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河套腹地
蒙省五原縣?
郭陽一時沒反應過來在哪兒。
好在很快就有人拿來了幾幅地圖,有全國的,也有五原縣的。
陳司長在地圖上指出了五原縣的位置。
「五原縣地處黃河幾字彎外側,河套腹地,陰山腳下,現有耕地麵積230萬畝,是巴盟主要的糧食產區,以種植小麥丶玉米丶葵花為主。
近幾年,當地常年超量引用黃河水灌溉,造成土地鹽鹼化十分嚴重。
人均土地的一半受鹽鹼危害,土地產出極低,嚴重影響著當地農民的家庭收入。
五原縣已經在鼓勵農民種草,對種草農戶進行補貼,引進了草顆粒生產線,和加工企業簽訂訂單合同。
現有的50畝以上的連片種草示範田超過50個,種植麵積也達到了1萬畝。
但僅靠縣裡的力量是有限的,撂荒的土地依然年年增多。
郭總不是喜歡啃硬骨頭嗎?我想五原縣應該合你口味。」
郭陽盯著地圖看了會兒,大腦飛速運轉。
這確實是塊硬骨頭!
鹽鹼地麵積超過了200萬畝!
但顯然,作為自治區商品糧主產基地,現有的100萬畝鹽鹼耕地是不可能給嘉禾的。
至於100多萬畝鹽鹼荒地,郭陽又仔細看了看五原縣的地理圖,頓感棘手。
「陳司長,五原的鹽鹼荒地並不是完全連片的吧!
應該是分散在各個村鎮,由於鹽鹼過重,村民撂荒而逐漸形成的鹽鹼荒地。
而在鹽鹼荒地的四周,就是農戶們耕種的低產鹽鹼地。
所以看似有100多萬畝鹽鹼荒地,但這個村子撂荒2000畝,另一個村子有1000畝。
等改良好了,
村民又該跳出來了,地方政府也就有了收回土地的契機。
最終嘉禾很可能竹籃打水一場空!
這骨頭太硬了,很可能崩壞了牙口!」
郭陽連連搖頭。
百萬畝確實很誘人,但企業需要付出的人力丶物力丶財力都是巨大的。
農業部想帶動當地產業發展,帶領當地群眾脫貧奔小康。
但於企業而言,存在著太多未知的風險。
郭陽自然得趁機提條件。
陳司長說道:「政策上肯定有扶持,當地政府也會大力配合。」
郭陽試探著問道:「采用怎樣的運作模式呢?農戶的土地流轉給嘉禾嗎?」
陳司長沉吟了下,說道:「涉及的農戶太多。」
郭陽癟癟嘴,
土地不是嘉禾的,嘉禾又何必要去趟渾水呢?
正色道:「隻有土地集中流轉,才方便統一經營管理,才能走規模化丶集約化丶現代化的農業經營模式。」
這時,林部長敲了敲桌麵。
「鹽鹼地改良是國家戰略,部裡也打算打造一批鹽鹼地改良典型項目區。
五原縣就很典型,鹽鹼丶沙化等土地問題嚴重,又是自治區的商品糧基地。
堅持土地集中流轉是正確的。
但不一定全部交給嘉禾,地方也可以采取種植大戶流轉丶村集體合作社等形式集中經營管理。
嘉禾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引領者的作用。
畢竟大多數農戶對鹽鹼地改良技術沒什麽研究,對苜禾1號更是極為陌生。」
郭陽點點頭,表示認可。
循序漸進,引領者。
這難度一下子就降低了。
隨後郭陽又問道:「項目資金和政策扶持?」
林部長說道:「部裡隻能協調水務丶交通丶住建丶規劃丶國土丶供電等部門,多部門合力,整合項目資金。
具體的鹽鹼地改良專項資金政策還在研究之中。」
郭陽抿了抿嘴,意思是得自籌唄!
「鹽鹼荒地的租金怎麽算?」
林部長挑了挑眉,也大概摸清楚了嘉禾的顧慮。
「前五年租金免費,或者是由地方財政承擔。」
「至於合同問題,有部裡背書,至少短期內是不用擔心的。」
郭陽心想,正常來說,5年時間剛好能夠讓鹽鹼地變為良田。
以苜禾的經驗,苜禾1號種子貯備也夠,隻需要1-2年就能完成改良成良田。
再用2-3年回本,剩下的時間,就是淨賺的。
30年的合同流轉時間,能壽終正寢的畢竟是少數。
郭陽已經傾向於答應下來。
有上層背書,
最大的問題就解決了。
雙方初步達成了意向。
由部裡牽頭,嘉禾的專業團隊和地方政府多次磋商具體的投資協議。
突如其來的驚喜,五原縣政府一時被砸蒙了頭。
讓投資協議的談判很順利,
縣裡能給的政策支持基本上都給了。
最終,一份事關五原縣200多萬畝鹽鹼地的改良計劃流露了出來。
在縣城裡引起了軒然大波!
……
五原縣城西郊。
「滿眼一片白茫茫,寸草不生鹼圪梁。年年辛苦都瞎忙,大片土地儘撂荒。」
「鹽鹼地裡種莊稼,十年九不收。」
這是近年來,五原縣最常見的景象。
走在田野裡,滿眼都是荒蕪,鹽鹼地和沙化並存。
郭陽仿佛想起了兩年前。
那時的雙橋村也是這般荒蕪,天地間一片白茫茫,猶如積雪覆蓋。
但兩年時間,鹽鹼地霎時變成金疙瘩。
兩萬畝苜禾1號的大賣,更是讓他的內心火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