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李鬱的「曲線馭人之道」
李鬱不為所動,
似笑非笑的詢問道:
「諸位都是鹽業老人,告訴寡人,兩淮鹽場產1斤鹽的實際成本是多少?」
江春略一思索,就答道:
「如果刨除陋規丶孝敬的話, 1斤粗鹽的實際成本在2文錢到3文錢之間,主要取決於天氣。但是~」
見陛下認真傾聽,他又繼續講道:
「但是,中間的售賣環節還會產生成本,而且會遠遠高於鹽的實際成本。」
……
李鬱點點頭,
斟酌了一會,緩緩開口道:
「江西萍鄉煤礦即將投產,第一批優質焦煤很快就可以走水運抵達兩浙鹽場。陽光和焦煤互補,成本可再降。」
「寡人欲將收糧和賣鹽捆綁,一手收糧,一手賣鹽。每戶百姓交納春糧時可買1次,秋糧再買1次,每次限額30斤。也就是一戶人家每年限量60斤。超過的,就需按照30文每斤購買。」
「吃鹽看似花不了幾個錢,可諸位可知絕大部分百姓一年到頭手裡是沒幾個現錢的。小農經濟,自己種田自己織布自己種菜。農夫掙不到錢,也不花錢。」
「至於說賦稅,可從他處獲取。」
「寡人今日想提醒你們一句,晉商沒了,廣東十三行也沒了,江右商幫一蹶不振。偌大的天下,商業版圖幾近空白!隻有江浙商人蒸蒸日上,四處開拓。寡人的劍鋒所至,你們也可至。」
「四位總商,如此良機,你們還在等什麽?」
以上是可以明說的,不可明說的是——民心。
李鬱希望通過食鹽這一項天下人的必需品,爭取民心。百姓聽不懂那些虛無縹緲的,但是能感受到實打實的實惠。
料想,效果不亞於大炮。
……
這個正月很忙~
李鬱接見麾下臣子還有各路商幫代表。
目前吳國,
主要活躍的商人分3派。
浙商(杭嘉湖)丶蘇商(長江以南)丶還有徽商(皖南)。
最豪氣的是浙商。
最低調丶最穩的是徽商。
徽商控製著茶山丶蘇商控製著絲綢丶浙商熱衷於開礦丶開廠還有海貿。
在經過了李鬱點撥後,
揚州四大鹽商痛哭流涕,幡然醒悟。
偌大的天下,商業凋敝。正是跑馬圈地,做大做強的良機。錯過這一波也許就要再等500年。
……
四大鹽商豪氣乾雲,同進同退。
拿出了700萬兩現銀進軍景德鎮以及周邊的數十處原料礦山,一舉控製了瓷器行業上下遊。
經曆戰火活下來而且擁有產業的景德鎮瓷器商人,十不存三。
他們默默的接受了四大鹽商的收購方案——7成補償現銀,3成換成股份,將數代人積累下來的技術丶工匠以及瓷窯全部轉讓。
從此,
黯然退出了瓷器市場,坐看風雲變幻。
用江春的話講,
燒磚丶燒瓷丶燒陶,都是燒。
若是將瓷器和磚頭在整個南方鋪開,這行的利潤未必比鹽業差。
……
陛下指示:
家家需要碗,人人需要碗。
要儘快把碗啊碟啊盆啊成本降低,價格打下來。
薄利多銷才是商業王道,不要總是守著「賣高價鹽」的老思路。
還有,
適度放棄「工匠精神」,儘量擺脫傳統的限製。
工藝流水線化——將原先掌握全流程的大匠逐步替換成若乾個隻掌握部分工藝流程的工人。
如此一來,好處多多。
當時,
四大總商的眼睛就亮了,都是商場老人,一點就通。
陛下還意味深長的說:
忠於朝廷,自家掙錢,和商品親民,這三者之間可以不矛盾,可以兼顧。
建議以後的瓷器產品走差異化經營,高性價比產品供應民間,昂貴產品供應富裕階層以及海外。
……
陛下將話說到這種程度,四大鹽商感動的痛哭流涕也是應該的。
如果這樣都得不到正麵回應的話,
李鬱也隻能琢磨個辦法將他們吃乾抹淨,換個人去執行自己的商業思路了。
關鍵產業高度集中在少數商人手裡,是為了降低成本,升級工藝,加速手工業向工業邁進。
對吳國當下而言是最優解,利大於弊。
同時,
也更方便收稅,更方便管理。
揚州四大總商是個標杆!
鹽商原先是清廷的錢袋子,深度捆綁。
這樣的「反動角色」吳國都能接納,諸位大清的忠臣良將們聽了,心裡多少會有些感慨。
……
總之,
沒過多久,第一批平價產品「瘦西湖」係列就出爐了。
底部打上了商標烙印,形製沒啥好講的,普普通通。繁瑣的工藝簡化了4成,質量省略了3成,價格降了5成。
高端產品「茉莉花」係列還在研發中。
質量一定要高,樣式一定要新穎,花紋一定要精致,價格一定要夠貴。
鹽商們牢牢記住了陛下的話:
「要有奢侈品理念,讓品牌和昂貴牢牢捆綁。要想彰顯身份,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購買奢侈品。」
事實證明,
沒有人比鹽商更懂奢侈品理念。
畢竟這是一群天底下最擅長變著法子花錢的家夥。
……
體型胖乎乎,尤擅庖廚的米總商一句話就說透了實質:
「奢侈品就是花錢買身份!買區分!」
「就像我老米在揚州府拿山參丶鹿茸喂雞,然後殺雞熬高湯,再用這鍋高湯出一碗煮乾絲。」
「為什麽呢?」
「因為揚州百姓個個都吃煮乾絲。我想和他們區分開來,就得變著法子花冤枉錢,不然,我堂堂總商怎麽能彰顯身份呢?」
「陛下聖明,搞奢侈品好,特彆好。」
四大鹽商皆點頭認可。
……
「奴婢拜見姑娘。」
「嬤嬤好。你是有什麽事嗎?」
「陛下要巡遊鑄幣廠,請姑娘隨行。」
王貞儀放下手裡的書稿,
早有宮女給她準備了厚披風,玻璃鏡,梳妝盒。
1刻鐘後,
她起身,打開門:
「嬤嬤,走吧。」
容嬤嬤詫異,脫口而出:
「姑娘,這麽快?」
「……」
路上,
容嬤嬤琢磨著如果通知其他妃子隨駕,這梳妝打扮的時間,淑貞淑潔至少需要半個時辰,王後娘娘大約需要2刻鐘,楊妃不好說,可長可短。
這位女官與眾不同,頗有書呆子氣質。
陛下居然還喜歡這口?真是愛好廣泛,公私兼顧啊。
容嬤嬤人老成精,分得清大小王。
她已取得了王後胡靈兒的信任,日常掌管宮中仆婦丶記錄起居注。
同時,
對趙氏2姐妹也頗為上心,其中之高難度平衡非常人可效仿。
……
鑄幣廠,在倉街。
四周高牆圍繞,戒備森嚴。
「陛下請看,最外側是1個排的士兵負責檢查出入車輛以及人員。每隔3個月輪換一批,隨機抽調。」
「裡麵由財稅署和冶金署兩部門一起負責。冶金署負責生產,財稅署負責統計造冊。」
門口的士兵牽走了2條凶狠的獵犬。
王貞儀這才稍稍放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