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戰略因正確而成功,飛升在即,撕日曆(23)
曹操對於謀士團隊給出的,兩種不同統一方案的回答是:攘外必先安內。
春秋時期,就有類似說法,隻是反過來。
麵對外部戎狄侵擾,內部王室衰微丶諸侯相爭。
春秋五霸之第一霸齊桓公就提出口號「尊王攘夷」——先「安內」以「尊王」,「尊王」而後才能「攘外」。
然後,「攘外安內」具體在張仲景的《傷寒論太陽病上》出現。
描述的是甘草的療效,有安內攘外的功能。
曹操說這句話,符合曆史。
「攘外必先安內」,回應了賈詡梳理北方胡人的主張。
曹操認為雜胡的情況存在,需要解決。
但他決定剿滅孫吳之後解決。
也無人有異議,給出建言的賈詡也沒有異議。
這隻是一個做事順序,哪怕是賈詡也自信大一統會很順利。
拿下荊州,江東孫吳唾手可滅。
隻是代價會大一點,死的人多一些。
去年曹操擊潰袁氏。
上個月,也就是六月,廢三公,恢複丞相製度,自任漢朝丞相。
能做到這一點,是曹操強大的結果。
表明曹操將東漢朝廷徹底掌握在自己手裡。
而劉表病重的消息,也不是秘密。
拿下荊州就能居高臨下,從上遊直指孫吳。
曹操所有心腹都明白,也為之激動。
拿下孫吳之後,自己的主公必定稱帝,名正言順。
而且戰勝孫吳可以說輕而易舉,因為北方已經統一。
自古以來擁有中原,便有人丶有兵丶有糧,也就擁有了天下。
荊州唾手可得,孫吳根本不堪一擊。
已經沒有任何一方勢力,可以抵抗。
統一之勢已成。
曹操的謀士想的是從龍之功,想的是加官進爵。
漢朝的老臣,也開始頻繁接觸他們。
已成定局!
曹操在適應皇帝的位置,還沒有統一,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他必定稱帝。
實現大一統,稱帝名正言順。
正是如此,一般討論的時候,他不會說話,而是讓手下討論個七七八八,他才會發言。
當他開口說話的時候,他的決定,就是最終決定。
這是曹操的威勢!
而曹操的態度也很明顯,不願意等,不想等。
進一步北方梳理?
拿下荊州之後徐徐圖之?
不需要!
他就是乾了,馬上拿下荊州,然後滅掉江東孫權,之後就是廢帝,稱帝。
沈三通看完拍攝效果,非常滿意。
吳語森版赤壁中,是曹操劍履上殿,和漢獻帝,那個時候還沒有諡號。
準確的說,是和劉協進行了一番帶有對峙威脅性質的對話。
港島導演不理解權力,也不理解禮法,不理解一個大組織如何運行。
認為和皇帝對峙,就顯得曹操牛。
其實挺逗的。
不是說曹操不能這麽做,而是根本不需要。
朝堂不是黑幫話事,不是比誰聲音大,誰夠狠,是有秩序和規則的。
曹操自己親口和劉協對峙,那他的謀士,他的屬臣,他的跟隨者,不如自己一頭撞死得了。
而且如果曹操和劉協發生了不愉快,往往是很嚴肅的事件。
是一個信號,要乾掉劉協的信號。
所以沈三通是用廟算議事,也就是戰略層的討論和決策開場。
不是沒有朝堂上的討論,有。
隻不過是先有曹操內部核心層的廟算,然後結果發往許昌,擺在東漢朝堂上。
北方平定,自封丞相之後,曹操內部的決定,就是東漢朝廷的決定。
曹操團隊內部出一個的結果,在朝堂隻是走一個流程。
如果流程出現了問題,被反覆阻撓,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
要麽曹操倒台。
要麽曹操反過來血洗朝堂。
沈三通開場設計這個廟算劇情,是把觀眾拉入電影之中。
大部分觀眾知道赤壁之戰曹操失敗了,也就是提前劇透結果。
沈三通要的是,哪怕知道結果,他也要給觀眾震撼。
用基於現實,動態的曆史,讓觀眾感受到活生生的曆史。
這個廟算結果,也就是戰略決策結果,能讓觀眾理解曹操如何失敗。
戰略因正確而成功。
戰術因成功而正確。
赤壁之戰的失敗,戰術失敗隻是直接原因。
在戰術失敗之前,是戰略已經失敗了。
如果有勝率顯示器的話,平定北方曹操的大一統勝率會來到99%,勝局已定。
那麽這次廟算之後,勝率會在60%到70%波動。
憑空掉了三成多接近四成的勝率,因為戰略發生了錯誤。
戰略發生了錯誤,不是不會成功,而是會很難成功。
沈三通要用這段開場,給觀眾意料外的驚喜。
讓觀眾不由自主的生出,原來是這樣的感慨。
而且這一段對國人有特攻。
中國人,人人都能談幾句曆史,談一談家國大勢,世界局勢。
廟算議事的嚴肅氛圍,對喜歡宏大敘事的中國人是有爽點加成的。
也是當下中皮西骨古裝戲裡的獨一份。
曹操開口的第一句話,經過精心設計。
表明了沈三通對他電影裡,曹操這個人物的態度。
沈三通沒有明貶曹操,電影裡沒有明著來,但台詞語言反應了他的貶低。
觀眾聽到「攘外必先安內」,一下子就會聯想到擬人生物常凱申,想到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