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割據一方

隨著短暫的驚呼過後,不論是在場的太學學子或是隨行官員,都紛紛目不轉睛的抬頭看向輿圖。

山川江河丶郡縣城池,此刻儘在眼中一覽無餘。

「肅靜!」高堂隆板著麵孔向前走了一步,高聲維護著堂內的秩序。隨著話音落下,場內剛起的喧嘩聲也隨即平複,安靜的隻剩呼吸聲。

「何為天下大勢?」曹睿麵色嚴肅的朗聲說道:「朕今日要與諸位說的是,天下大勢其實隻有四個字。」

「天命在魏。」

曹睿一字一頓的說出了這四個字,鏗鏘有力的聲線伴著些許回聲丶在堂中學子們的心中開始激蕩。太學生們也紛紛轉頭看向講台上的皇帝。

停了幾瞬之後,曹睿臉上露出一絲笑意。

「朕知道,如今大魏並未山河一統。」曹睿抬起右手,食指指尖指著輿圖的方向:「東南的吳丶西南的蜀,吳蜀一共割據四州之地,若是劉禪在成都丶或者孫權在武昌也如朕一般講課的話。」

「他們也會說些什麽『天命在吳』或者『天命在漢』的話的。」

曹睿麵帶笑容講出這兩句帶著玩笑的話,集賢堂內的氣氛也隨之變得輕鬆一些了。

坐著前三排的甲階學生,曹睿還能看清他們的臉。有的咧嘴幾乎笑了起來,有的瞪大眼睛看著自己,還有的學子正在皺眉思考。

司馬師斜眼看了一旁的夏侯玄,夏侯玄跪坐席上還是如玉樹般挺立,麵容嚴肅而又棱角分明。稍遠一些的薑維,則是眉頭皺起陷入思考。

『天命在魏……』作為司馬懿的長子,司馬師是有些不屑於這四個字的。

若是其他公卿大臣家的少年,或許還對皇權有著骨子裡的敬畏。但司馬師不同,不論是建安年間抑或黃初年間的大事小情,司馬懿儘皆在書房中與司馬師細細講過。

什麽天命?若不是我父輔佐先帝排除異己丶拉攏人心,先帝又如何能成魏王丶進而成就帝業呢?『堯舜之事,吾知之也』這句話,我也是聽過的!

接近皇權的人,自然對皇權少了幾分敬畏。

曹睿環視一周,緩緩說道:「朕要首先問你們一個問題,為何吳蜀能夠割據一方,以至於大魏十餘年來未能平定?」

『打不過唄!』司馬師腦海中第一瞬就出現了這個答案,這當然是不能說出口的。

不過……為什麽打不過?這個問題的答案恐怕要更加繁複難解了,司馬師一時還難以概述。

學子們紛紛麵露思考之態,幾瞬之後,已經有幾名太學學子舉手示意,欲要作答。

曹睿目光看了過去:「伯約,卿來說一說。」

「遵旨。」薑維起身緩緩行了一禮。

「陛下,臣出身雍州天水郡丶天水也是曾經的涼州之地。雖然臣未曾從軍,但宗族之中多有曾經隨武帝征討漢中之人,對此事臣也有一些考慮。」

「說來。」曹睿抬手示意。

薑維拱手說道:「臣以為吳蜀割據一方的原因,其實是『山河割裂,地理相製』。」

前三排的甲階學子,近乎半數都轉頭看向了薑維。夏侯玄皺眉不知在想些什麽,而司馬師卻是在好奇薑維會如何解讀。

站在講台上的曹睿並未言語,靜靜的聽著薑維所言。

「建安二十四年之時,臣當時十九歲丶臣父當時就負責天水郡為漢中轉運之事。以臣所知的情況,自武帝從長安兵進漢中之後,劉備在漢中堅壁不戰丶屢屢破壞王師糧道,王師這才退出漢中。」

建安二十四年,幾乎是奠定天下格局的一年。在場許多大臣都是親自經曆過那一場大戰的。

就如四名侍中,劉曄當時任行軍長史丶辛毗當時任丞相長史,兩人都在曹操征討漢中的軍隊之中。楊阜在武都太守的任上管理後勤,而陳矯則是在鄴城為尚書處理行政之事。

劉曄目光看向薑維,心中想著這名年輕人會說出些什麽道理,其餘三名侍中也是同樣。

對於皇帝身邊的權力結構,劉曄是極為敏感的。上次南征時薑維與夏侯玄二人隨侍皇帝左右,但劉曄與薑維之間交談甚少丶並不相熟。

曹睿點頭:「伯約說的對。朕也認同當時武帝是被劉備據險不戰而逼退漢中的。」

薑維語氣洪亮的說道:「正是因為雍涼軍資糧草本就匱乏,而祁山道丶褒斜道轉運困難。這才是大魏撤軍的根本原因,並非戰事不利。」

「雍涼與漢中之間隔著茫茫秦川,山川地理的阻隔帶來的耗費,需要更多人力丶財力丶軍力方能彌補。」

&nb-->>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