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的奎屯除了少數幾棟樓是多層,其他大部分都是平房。
農科所也不例外。
和城裡的其他建築相比,這裡更像一個農莊,因為附近種植著各種植物,包括蔬菜丶果樹丶糧食作物等等。
李龍把拖拉機停在路邊上,熄火後,在這一片找了找,然後就看到了大木頭牌子上寫著苗圃字樣的地方。
應該就是這裡吧?
他走向苗圃,看到裡麵有人正在勞作,是把一些苗子挖出來,不知道是要移植還是出售。
「同誌你好,我想問問你們這裡哪裡有賣果樹苗子的?」
「你要買嗎?買多少?」乾活的是一個四十多歲的大姐,看樣子和農村的婦女差彆不大,隻是眼神清徹,李龍總感覺她應該是在為某種事業努力,而不是為了糊口。那種神情和目光是不一樣的。
「我家院子裡種,買不多,十來棵吧。」李龍說道。
「那你家院子可不小,能種這麽多。你想買什麽果樹?這裡苗子可不便宜。」
「都有哪些果樹,大姐你能介紹一下嗎?」
「你家就在附近嗎?」那位大姐沒回答李龍的問題,反問道。
「我家在瑪縣,距離這裡還有一百多公裡。」
「瑪縣啊,那你怎麽帶回去?班車隻能通到石城,再說那車上也不好帶吧。」
「我開拖拉機過來的。」李龍說道。
「那還好。瑪縣和奎屯的氣候差不多,那麽你能種的有棗樹丶蘋果樹丶李子丶梨,我們還有新培育出來的水蜜桃你也可以試一試。不過你在那應該清楚,這些果樹除了蘋果,其他的在冬天都要壓枝的。」
「知道知道。」陸英明家裡就種有一棵毛桃樹,這樹不是很粗,每年快到冬天的時候,陸英明都會把這樹按倒,然後用土埋起來,不然冬天會凍壞。倒不會凍死,隻是會不結桃子。
「知道就好,我們這裡還有各種葡萄苗子,無核白丶玫瑰香丶馬奶子葡萄……」
「那我知道了,我要紅棗丶蘋果丶李子丶梨丶水蜜桃和無核白葡萄苗子,一樣來……四棵吧。」
「既然你能開拖拉機過來,應該不缺錢。不然我就得提醒你這苗子挺貴的了。」那位大姐站起來,拍了拍手上的土說道:
「走,我帶你去挖苗子,剛好也給你說一下種植的事項。」
李龍跟著這位戴著袖套的大姐去往一片稀疏的樹林,到了地方之後李龍才發現,這裡是一片片栽種的果樹,植株都不大,基本上是比大拇指粗一些,明確能看到有嫁接過的痕跡。
「這些果樹都是三五年樹齡,移栽回去當年就能結果,當然結不多。照顧的好的話,第二年就能大量結果,這要看照顧的情況了。」那個大姐一一指著:
「看,這棗樹彆看不高,但去年已經掛一公斤多棗了,今年會更多。這是從南疆移植過來的駿棗,也叫狗頭棗,個頭大,最大的能長到雞蛋那麽大,旁邊是灰棗,這個棗小,和大沙棗個頭差不多,但甜,比駿棗要甜。這棗樹個頭不高,現在還比較好壓,多壓一壓,它們長得也就跟灌木一樣了。」
「那個是梨樹,不是咱們南疆的香梨種,是內地的那種麻皮酥梨,水份足,沒有香梨甜,但味道也挺好。」
「這邊是蘋果,紅富士的那種,我們在這裡試驗種植成功了,不過味道不如阿克蘇那邊的。」
李龍兩世為人是知道阿克蘇紅富士蘋果的優質,但這個時候北疆許多人更認可的是伊犁的蘋果,因為伊犁的蘋果個頭大,真大!
