

先是到海南島,找到了鬢發染霜的程老,他的膚色丶身材,一搭眼就是典型的北方農村漢子。

郭陽見到他的時候,程老還在地裡加代繁育玉米,手臂上被莖葉割出一條條印痕。

育種基地的環境也簡陋,遮不了風,避不了雨,生活上看起來馬馬虎虎。

但這位程老卻一生醉心於玉米育種,麵對一次-->>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