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沒雞子好吃
走到前院,張文良他們已經將積雪清除乾淨,他看見陳凡過來,便笑道,「今天這麽大雪,我還擔心你會不會遲到,還不錯,比平時還早了半個多小時。」
陳凡笑了笑,「帶了鬨鐘的嘛,鬨鐘一響肯定起床。」
聽到這話,張文良忍不住哈哈大笑,「我還是頭一回看見有人帶著鬨鐘到處跑。」
頓了一下,他看著陳凡說道,「唉,你不是賺錢了嗎,可以自己買個鬨鐘啊。」
陳凡臉色一垮,「昨天在供銷社門市部,我鬨鐘都看好了,14塊5毛,但是要3張工業券。」
說著兩手一拍,「沒有,所以買不了!」
鬨鐘都買不了,手表就更彆想了,最便宜的BJ牌手表都要120快,他賺的錢還差了一大截,而且這個小地方也沒有手表賣,最少也要去縣城。
張文良昂起頭張大嘴想了想,然後很遺憾地看著他,「那沒辦法了,公社今年發給大隊的工業券早就定出去,現在一張多的都沒有。」
陳凡笑了笑,「沒事,沒有我就再等等,回頭我攢一年,肯定能攢下來。」
生產隊也會發工業券,要不然農民就不買工業品了嗎?
隻不過工業券是按照收入價值來匹配的,平均20塊錢工資配一張工業券,社員們一年忙到頭,到年底分紅的時候,可能也隻有幾張工業券而已。
這還是現在工業券增加了很多,如果在70年以前,彆說工業券,連布票都很難分一張到手裡,以至於滿大隊的人都是穿土布,也算自給自足。
而且工業券也不是能買所有工業品,非常緊俏的,比如自行車和收音機丶電視機,除了鈔票和工業券之外,還要專門的自行車票丶收音機票和電視機票。
我國成為「自行車王國」,那是在80年代中後期,那時候才可以直接用自行車票或工業券購買,而且工業券的發放標準也降到了10塊錢一張,隨便湊湊就有,可見工業品的產量提高了許多。
現在嘛,自行車依然是大件,購買最大的阻礙就是一「票」難求。
略過這個話題,陳凡直接問道,「三虎哥,我想打聽一下張大夫家在哪裡?」
張大夫就是盧家灣大隊的唯一一位赤腳醫生,原來是村裡的一名普通社員,要說不普通的地方,就是讀完了初小,算是「知識分子」。
後來68年全國推廣赤腳醫生,原本在上海經過3年試驗的「高小畢業學三年」的赤腳醫生標準,也降格到「有一定文化基礎的公社社員經過一定時期的培訓,具有一定的醫療衛生知識和技能」。
如此一來他便符合標準,被大隊部推薦去了公社的赤腳醫生培訓班,並順利拿到「赤腳醫生證書」,這一乾就是10年。
(赤腳醫生證書)
陳凡被楊隊長救回來那天,就是請了張大夫過來,開了一副藥,灌了兩碗發了一身汗,這才徹底活過來。
不過他來大隊部也有十來天了,卻從來沒看到過張大夫。
張文良聽到他的話,先是一驚,「你找張大夫乾嘛?病了?」
聽見人找醫生,第一反應就是他這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