「這種是脆李,個頭不大,和杏子差不多,不過是脫骨的那種,而且在果實還比較青的時候,其實就已經是很甜了,品種很不錯,建議你可以多栽幾棵。」
「這種是早熟水蜜桃,平時在外麵種植的話,六月就能成熟,如果在在大棚裡種植,五月份就可以成熟,非常早熟,味道也很好。」
……
這位大姐一一介紹著這邊的水果,這時候她更像是一位園藝專家,聽著就能感覺到,專業知識非常豐富。
李龍就開始挖了——是的,他自己挑,自己挖。那位大姐的話,現在農科所研究人員也都有自己的活,如果李龍想等他們過來幫忙挖的話,估計要等到下午了。
李龍可不想等到下午,他還打算今天趕回到瑪縣呢。
挖了近二十棵果樹,拖拉機後廂鬥子裡快滿了,李龍付了四十多塊錢,這樣算算一棵苗子兩塊多錢,也不算貴。
當然在他看來是這樣。但在這個年代,已經很不便宜了。
時間已經快到一點多,李龍感覺還不餓,便開著拖拉機去到百貨大樓,買了一箱奎屯特曲,又買了一些零食雜物之類的,往拖拉機裡一放,發動著就往東而去。
小口徑步槍就放在車鬥子裡。這幾天乾活的時候,槍是寄存在服務台那裡。服務員大姐對這槍並不感覺意外,這年頭有槍是很正常的事情,畢竟新華書店裡就能買到這樣的槍。而遠程過來的李龍帶著槍也很正常,安全第一嘛。
拖拉機離開KT市,駛入烏伊公路,來來往往的車輛讓李龍感覺這一趟其實也挺值的。
賺了錢,二哥他們也安頓好了,該買的東西買了,收割機也有了眉目,這一趟算是比較圓滿了。
開出一段時間,到安集海的時候,李龍停了下來。這路邊有飯館,他打算就在這裡解決午飯問題。
安集海是SW縣的一個鎮子,很早以前就存在,歸屬也是在變化,清的時候屬於綏來——也就是瑪縣的前身,後來劃歸沙灣。
現在想來,原來的瑪縣很大啊——現在都1.2萬平方公裡了,在清朝的時候,不得好幾倍大!
安集海後來有非常著名的特產,就是辣椒。一到秋天,這裡路邊上到處都是曬辣椒的,還有人從這裡把辣椒拉到吐魯番去曬,畢竟這裡平坦縣沒被開墾和開發的土地越來越少,李龍上一世還聽說過,有人拉了五百噸辣椒去吐魯番曬,結果一夜大風,五百噸辣椒全被刮沒了。
損失慘重。
扯遠了。這裡飯館主營也是麵,李龍要了一個拌麵吃了之後,給拖拉機加了水,然後繼續往前開。
等到石城的時候,太陽已經西斜,李龍也感覺到了累,他打算今天不回瑪縣了,直接開到大院子裡,在這裡過夜,明天再把樹苗子拉回去種上。
時間還來得及。
一路上李龍其實都挺謹慎的,隻不過和他想像的不一樣,並沒有出現什麽攔路搶錢搶東西的。是秩序變好了,還是壞人被抓了?
到瑪縣的時候太陽已經快落山了,李龍看著熟悉的場景,還有點感慨。
以前小的時候,經過一個城市到另外一個城市,從一個熟悉的場景到一個陌生的場景,感覺還挺神奇。
而隨著後來科技發達,交通便利,早上在北疆,乘飛機下午就能到海邊,那種神奇的感覺也慢慢消失了。
現在這種感覺似乎又出現了。早上還在奎屯農機廠和杜廠長討論收割機的事情,下午就已經到了瑪縣。
這時代的有些老人,終其一生可能就在一個縣甚至一個鄉的範圍內活動,沒出過縣域,更彆提到更遠的地方了。
李龍隱約記得上一世到自己五十多歲的時候,村裡還有人沒坐過火車,沒坐過飛機的人更多。
而村裡成立了合作社,把農人解放出來,手裡有了點閒錢後,有五六十歲的老人專門跑去石城火車站乘火車去到烏城,再由烏城乘汽車坐回來,就是為了體驗一下坐火車的感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