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曝光了

兩人分彆落座,單人沙發中間是方形小茶幾,頗有種領導會麵的意思。

何青生也沒客氣,看了看還冒著熱氣的茶,知道是剛泡上的,便端起來喝了一口,隨即對著陳凡笑道,「以前咱們書信聯係,我還以為你是一個三十多歲的中年人,沒想到這麽年輕,真是出乎意料啊。」

不等陳凡說話,他又笑道,「不過也對,有誌不在年高,你也稱得上是年少有為了。」

陳凡靦腆地笑了笑,這麽直接誇獎,讓人怪不好意思的。

何青生又笑道,「雖然說年紀不大,可文章卻老練得很,幾乎每篇都不用修改,都是全文照發。但是從你的文章中,又能看出不少新意。

以前我還以為是基層文化工作者對經驗的總結,現在看來,應該是年輕人天馬行空的靈光一閃,而這種靈感,往往比經驗更加出彩。」

接連這麽誇獎,陳凡也有點坐不住,當即略帶惶恐地說道,「跟老前輩相比,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尤其是詞語積累,還需要認真學習。」

這是事實。

倒不是說陳凡的文化底蘊太差丶文筆也不如那些成名大家老辣。而是每個時代都有當時的行文特色。

比如本世紀上半葉,那些民國文豪大多都是筆鋒犀利,或是嬉笑怒罵豪放不羈,或是半文不白鋒芒隱現,而到了50年代中後期,國內文壇的文風基本上都往樸實方向發展,寫的也都是基層老百姓的故事。

唯一不變的,便是行文風格,字裡行間總帶著幾分咬文嚼字。

哪怕鄉土文學也是如此,不像後世那麽直白。

而陳凡寫書,儘管已經儘量往這方麵去靠,可受到後世網文寫作的影響,用詞極其平白,甚至有很多口語。

當然,在他看來,是為了方便讀者閱讀,絕不是為了灌水。

不過在大部分讀者的眼中,這樣的文章,雖然很好看,可「文氣」終究不如那些咬文嚼字的。

這種咬文嚼字的行文風氣,甚至一度影響到8丶90年代的作者。

隻不過這種文風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變淡。

老書蟲甚至能通過一篇文章的行文用詞,判斷出大概的成文時間。

而陳凡的文風,說他一下子跨越了20年,也未嘗不可。

但在專業人士眼中,就「暴露」他「文學底蘊不足」的毛病。

何青生見他這麽說,不禁輕輕點了點頭,「你這個問題我也注意到,不過算不得什麽,反而跟長期以來我們提倡的,『要寫老百姓能看懂的文章』很接近,所以我也沒有想過向你提出這個問題。」

頓了一下,他又說道,「不過,增加自己的文學修養,還是很有必要的,回頭我寫個書單給你,……」

話說到一半,又擺了擺手,「還是拿幾本書給你吧,都是我以前學習時讀過的書,應該對你有點作用。」

陳凡感激地點點頭,「謝謝何主編。」

何青生擺了擺手,笑道,「反正那些書我已經很久沒看了,給伱也算發揮餘熱。另外,像茅盾先生丶巴金先生丶周立波先生丶郭小川先生……等等文壇名家的作品,你都可以多看一些。」

說到這裡的時候,他輕輕歎了口氣,「前些年書店裡的文學書籍不多,向前輩學習的機會也少,不過,很快會有一批新書出來,回頭你可以去書店買一些。」

陳凡連連點頭,「嗯,我會的。」

過了幾秒,何青生突然抬起頭來,似笑非笑地看著他,「我心裡有個疑問,一直想找你請教,但是一直都沒有提,難得你這次肯過來參加會議,所以我想向你當麵請教一下。」

陳凡眨眨眼,想不通他的問題是什麽,不過嘴上卻不慢,「請教不敢當,您請說,我一定知無不言言無不儘。」

「好。」

何青生先應了一聲,隨即眼眉低垂,似乎在斟酌什麽。

過了好一會兒,他才說道,「剛才我說過,你的文風非常特彆,就是寫作的時候,非常接近老百姓的語言,但是又不是純粹的口語化,依然具有文學性,在我從事文學工作這麽多年的職業生涯中,還從來沒有見過類似的。

但是……」

他轉頭看著陳凡,輕輕乾咳一聲,「就在今年,我在《BJ文藝》丶《浙江文藝》丶《上海文藝》等十幾家省級文學雜誌上,都發現了這樣的文章。」

陳凡的笑容逐漸僵硬,這都能看出來?

