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康術德和兩位舊友當年在起士林初次吃西餐的故事,寧衛民笑得直不起腰來。
老爺子講得實在太精彩了,一點都不比連闊如和單田芳差。
另外,他也是沒想到,西風東進的時候,居然因為菜名陌生都能鬨出這麼大的笑話。
哪怕像咖啡、聖代、冰激淩、巧克力這樣已經形成定式,今日慣見了的名字,原來也是來之不易的。
看來確實什麼都需要一個過程。
遺憾的是,他卻沒有這樣的機會見識一下當年的起士林。
通過老爺子的語言描述,單憑想象,寧衛民就已經覺得如今起士林已經大不如前了。
今日見到當年那麼有名,那麼氣派的西餐館變得如此的蕭條,實在是為之惋惜啊。
對此,康術德表示讚成。
“可不,解放前的起士林才是最輝煌的時候。今天的起士林,在經營上犯了兩個最重要的錯誤,所以買賣才這麼差勁,已經和過去完全不能相比。”
“哎?兩個錯誤嗎?”寧衛民有點意外。
“我還以為咱爺兒倆一直是在說,起士林不該把高貴、優雅和豪華的排場全扔了。說的是管這個餐館的人不明白,能吃得起這麼高價位的顧客。已經不是單憑菜的口味正,就能留得住的了。除了這一點,起士林還能有什麼問題啊?”
“還能有什麼問題?”康術德笑了,“起士林的兩個毛病,你的壇宮倒是都沒有,甚至還做的挺不錯。可是就憑你這話,我看你恐怕也是誤打誤撞在做到的啊。”
這下寧衛民還真的好奇了,趕緊求師父賜教。
“我告訴你啊,起士林之所以能比六國飯店、京城飯店,津門的利順德這些大飯店更出名,更受人歡迎。其實並不在於這裡的大菜,比其他幾家做的有多麼的好。真正的原因,是在於起士林是走由下至上路線發展起來的,麵包、西點和糖果有口皆碑,是津門第一。”
“起士林剛開餐館的時候,因為本錢有限,主要以麵包、西點和自製糖果為主,順帶經營簡餐。當時來起士林吃飯的多是外國人,但麵包、西點、糖果卻是中外皆宜,人人喜愛。你想啊,或許有人吃不了西餐,但沒有人吃不了麵包、蛋糕和糖果,對不對?”
“坦白講,哪怕連中餐在內也是一樣,任何地方的特色飲食到另一地經營,往往是大菜類需要時間才能為人接受。而小吃類卻最容易在異地落地生根,獲得認可。就因為小吃類簡單直白,價錢低啊。起士林就是誤打誤撞,用雅俗共賞又物美價廉的麵包糖果打響了名氣。”
“起士林當時有專人把每天製作的麵包用三輪車外賣外送,大受津門市民的喜愛。後來又因有了名氣,承攬下了京津線鐵路的麵包供應。這才有了擴充餐館的能力。然而哪怕成了高檔餐館,聘請了廚師和服務人員。起士林麵包、西點、糖果也不漲價。常年維持在讓大眾消費得起的舊日水準,甚至物價大幅變動的時候,不惜虧本維持。”
“這是非常明智的。起士林用不漲價的麵包糖果,落下了交口稱讚好口碑,擴大了市場的占有率,也順手帶火了他的高檔餐館,引得許多國人追逐名氣光顧。這就是最好的廣告,最佳的良性循環。是起士林能發展壯大的秘訣。說白了騎驢找馬吃兩頭兒啊。但找著馬了,驢也沒扔。”
“和起士林相比呢,那些純粹的高檔西餐館什麼都貴,沒有低價的商品獲得大眾的認可。菜做的再好,也名氣不顯,隻有少數人知道。買賣自然就不會火爆。甚至或許他們的麵包做的比起士林還講究還好處,可價錢貴啊。那又有什麼用啊?”
“其實現實中和起士林相似的例子比比皆是。順東來的丁德山開了羊肉館,照樣還經營過去的豆汁扒糕,每天擺在店外銷售給過去的窮主顧。甚至還降價了,不為掙錢,就為人場。弄得那些車夫滿京城的傳順東來的仁義。”
“你再看看那狗不理,為什麼買賣那麼好?就因為包子永遠是好吃不貴。哪怕如今擴充成了大飯館子,包子味道、價錢和過去也沒區彆。人家掙大錢單指著炒菜,包子還是薄利多銷。隻要包子不差,這個根本不倒。炒菜貴點,水平一般,顧客也買賬。”
“所以你那個壇宮的點心店啊,算是你小子開對了,懵上了。多少吃過你那些小吃點心的老百姓背後誇你的壇宮啊。所以隻要有人來了京城,想吃宮廷菜。如今就衝這樣的民聲,這樣的名聲,第一個就會想到你。你飯莊門口見天人擠人排的大隊那就是你的招牌幌子。就跟豐澤園賣烤饅頭和銀絲卷時排大隊一個道理。透著你的飯莊氣象非凡。這才叫大買賣。”
“反過來你再看看現在的起士林,這麵包、西點、糖果如今賣得不說多麼貴吧,反正不便宜了。味道和價格綜合考量,確實不如去副食店買現成的東西實惠。那這名氣能不散嗎?高不成,低也不就,隻想憑過去的那點名氣賺錢。起士林要是買賣還紅火,那才不正常呢。”
“你記著我今天這話引以為戒吧。做買賣和做人一樣。不能什麼便宜都占,也不能什麼錢都賺。誰比誰傻啊?如果機關算儘太聰明,就會反誤了你的卿卿性命的……”
什麼叫聰明人啊?那就是一點就透,善於舉一反三。
老爺子這番話,聽到寧衛民的耳朵裡,那叫振聾發聵。
實話實說,當初寧衛民力排眾議,決定用壇宮一層開點心店,還賣老百姓個便宜價。
他心裡確實有圖個有口皆碑,圖個免費廣告的意識。
但他想的還不是那麼明白,殺富濟貧完全是出於無奈。
更多的還是礙於年代特性,為了怕壇宮價高惹來報紙非議,物價局不滿。
才打算以此作為一種敷衍問題的說辭,一種安撫人心借口。
要論他本心,還是認為這是虧本買賣,與壇宮的消費層次不符合。
甚至還惦記著等有朝一日做出名氣,市場放開價格了,他就提價呢。
但現在他意識到自己的想法有問題了,就跟他用搭售的辦法賣服裝尾貨一樣。
那些點心小吃其實就是對標的炮灰價,賣便宜點,是大有好處啊。
而且他更在乎的是老爺子隨口的幾句。
“或許有人吃不了西餐,但沒有人吃不了麵包、蛋糕和糖果,對不對?”
“連中餐在內也是一樣,任何地方的特色飲食到另一地。大菜類需要時間才能為人接受。而小吃類卻最容易在異地落地生根。”
這似乎一下解決了許多他想不明白的問題。
為什麼中餐的底子那麼厚,但一到海外就會產生水土不服的問題啊?
為什麼在海外能賺到錢的中餐品類,都得靠那些變異的假中餐啊?
那無疑是經營方式和推廣模式上,出了重大的問題!
沒錯,因為文化的隔膜,到了海外的中餐,越博大精深越壞菜。
倒不如日本的生飯團子,刺身魚片,外加一碗湯麵。
老爺子這幾句,在他看來似乎就說到了根源,是解決的良法妙招!
是不折不扣的點石成金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