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問心無愧

曹睿明白,三國時期所謂的白話,指的就是漢末以及魏蜀吳三國之人的日常交流用語,和後世之人的白話並不相同。

但不管怎麽說,白話總是比文言要易懂的多。

文化的傳播是有規律的。

首先從載體來說,印刷術和便宜的紙張,這兩個要素才是促使書籍流傳的源動力。

其次從內容來說,現在魏國以儒學丶以五經為標準教材,那麽推廣五經就是目前弘揚教化的重點。

印刷術和紙張的原理並不太難,更何況現在已有了還不錯的左伯紙。等此次南徵結束丶班師回朝之後就可以命人去改良製造。

即便有了紙張丶有了印刷術,在書上印什麽豈不是更重要的事嗎?

目前的五經以及數百年來名家大儒的注解,已經將經義提高到了一個沒有名師教就學不懂的程度。曹植不是閒著嗎,不是有才學嗎?那就乾脆做一些真正弘揚教化的事情去吧。

孫資在馬上拱手問道:「陛下之言臣大略聽明白了。陛下是想讓雍丘王用白話將五經講解後成書,來方便士子學習閱讀?」

曹睿點頭:「正是如此。如此弘揚教化的事情,朕信不過彆人,就讓雍丘王自己一個人慢慢做吧。」

「對了,教化乃國之重事,雍丘王若能做成,自然是大功一件。雍丘王什麽時候開始為朕譯書,就什麽時候開始給他雙倍俸祿,免得說朕虧待於他。」

「人儘其才,他就應該在書案前做事,而不是什麽妄言與朕一同南征!」

孫資連連稱是,隨即將馬頭轉至皇帝身後,準備聯係校事辦案丶並且給曹植擬旨去了。

關於如何處理曹植,曹睿此次的決定已經儘可能的在展現善意了。

按律,諸侯王不得出王都,監國謁者不得替諸侯王打探消息丶若有任何舉動必須上報。

曹植此次明顯是通過手段,遣人打探消息丶並且意圖參與政治,這是曹睿絕對不允許的。

曹植三十多歲,還是武帝曹操的親兒子,其母卞太皇太後還在北宮坐著呢。

這種局勢之下,能讓曹植發揮才能著書立作,真的是善待了。

五經隻是起點,而不是結束。五經結束了,其他諸子百家的書是不是也可以用白話翻譯一下?班固的漢書需不需要白話注解?要不要修個後漢書,修完了是不是也要注解?

就讓曹植在雍丘安心於書案之後吧!

……

此時的曹睿正在前往譙縣,而就在同一時刻,陸遜卻也乘船行在廣闊的江麵上。

昨日張溫來到西陵之後,雖說陸遜當日就將張溫趕出城外了,但張溫說的話卻讓陸遜思考良久。

陸遜可以指揮千軍萬馬決勝於兩陣之間,而心中所慮的念頭一旦通達,又有什麽可以再猶豫的呢?

陸遜昨日當晚就令軍隊整備準備船隻,第二天一早就開始陸續上船,準備順流而下前往武昌集結。

這就是穩控大江的好處了,不論是順流而下還是逆流向西,都可以通過水運節約大量的時間物力。

比如數年之前,八月份剛剛在吳國最西邊的夷陵戰勝劉備的徐盛,九月就能趕到吳國最東麵的廣陵迎戰曹軍。

水運之利,可見一斑。

陸遜並不是一個純粹的將領,而是文武兼備的全能人才。雖然鎮守西陵多年未曾多想,但昨日被張溫稍微一點,內心之中很快就明白了其中事理。

雖然現階段陸遜的角色定位主要是武將,孫權也很少召陸遜回朝,但陸遜對於朝政卻是發言頗多,甚至對於朝中發生的某些大事,甚至還會主動站隊。

就比如數年前的暨豔一案。

三年之前,就是昨日再度出使蜀漢的張溫,向吳王孫權推薦了暨豔此人作為選曹尚書。

選曹,自然就是負責選官的部門。

暨豔此人在選曹尚書的職位上,對東吳的人事製度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三國之中若論起政治,東吳可謂是最亂的一個。

蜀漢雖然國小民少,但是在諸葛亮的治下政治清明丶反倒煥發生機。

曹魏這邊一貫集權,不論是曹操丶曹丕還是曹睿想做的大政方針,隻要下定決心總是能推動的。不說彆的,死在建安年間的荀彧就能證明。世家大族權重莫過荀氏,擋住曹操專權進位魏王了嗎?

但東吳這邊的政治卻亂成了一鍋粥,不是孫權不想銳意改革,而是在怎麽改都改不動的情況下,隻能『製衡』各方以穩定國內。

暨豔雖為張溫舉薦,但是若無孫權首肯,暨豔豈能做到選曹尚書執掌東吳人事選舉?

暨豔上任之時麵臨-->>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