他還以為能多管一段時間呢,才半年而已啊,這就曝光啦?

看見陳凡的表情,何青生的笑容更加燦爛,「這些文章的作者啊,有的叫晨東丶有的叫土豆丶有的叫番茄,還有的叫什麽烏鴉丶烏賊丶花又明。

這些都算正常的,還有些名字奇奇怪怪的,我都記不住。我就想問問你,跟這些作者認不認識?」

陳凡抿著嘴微笑,這些筆名很奇怪嗎?

嗯,雖然是有點奇怪,可都是氣運之子啊!

我就是想借點氣運而已。

看著何青生充滿好奇的眼神,陳凡左右思量一番,決定坦白,「呃……,確實都認識,還算蠻熟的。」

何青生眼角帶笑,「有多熟?」

陳凡聳聳肩,兩手緊握,「大約就是穿一條褲子丶睡一張床的那種。」

何青生驚訝地睜大眼睛,「嗬,十幾個人擠一張床,那床挺大啊。對了,你們不是都有稿費嗎,還穿一條褲子?」

陳凡徹底擺爛,「好吧,其實都是我。」

這年頭的文人,誰還沒幾個馬甲啊,比如沈德鴻先生,就有茅盾丶郎損丶玄珠丶方璧丶止敬丶蒲牢丶微明丶沈仲方丶沈明甫等十幾個筆名。

最離譜的就是魯迅,竟然有190個筆名。

所以以後周樹人有事,彆總是找魯迅,去找自樹丶庚辰丶索子丶索士丶樹人丶令飛丶迅行丶樹丶黃棘丶周豫才丶周樹丶唐俟……這些都行!

他陳凡才區區十幾個筆名而已,完全是在向前輩學習,根本算不得什麽。

他覺得是小事,何青生卻差點暈過去,滿眼驚歎地看著他,「還真是你啊!」

陳凡咧著嘴乾笑,卻沒來得及說話,何青生便追問,「這十幾份雜誌,加起來一個月差不多能有30萬字,你是怎麽寫的?」

所以是我更新量太大?

陳凡想了想,「筆耕不綴,每天都多寫一些,另外還有以前寫過的存稿,修改一下再發出去。」

何青生搖頭讚歎,「那也很了不起了,大部分作家每天能寫兩三千字就是高產,畢竟寫作需要構思,有時候還要翻閱文獻,再加上邊寫邊改,一個月能寫出一篇能出版的短篇小說,就算是合格的作者了。」

陳凡算了算字數,覺得還真是。

傳統文學可不比網文,沒到100萬字的都算是短篇。這年頭的短篇小說字數,從幾百到3萬不等。

達到3萬的標準,就是中篇小說。而字數達到10萬字,便是長篇小說。

等於在彆人需要3丶5年才能寫完一本長篇小說的年代,陳凡以平均每個月一本長篇小說的更新量在寫作,由不得何青生不驚歎呐!

最離譜的,還是陳凡在同時寫幾個不同的大長篇,他不需要思考情節的嗎?

想到這裡,何青生心裡一動,抬頭對著陳凡說道,「陳凡同誌,你不厚道啊。怎麽說你也是江南人,我們雜誌社又不是不用你的稿件,怎麽能往其他雜誌社投稿呢?」

陳凡何其無辜,兩手一攤,「我一個月寫30萬字,你們對稿件的要求是不超過2萬字,為了加快《在希望的田野上》的進度,都已經破例刊登3萬字了,還能容得下另外的27萬字?」

何青生頓時啞口無言,他頭一次感覺自家雜誌社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