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大明國庫受得住嗎?
高拱和高儀不由自主地轉頭看向徐養正。
這還有問嗎?
朝中三大勢力,徐階為首的江浙黨,高拱為首的新晉黨,或者叫高黨,以及太子一黨。
徐階不可能自己搞自己,高黨又對鬆江府鞭長莫及,那有能耐搞事情的隻有太子一黨了。
徐養正看到兩人的目光,略一沉思,知道自己問錯話了,顯得政治悟性不高,心頭一轉,連忙轉圜找補。
「新鄭公,南宇公,學生的意思是,太子一黨設計此事,有何用意?」
高拱覺得徐養正政治悟性不高,但勤勉用事,願意指點一下,但他現在腦子全是想著這件事怎麽解決,沒有心思給開導,便給高儀使個眼色。
高儀緩緩開口:「太子一黨,可謂是權傾一時,但太子卻一直壓著他們,蒙泉兄,你知道為何嗎?」
徐養正有些吃驚,「太子壓著他們?學生不覺得啊。」
高儀看了高拱一眼。
這位柳州八賢,有乾才,學問也不錯,可是政治鬥爭經驗不豐富啊。
高儀繼續說:「太子一黨,李石麓和張叔大入閣,他倆與太子有師生之情,是太子近臣,卻與胡汝貞等東南一黨,十分疏遠,實際上算不得一黨。」
這麽一點撥,徐養正明白了。
是啊,太子一黨起勢是從東南開始,胡宗憲丶譚綸丶劉燾丶王一鶚丶曹邦輔等臣,都是一時能臣乾吏,他們確實與李春芳丶張居正丶趙貞吉不是一路人。
可以這麽說,太子一黨其實也分兩派,一派是東南派,也叫地方派,因為胡宗憲等人,都是從東南地方上曆練出來,現在也大多數充任地方督撫,掌握著地方實權。
另一派就是翰林派,也叫中樞派,李春芳丶張居正和趙貞吉都是取庶吉士,入翰林院,在中樞清華之地曆任。
張居正隻是短暫地做過巡邊禦史,一年的山東巡撫,勉強有過一段地方官履曆。
趙貞吉隻是因為得罪嚴嵩,被貶斥過地方,那根本不是做官,隻是變相流放編管而已。
兩派根本不是一路人,治政理念也大為不同,隻是上麵有太子殿下這座大佛鎮著,兩派都一團和氣。
太子殿下也頗有手段,利用胡宗憲為首的東南派,牢牢掌握著兵權和財權。利用李春芳為首的翰林派,在中樞與徐階和高公等人分庭抗爭,上通下達,牢牢掌控著國朝的實權。
胡宗憲丶譚綸丶曹邦輔等地方派首腦們想不想入閣?
當然想了。
於是就恰到好處的,在高公清丈三鎮田地大有所獲,準備大行清丈時,出了蔡知府跪徐府門前的事情。
要是換做在嘉靖丶正德丶弘治丶成化等前朝,這種事一出來,徐黨跟高黨早就人腦子打成狗腦子,中間再有人暗中推波助瀾,結局可能是兩敗俱傷,然後胡宗憲為首的東南派坐收漁翁之利,穩穩當當入閣。
可是此事發生在本朝,發生西苑太子秉政的隆慶年間,除了數十位清流官員上疏彈劾徐階之外,徐黨丶高黨丶太子一黨的骨乾和黨羽們都老老實實的,一個都不敢下場。
輿論看著熱鬨,實際上就那麽回事,掀不起多大的風浪。
為什麽?
因為西苑的太子殿下態度不明啊!
他不吱聲,三黨中人各個裝聾作啞,絕不公開表態。
徐養正想到這裡,心裡駭然。
他是嘉靖二十年的老進士,好歹也在嘉靖朝裡熬了二十多年,京城丶南京都待過,還因為彈劾嚴嵩吃過廷杖,被貶雲南。
嘉靖朝先皇也是穩坐西苑,手段高明,可是朝中各黨從來沒有這麽默契過。
徐養正心裡在打鼓。
這可是涉及一位首輔丶兩位閣老丶數位尚書的黨爭大事,要是換做其它朝,早就炸了。偏偏在隆慶朝,風平浪靜,三方都不敢先出聲,都在暗中揣摩著西苑那位的想法。
先皇有這樣的手腕嗎?
徐養正再一細想,心裡有些驚恐。
似乎自新皇即位以來,再也沒有過廷杖。
聽說東廠錦衣衛那些掌刑的番子手,手藝都快要生疏了。
先皇狠辣敢殺人,時不時一頓廷杖,是殺了文臣的氣焰,卻助長了賣直邀名的風氣。
他的好聖孫不僅敢殺人,還會誅心。
他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