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非常苦惱的張居正(1 / 1)

第147章 非常苦惱的張居正

張居正在濟寧州接到督辦處發來的朱翊鈞「密複」,關於他上奏山東馬政改製奏章的不公開回複。

他剛從曲阜孔府祭拜完至聖先師。

這是到山東就任的地方官員的慣例。

巡撫丶布政使丶按察使丶巡按,按例都要先去曲阜孔府祭拜,就跟到任一方,需要拜碼頭一般。

祭拜禮儀結束,婉拒了衍聖公孔尚賢的挽留,出了曲阜,轉來了濟寧州。

張居正對至聖先師沒意見,還保留著無比地崇敬,但是對於他的後人,頂著衍聖公招牌,橫行山東鄉裡的孔府,卻沒有什麽好感。

濟寧州是運河要津,張居正巡撫職責裡,還有管河道的一條,指的就是運河在山東的河道。

山東段運河,河水來自衛河丶汶水丶菏水等河水,擔心的是水量不夠,不用像徐州以南河段,年年擔心被黃河泥沙沉積河床,又擔心搶運河河道,從江都入長江的淮河水太多了,會泛濫成災。

隻需要看住每年的雨季,黃河不要泛濫決堤,從故道奪道奔流過來,那才是大禍事。

不過國朝立國以來,對黃河治理還是花費了一番苦心,那樣的事情,暫時不用擔心。

坐在濟寧州州衙後院書房裡,張居正就著燭光,看著朱翊鈞的密複。

朱翊鈞在信裡開頭,同意了張居正的山東馬政改製。

這讓他不由地長舒一口氣。

皇上現在不管事,太子管不了事,要是沒有太孫的支持,張居正知道自己什麽事都做不了。

不過朱翊鈞在信裡也毫不避諱地把大家合議的,對張居正馬政改製的隱患一一寫出來。

首先就是馬政折銀,今年可以強按著那些侵占馬場田地,私分人口的世家豪強們,折銀子交錢。

明年後年呢?

這些世家豪強肯定會把這筆帳轉到普通百姓們頭上去。

其次,馬政折銀,除了大部分攤在世家豪強頭上,還有一小部分要攤在馬戶頭上,他們是被留在名冊上裝樣子充門麵的。

現在要他們交銀子,他們隻是普通百姓,種地織布,手裡也僅有糧食棉麻等農產品,要想換成銀子,怎麽換?是不是還要受商賈和世家的盤剝?

依此類推,類似的一條鞭法,把許多徭役雜捐全部換成銀子,普通農戶的銀子從哪裡來,必須考慮這個問題。

看完密複裡這些條目,張居正也陷入了沉思。

這些對馬政改製的擔憂,都很犀利。

太孫殿下他們也知道自己的一些想法,在革新除弊中,傾向於一條鞭法,也就是用折銀子,化繁為簡,推動改製。

所以太孫殿下指出非常核心的一點,普通農戶的銀子從哪裡來?

是啊,他們連換取一點銅錢都不容易,換取銀子,恐怕會更困難。

如果這一點解決不好,極有可能會像前宋王安石變法裡的青苗法。

原本是想幫助農戶渡過災年以及青黃不接時期的良法,結果沒有考慮隱患和漏洞,變成了禍害農戶百姓最烈的惡法。

此時,張居正開始深刻理解,朱翊鈞時常強調的,民生國計。

民生,朝廷不僅要讓百姓們吃飽飯,穿暖衣,還儘可能創造出讓他們獲得財富的機會。

百姓們手裡得有錢了,才能推動國計化繁為簡的改革。

否則的話,百姓手裡沒有錢,繳納賦稅隻能折現物。

張居正有去太倉庫看過,裡麵除了糧食丶絲綢棉布之外,簡直就是雜貨鋪。

蠟燭丶燈籠丶雨傘丶香丶木盆丶魚乾丶肉脯丶菜乾丶胡椒丶花椒丶香木丶桂皮.走一圈,你會發現自己不是在太倉庫裡,而是走在南城集市裡。

沒辦法,地方百姓沒錢,除了用糧食棉布絲繭繳納正常田賦之外,其餘的雜稅攤派,隻能用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來抵。

官府拿到這些東西,一般情況下是變賣。

隻是這些東西,集中在通州,脫手甩賣,不僅賣不起價,還根本賣不出去。

有時候倉庫裡積壓的太多了,戶部就想歪主意,把這些亂七八糟的雜物折價當俸祿發給在京官員。

背著幾鬥米,扛著雨傘,頂著木盆,提著魚乾回家。

品階越低的官員,折的東西越多,怨聲載道。曾經做過低級京官的李贄是深有體會,深惡痛絕。

因為這樣的破規矩,窮得他連兒子女兒都餓死了。

啪!

燭花一閃,爆了一下。

把冥思苦想的張居正拉了出來。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