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皇權不下縣?
西苑勤政堂,朱翊鈞召集首輔李春芳丶閣老兼吏部尚書張居正丶光祿卿劉采議事。
「石麓公,叔大先生,劉卿,現在中樞機構已經穩定,分戎政府五軍都督府,內閣吏丶禮丶戶丶刑丶兵丶工六部,太常丶太府丶太仆丶鴻臚丶光祿丶大理六寺,以及都察丶宣徽兩院。
孤想了想,隻需再增設司農丶都水兩寺,專事興農助牧和治水興利,中樞改製就可以告一段落。」
李春芳馬上說道:「殿下,現在六部其餘五部職責清晰,兵部自興戎政府五軍都督府後,職權分裂,不知所措。」
張居正和劉采忍不住轉頭看了他一眼。
不愧是太子殿下第一位老師,曾經的「班主任」,滿天下也隻有他能在太子殿下麵前把有些犯忌諱的話說得如此清楚直白。
「兵部與戎政府互不乾涉,又互相聯係。現在兵籍丶軍官考功黜陟皆不歸兵部管理,兵部要管的事也很多。
國防軍備大計,戎政府製定後,需要六部諸寺協調,兵部居中聯絡協調。還有二十六軍和肅慎軍負傷或期滿退役,國家有優待法度,需要好生安置,此事也需要兵部協調地方州縣。
驛站丶郵傳丶轉運丶倉儲,這些都歸兵部管理,事雜卻件件重要,兵部職責不輕。」
李春芳沒有多話了,應道:「臣明白了。」
朱翊鈞繼續往下說:「中樞改製告一段落,該輪到地方了。
地方官製改革,在京畿丶山東丶雙遼丶山西試點,有利有弊,總體來說,利大於弊。那麽新的地方官製也該正式定下。
孤決定,大明分直隸丶吉林丶遼寧丶山東丶河南丶山西丶陝西丶甘肅丶四川丶雲南丶貴州丶湖北丶湖南丶江西丶江蘇丶安徽丶浙江丶福建丶廣東丶廣西丶安南二十一省,再分設順天丶應天兩府。
其中遼寧由遼東和遼西合並。吉林暫含建州丶海西舊地。
應天府丶江蘇和安徽由南直隸分拆而出。江蘇治揚州江都,轄徐州丶淮安丶揚州丶鎮江丶常州丶蘇州丶鬆江七府。
安徽治安慶懷慶,轄鳳陽丶廬州丶安慶丶滁州丶寧國丶徽州丶池州七府。再置一中都留守司,專事鳳陽皇陵守護。
廢除直隸州,地方暫設省丶府丶縣三級,其餘鄉鎮後續再議。」
李春芳丶張居正和劉采靜靜地聽著。
「各省分設布政丶按察丶兵備三司,專行政丶司法和軍事職權。設巡撫一員,專領地方監察權。
其餘布政司和府丶縣暫時按中樞六部分設六廳丶局和科,主佐官一一清晰。
布政司設布政使一員,左右副使各一員,長史一員,主管庶務。左右參議各三員,分領六廳。按察司設按察使一員,按察副使兩員,按察僉事若乾員,
兵備司設兵備使一員丶副使兩員。
各府設知府一員,同知兩員,各司民政,長史一員,主管庶務。通判一員,判官若乾,分守各府司法。府兵馬都監一員,副都監若乾員,分巡各府兵備。
各縣設知縣一員,縣丞兩員,各司民政,主簿一員,主管庶務。縣司理一員,檢法官若乾,分守各縣司法。縣尉一員,巡檢丶遊徼若乾,分巡各縣兵備。」
朱翊鈞揮揮手,祁言馬上帶著兩位內侍,推著一扇屏風過來,上麵掛著一幅大明疆域輿圖。
朱翊鈞起身,站在輿圖前,指著圖給李春芳三人說道。
「孤決定在邊境之地,設總督,總督諸邊軍務,下麵再分設諸鎮,以總兵丶副將丶參將和守備各領駐防兵馬。
其中設吉遼總督,駐遼陽,分海西丶遼東丶遼西三鎮;設山西總督,駐大同,分宣府丶大同丶雲中三鎮;設陝甘總督,駐蘭州,分陝西丶寧夏丶甘肅三鎮;設雲貴總督,駐昆明,分永昌丶曲靖丶安順三鎮;設兩廣總督,駐番禺,分南寧丶桂林丶南海丶交趾四鎮。
海軍置北海丶東海丶南海三水師和海軍陸戰營,以及定海丶威海丶靖海丶廣海丶寧海丶鎮海等十六海防營。
再置青龍丶玄武丶朱雀三水師,以為戰略水師。其餘宣徽院,與戎政府事宜,孤會與督理處商議。」
朱翊鈞說完後,坐回到座椅,對李春芳和張居正說道:「地方官製總則如此,其餘細節,吏部丶光祿寺多次商議,已有明細。儘快擬定,上內閣討論,票擬批紅,明詔天下。」
「遵令旨!」
「劉卿,現在地方官製全麵改革,最大的問題就是吏員配置。經過一年多的補錄,地方各府縣的吏員,勉強夠用。
隻不過這是權宜之計。
這次補錄,魚龍混雜,不少劣吏也混入吏部名冊中。地方吏治,敗壞的根源有一半在這些奸猾胥吏身上。
勾結地方豪右,巴結縉紳世家,架空堂官,欺淩百姓。西苑架閣庫裡,東廠丶錦衣衛丶商業調查科,以及其它渠道呈上來的事關案件,足足堆滿了兩大間房間。
科試的進士清貴,派不上用場。地方的胥吏奸猾,瞞上欺下,租賦收不上來,田地人口被隱匿,稅收被逃避,國用窘困,就是這麽來的。
整飭吏治,不能光由上而下,還要深入基層。基層是大明最薄弱的環節。」
看到朱翊鈞如此鄭重其事地強調,再看到他眼睛裡透出的精光,李春芳丶張居正丶劉采三人心裡不由一咯噔。
太子殿下不會又要出什麽麼蛾子吧。
「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