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完,清潔之後,顧曉霞躺在李龍的身邊,輕聲問道:
「活乾完了吧?明天用不用再去了?」
「還要去個半天。」李龍摟著她說道,「打的壓井,昨天把水泥的事情給漏掉了。現在也能用,但兩家都有孩子,調皮的話這壓井的台子恐怕很快就會壞掉。我打算明天買袋水泥,過去給抹一下加固一下,中午前就能趕回來。接下來就沒啥事了。」
「嗯,應該的。」顧曉霞也是農村出來的,自然知道如果家裡有個壓井,而正好有幾個小孩的話,那壓井一年到頭恐怕都不會安生。
孩子們放學回來,或者頑耍回來,渴了是不會想著進屋倒水喝的,會直接到壓井邊上,一手堵著壓井嘴,一手壓著,等出了水之後,再鬆開壓井把,堵口子的手露出一條小縫來,嘴湊過去慢慢喝。
有時壓滿一管子水,可以幾個人輪流喝,感覺這水比家裡的茶水好喝很多。
對於孩子來說,壓井能壓出水是非常神奇的操作,所以他們哪怕不渴也會忍不住操作一下。農村的壓井台子如果不是混凝土砌成的,那麽經常壞就是必然的了。
「我那兩個同事那天從咱們家離開後,接著好幾天,時不時的就誇咱們家這裡好那裡好,陶姐今天還給我說,想周末帶孩子過來到咱們家看看小鹿。說她家的孩子從來沒見過鹿,隻是從書裡知道有鹿這種動物,咱們縣裡也沒動物園,後麵聽陶姐說咱們家裡有小鹿,孩子驚訝壞了,就想著周末過來看看,還說要買些東西喂小鹿呢。」
「來唄,正好你們同事關係也親近一下。」李龍無可無不可的說道,「咱們家平時比較冷清,有孩子過來也挺好,增加一點人氣。咱們是不是也要努力一下,早點要個孩子了?」
「那也不是想要就能要上的。」顧曉霞明顯感覺到了李龍身體上的變化,有些羞澀的說道,「再說了,孩子有了,怎麽帶啊?」
「有孩子你就彆擔心帶的事情了。」李龍其實已經想好了,隻不過現在並不是說的時候。母親自然是能過來帶孩子的,隻是以母親帶孩子的方式,顧曉霞並不一定能接受。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能不能要上孩子,至於怎麽帶,有許多方式可以解決。
所以,現在就得努力。
李龍轉身,向著顧曉霞貼身而去。
兩個人一起努力,為孕育一個新的生命而運動著。
第二天吃過早飯,顧曉霞去上班,李龍喂完麅鹿子,又逗了逗不再怕人的刺蝟,然後開著拖拉機去買了水泥,往牧業隊而去。
自治區日報社的記者張新華和實習記者鄭明月兩個原本是打算去伊犁的,昨天聽了縣裡的廣播,決定修改行程,把這件事情搞清楚再說。
作為自治區報社資深記者,老三屆大學生,張新華到瑪縣住下的時候,縣宣傳方麵的人陪同著。雖然明知道對方不在這裡采訪,但也是主動介紹著縣裡的情況,包括一些典型,希望留個印象。
畢竟能上大報的話,那是大成績啊。
結果原本今天準備把人送走,沒想到張新華突然說要留下來,宣傳方麵陪同的馬乾事馬曉燕開心到懵了,這是要采訪嗎?
