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赤壁》主題,大國沒有投降的資格(33)(1 / 1)

第191章 《赤壁》主題,大國沒有投降的資格(33)

在《赤壁》劇本編寫上,沈三通沒有找所謂的編劇大咖。

他對於《赤壁》的劇情要求,符合史實。

也就是以《三國誌》為根基。

原創部分不自己瞎搞,采用《三國演義》。

最好的編劇是《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

沈三通要做的是對赤壁之戰曆史進行一個現代化的解釋。

所以《赤壁》的編劇團隊,基本上都是80後。

一些專家作為顧問團隊,提供三國時期的曆史丶經濟丶文化丶生活等方麵的諮詢幫助。

隻是哪怕是80後,但也許是因為文科專業,初稿劇本的曆史觀,依然不讓沈三通滿意。

沈三通給編劇組講課。

「中國的曆史可以說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由勝利者書寫,這段話從字麵意思上理解是對的。」

「但是如果是貶義的用法,藉此解構中國曆史,那就是大錯特錯。」

「我之前已經講過,我關於我們的曆史文化的形成,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

「前提是真實。」

「我們的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首先是小姑娘。」

「比如對『王安石變法』的評價,清末之前,對於「王安石變法」的評價是極為負麵的。」

「但是到了清朝末年,為了變革需要,一些人認為負麵的變化也比沒有變化來得好,所以「王安石變法」的意義被拔高。」

「現在,服務於改革開放,因為現實需要,也對「王安石變法」保持了高度評價。」

沈三通總結道:「不同的時期,對『王安石變法』有不同的看法。」

「但不變的是『王安石變法』的事實。」

「是『王安石變法』,不是『張安石』也不是『李安石』,是『變法』不是『固法』,是『變法』不是『變人』。」

在場編劇笑了。

沈三通卻沒笑,接著道:「我再講幾個例子大家體會一下。」

「文藝複興的那些哲學家丶科學家丶文學家,找出來幾十萬字的著作。」

「這些文字是怎麽保存下來的?」

「一個文明是有痕跡的,看看我們的各地考古遺址,有生活丶繁衍丶戰爭的各方麵細節。」

「那些著作是真的嗎?」

沈三通再舉個例子:「文藝複興很遠了,我們說個近的。」

「米國是科技第一嗎?」

「很多人以為是的,但其實米國自己的教育很糟糕,它隻是從全世界吸引人才。」

「為什麽提起米國就是高科技呢?」

「因為它是西方的頭頭,西方所有的榮譽首先屬於它。」

「而事實上現代科學的起源,地中海沿岸的國家才是主要貢獻方。」

「意呆利比米國對科技宣稱更有合法性,但是因為它現在不強,它就喪失了這部分概念。」

「大毛也是,對於現代科學做了很多貢獻,化學丶數學,元素周期表。」

「但大毛屬於西方圈子的賤民,所以榮譽和它無關。」

「像國際空間站,主體是大毛的,米國隻弄了點配件。」

「但從各種報導丶學術丶影視作品上了解,你會認為米國才是最大貢獻方。」

「甚至對於現代科學的宣稱,我們應該也有。」

「我們積累的文化,天文丶農業,還有各方麵的知識,被傳教士偷走。是他們研究的第一桶金。」

「但我們比意呆利丶大毛在如今米國塑造的體係之下,更沒有話語權。」

「所以,我們也沒有對於科技的宣稱。」

有些編劇皺眉。

也有些不以為然,轉筆。

沈三通看在眼裡,繼續說道:「再說一個近一點的,我們自己的曆史,朝鮮半島,多少人的理解是依靠人海戰術贏得?」

「在機槍麵前,人數有個屁用!但有些人塑造了這個概念。」

「這場戰爭,在米國是被遺忘的,各種公開平台都不提。」

沈三通延伸道:「最近二十年的曆史,米國贏了老蘇,現在誰還記得,當時-->>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