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著名經濟學家——李鬱
李鬱走出屋子,
環視周圍人:
「王署長去了,他是為河工而死,理應厚葬。」
「陛下,葬在何處?」
李鬱抬頭,指著不遠處的一處土坡。
「壘土,加高至5丈。種上鬆柏灌木,水泥大墓前立3尺石碑。追封大臣!」
「遵旨。」
一名勞工署官員急匆匆跑來。
「陛下,河工還丶還挖嗎?」
「挖!」
「工錢還發嗎?」
「一文不少,照發不誤。」
……
避開人群視線,
走到一處河溝,李鬱俯身洗手。
仔細擦洗~
並將罩在外麵的大氅解開,扔進了河裡。
回到車隊,
步入特製的四輪帶彈簧禦駕馬車,李鬱從車廂側抽出一條木盒,取出2顆對應的藥丸。
破開蠟封,服下。
兩張印著「獻方」大夫名諱的包裝紙,飄出窗外,落入不遠處的河道泥水裡~
很快被絡繹不絕的民夫們踩入爛泥。
每天50文銅錢,包2頓飯。
另外,
挖河現場晝夜不停的提供熱水丶簡單醫療丶以及修理工具。
……
各縣衙門稍微動員,百姓們就默默的帶著工具來了。
基本上,
凡是有男丁的家庭,都會出勞力。
蘇鬆兩府的百姓普遍看不上每日報酬僅50文的重體力活,他們有更多渠道掙更輕鬆的工錢。
不過,
他們還是積極的參加了挖河!
所有人都知道,
一級河道網一旦竣工,意味著兩府從此再無內澇,從此再無灌溉之苦。
誰家要是偷奸耍滑,不出勞力。
後世子孫也抬不起頭來做人~
……
迄今為止,
一級河道網堪堪完成了工程總量的三分之二,動用人力數十萬計,工時更是恐怖。
王六因此羞愧不已。
他花掉的200萬兩經費裡,大部分是人工錢。
每次他去要錢~
財稅署的人看他的眼神就像是爹媽看待敗家子,滿滿的恨鐵不成鋼。
300萬兩!
換來數十年蘇鬆兩府再無內澇灌溉之憂。
值得嗎?
吳廷的九成官吏都認為不值!
他們不敢腹誹陛下,所以排斥王六這個不識趣的家夥。
如今,
人死帳消,恩怨終成衙署內的茶餘飯後。
偶爾有人提到王六,也不過是一聲意義不明的歎息罷了。
……
農業署丶糧食署兩位署長帶著麾下的精乾吏員啟程去了武昌。
遵照陛下指示,
湖廣的糧食是重中之重。
餘糧要收繳,補種要抓緊。
明年糧食能不能豐收,關係到帝國接下來的戰略走向。
爪哇火山爆發導致糧食減產的情報,隻在吳廷內小範圍傳播,防止引起民間恐慌。
天象!
太容易被有心人拿來做文章了。
……
兩大因素的迭加,促使糧價應聲下降。
吳國境內,
1斤大米的市麵售價已經跌到了10文,和清統區米價差距之大,令人咂舌。
第1個因素是:
進口!
廣州港對進口大米免稅。
消息傳開,
暹羅和安南的米商們紛紛組成船隊沿著海岸線航行,到廣州交易。
一來,沿著海岸線航行可以避免海盜襲擾。
二來,返航時可購買暢銷貨。
這樣一來,
意外導致了南洋部分缺糧地區的糧價上漲。例如——蘭芳。
他們必須付出比廣州港高4成的價格,米商們才願意光顧。
這一切,
吳國並不知情,也不感興趣。
……
造成糧價下跌的第2個因素,是江南8府種植模式的改變。
從明中期開始,
江南地區的糧食種植比例逐年下降,經濟作物的種植比例逐年上升。
原因很簡單:
市場導向!
棉丶桑丶茶的單畝利潤遠高於糧食。
在個彆府,
經濟作物的種植比例,甚至達到5成。
農戶們拿銀子從湖廣購買糧食~
湖廣熟,天下足!
就是此時的最佳寫照。
李鬱對此如鯁在喉。
於是也用市場手段來調控!
和撒克遜東印度公司悄悄達成了長期的龐大的采購原棉訂單,劇烈衝擊江南的棉花種植。
很快,
江南地區的糧食種植比例提高了10個點。
……
在聚焦糧食的同時,
李鬱也沒忘記另外1件事——冬季燃料。
萍鄉煤礦丶銅陵煤礦作為煤炭署的直屬礦,管理層接到了密令,不惜一切代價增產。
可以將俘虜苦役往死裡用,累死勿論。
同時鼓勵工人增產,每天都給產量靠前的班組發獎勵金。
一句話:
煤炭產量,多多益善。
吳國境內,
各重工業大型工廠,需囤積不少於4個月的焦煤丶煙煤。
各州縣城池,需囤積不少於3個月的民用取暖蜂窩煤。
各衙門貼出告示,勸導百姓提前囤積蜂窩煤過冬。
……
同時批準成立
吳國蜂窩煤一廠,地點江寧。
銷售區域為江蘇丶浙江。
吳國蜂窩煤二廠,地點萍鄉。
銷售區域為江西丶湖南丶湖北。
吳國蜂窩煤三廠,地點廣州。
銷售區域為廣東。
……
這3座廠,吳廷均參股2成,其餘8成由本省士紳自主參股。
所有股東均不參與經營,聘請不相關的外地職業經理人,這會叫大掌櫃。
陛下親自劃定了售價上限——每100塊蜂窩煤50文錢!
隻要不超過這個上限,均可自由定價~
150塊蜂窩煤,
差不多就是南方家庭一個月的用量。不算寬裕,但能混過去。
200塊基本寬裕。
300塊頗為舒適。
因為占股。
從今以後,吳廷不再對蜂窩煤產業徵收任何名義的賦稅。
……
另外,
考慮運輸成本問題,這三座工廠可以在劃分區域內的邊遠州縣發展下級代工作坊。
小作坊從工廠購買原煤丶模具丶工藝比例。
被允許以大廠的名義在本地公開售賣,賺個微薄的手工錢。
蜂窩煤沒有技術難度。
原煤丶泥土丶木屑刨花丶石灰石按照固定比例混合起來罷了。
隨便找個農夫培訓1個時辰就能手工製作。
為了削減成本,
三座工廠都已經上馬機器,定製模具,改進生產線,批量製造蜂窩煤,儘可能降低成本。
一次投資,長久收益。
當然了,
目前來看,蜂窩煤工廠的利潤還是比較薄的。
缺乏長遠眼光的士紳,不願意大舉投資,隻是勉強投點意思意思。
要不了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