張新華和鄭明月兩個在招待所吃早餐的時候,馬曉燕去向領導報告,鄭明月在桌前端著粥小聲說道:
「張老師,你說有沒有可能這個稿子是因為咱們過來了,縣裡故意給編出來的?這也太巧了吧?」
「不像。」張新華吃著花卷就著鹹菜說道,「我認真的聽了那個稿子,文筆有點稚嫩,寫稿的人應該年紀不大,雖然改過,但能看得出來不像是老手寫的。宣傳部門要是因為咱們故意編這麽一篇故事,不會寫的這麽嫩。再說了,最多半天時間,看看就知道了,如果是假的,你覺得我看不出來?」
作為老三屆大學生,張新華經曆了很多,雖然在特殊年代下鄉耽誤了不少時間,反倒讓她磨練出堅強的意誌,以及敏銳的感覺。
所以真假新聞一眼就能看出來。
吃過飯,縣裡調派了一輛212汽車送她們去到牧業隊。路上,宣傳乾事馬曉燕就給張新華她們介紹:
「這篇稿子是我們在牧業隊的一個實習播音員寫的。打電話到牧業隊問她了,事情是真實的事情,大致上就是稿子裡所說的那樣。至於當事人,那兩家人都在,但修房子的那個李龍不在。房子院子修好了,水井打好了,人應該就不來了。」
「知道不知道那個李龍所在的單位?」張新華問道。
馬曉燕搖了搖頭,說道:
「電話裡能了解的比較少,所以我想著到地方,問了那兩家人應該就知道了。」
張新華點點頭,不再說話。
這就對了,如果馬曉燕能一口說出來那個李龍的單位或者所在的村隊,那恐怕其中就有問題了。
212開得很平穩,一個小時到達牧業隊。葉拉婭早早就在路邊等著了。
她很激動。縣裡打電話說了,這可是自治區的大記者啊!隨便指點兩句,都夠自己好好學一學的了。葉拉婭也沒想到自己的稿子能驚動這樣的大記者,心裡真的是又驚又喜。
「你就是葉拉婭啊,你好你好。」張新華微笑著和葉拉婭握手,這女孩看著表情有點誠惶誠恐,不像是裝出來的。
倒也沒想到她能寫出來這樣的稿子,寫實性很強。
「張老師您好,鄭老師您好!馬乾事好!」葉拉婭一個個握手問好,「哈裡木家就在前麵,我帶路。」
這個張記者雖然看著三十幾歲,但目光很敏銳,感覺一眼就能把什麽都看出來。葉拉婭頓時就有點緊張。
鄭明月想說我可不是老師,我就比你大兩三歲,但這話是來不及說出來的。
「上車過去吧?」馬曉燕說道,「這樣快一些。」
「如果路不遠,就走一走吧,正好我問一問葉拉婭一些基本情況。」張新華說道,「小葉,我這樣叫你不唐突吧?我知道你們名字的叫法不是這樣的,不過我們在報社的時候,習慣了和民族同誌開玩笑,稱呼的時候就這樣叫了,有個叫葉爾森的,我們都叫他老葉……」
「沒事沒事的。」葉拉婭急忙說道,「可以的,張老師有什麽問題您儘管問。」
「好的,我想問問那個李龍是什麽時候過來給修房子的。」
「前天,修了兩天。前天給哈裡木家修的房子丶院牆,整理了地麵,昨天給兩家打了壓井,那井水真的很甜。我們隊裡許多人都羨慕,今天早上不少人就去這兩家裡壓水提回去喝,比河水好太多了。」
「那他帶了多少人過來,中午怎麽吃飯的?」
「帶了六個人。」葉拉婭想了想說道,「前天中午是李龍從我們隊裡買了一隻羊,大家一起吃的。昨天中午玉山江的妻子做的抓飯,我聽她說,肉也是李龍上一次帶過來的。」
「上一次?」張新華發現了一個點。
「是的,今年四月哈裡木丶玉山江他們的家人搬過來後,這個李龍來了三次了。第一次是給帶來了米麵,給孩子們帶來了學習用品,第二次給兩家帶來了羊肉,這是第三次。」
「原來是這樣啊。」張新華現在確定了,這是一個非常值得自己挖掘的新聞點。
她們兩個去伊犁那邊采風找新聞,是因為今年五月是自治區的第二個民族團結教育月。采集這樣的新聞有上麵的意思,也有為了民族團結的原因。自治區是一個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地區,在這個地方,要想穩定發展,民族團結是必須要大力宣揚和推進的。
原本北庭州這邊少數民族並不算多,新聞線索也都比較平常,張新華想找一些比較新穎一些的。
眼下不就有一條可以挖掘一下的嗎?
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