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章 淡季不淡(1 / 1)

國潮1980 鑲黃旗 1445 字 28天前

第550章淡季不淡

事實證明,寧衛民為了杜絕浪費和偷拿現象所做的嘗試,取得了全麵的成功。

連他自己都沒想到,這些辦法一經實施,效果居然是那麼的好。

不但立竿見影的真把成本降下來了,基層職工的勞動積極性得到了提高。

甚至還有讓人意想不到的驚喜——在淡季居提升了飯莊營業額。

是的,無論是後廚還是餐廳的妙招,市場都很買賬。

實際的銷售情況簡直好極了。

比方說後廚用每天剩下的餘料製作出的包子,被點心店正式定名為“百味鮮”。

就因為個頭兒大,餡料幾乎都是山珍海味,而且價格低廉,一個隻買兩毛五分錢。

一經推出就成供不應求之勢,完全成了點心店的拳頭產品。

為了照顧到更多的客人,點心店甚至不得不執行一人限購四個包子的規矩。

還彆看每天店裡多了也就能提供五六百個,少了也就能做二三百個的包子,頂天不過增加個百八十塊的利潤。

但這事兒是不能這麼簡單計算的。

要知道,吃過這“百味鮮”包子的人都覺得好、覺得值,實在太掙口碑,太賺名氣了。

這玩意起的作用,基本上可以跟網絡時代購物網站推出低價秒殺的產品效果差不多。

那是天天引得附近的居民來排大隊啊。

什麼是最好的廣告?

這就是最好的廣告啊。

自打席卷容寶齋以後,絲毫也不知自己給兩位主任添了多少堵的寧衛民,開始了新的生活。

首先,為了妥善安置弄到手的寶貝。

他馬上大刀闊斧開始實施清倉處理。

親手做的那幾個魚缸,除了一個送給了隔壁的米家姐兒倆以外。

其他的全和那些新孵化的兩窩小魚兒一起,以一百二十元的揮淚價兒甩給了古四兒。

但這筆錢,寧衛民也沒能踏實揣進兜裡去。

除了請老爺子前門樓子底下又吃了一頓“老鄭興”,王府井的“清華園”洗了幾回盆塘。

又買了點“五芳齋”流油的大包子、南味兒熏魚,以及“全素劉”的素什錦、素雞以外。

剩下的錢,他全都用來換了三個大樟木箱子,以作為這些名家名作的臨時居所。

至於那些用於給魚缸加溫的大燈泡子,倒是真的發揮餘熱,管了大用了。

寧衛民用來把屋裡裡裡外外,犄角旮旯都烤了一遍。

青苔沒了,蘑菇也去了,總算成功去潮除濕。

於此同時,他每天也沒忘了按照師父的吩咐趟鬼市繼續淘寶。

他買東西完全是按照老爺子教的“打炮錘”的法子。

這攤看看,那攤看看,以“多選擇,勤跑道,少出錢,買精貨,少買貨”為目標。

非遇極可注目的貨物,絕不留連,絕不徐徐講價。

隻給“一口價”,回頭便走,訣竅是以多為勝。

隻可惜有些事說著容易,做起來難啊。

在買東西的過程裡,寧衛民就明顯感到了自己專業知識上的匱乏。

倆禮拜,他花了一百多,居然全教學費了。

除了一個眼下還不怎麼值錢的紫檀木雕筆筒兒,換來的全是“假大名頭”。

隻要是瓷器,幾乎都是民國仿,就沒有一樣東西是對的。

那肯定是沒少挨老爺子擠兌啊。

說真的,寧衛民都有點喪失信心了。

他覺得自己在這年頭都買不著真玩意,實在背得有點忒厲害了。

至於老爺子所說的“不冤不樂”,他是真沒有體會到。

雖然明知道多年後,這些失敗興許真會變成連他自己都不介意的笑話。

但那還需要修煉,是一種時間帶來的境界。

好在吃一塹長一智這話不假,知識方麵他確實有所長進。

所犯過的錯誤,正因為自己肉疼,他基本上都記住了。

老爺子呢,見他知道了厲害,也不再逗他玩了。

一天晚上,給他找來了一本《古玩指南》一本《古董辨疑》,讓他對照著實物看,當入門參考書。

這兩本書那可真是好啊,因為都是萃珍齋的東家,民國收藏大家趙汝珍寫的啊。

其中一本介紹了各門類文物的鑒賞以及相關知識,另一本則分門彆類揭穿民國時期偽作古玩之黑幕。

這兩本書幾乎可以說是趙汝珍平生從業的全部經驗總結。

於是有了這兩本工具書,寧衛民一下子就感到雜亂無章的古玩知識有跡可循了。

大喜過望下,他對這兩本“文玩小百科”記錄的各門類的古玩知識,一下子產生了極大興趣。

於是徹夜苦讀之後,就跑到市場上加以驗證。

還真彆說,實踐了幾次,小有成就感,寧衛民更是大為振奮。

就這樣,他趟鬼市的樂趣一下徹底變了。

他已經不再急於找尋值錢的真東西了。

反而更樂於一邊琢磨書中記載,一邊從不對的東西上挑毛病了。

隻是每天過手的物件兒,他要找不出不對的地方就彆扭。

他寧願意吃虧,花錢買上當,買那些難以釋疑的東西回去,跟老爺子討論,請師父指教。

沒想到這真正敗家的行徑,反倒獲得了師父的讚許。

老爺子說了,“總算知道乾點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了,這就挺好,彆老想那麼高。行了,你小子這就算入門了。”

說起來也絕了,雖然被老爺子踩乎了一頓。

可就這評語掛腦袋頂上之後,寧衛民居然真懵對了一個。

誤打誤撞,用二十六塊買了一對看不出毛病的粉彩葫蘆瓶。

本來沒報多大希望,結果拿回家老爺子一看,還真是雍正官窯。

看著這個隻要送進文物商店,就能當場換出個千八百的玩意。

初嘗勝利滋味的寧衛民,心情是相當複雜的。

且不說他還真有點舍不得賣了。

關鍵是連他自己,也不清楚能撿著這個漏兒,到底是運用排除法的好處,還是運氣使然哪。

最後,還是老爺子的幾句話點透了這件事藏著的道理。

“你以為我當年是怎麼買到俞曲園(樾)先生的親筆信的?那是因為宋先生教我認字,我看這信上的字寫得極好,想買回去模仿才撞上的大運。我告訴你,無論你也好,還是我也好。隻要是人,就是這樣。隻有當眼裡不全是錢的時候,才能成事。”

所以他唯一能確信的隻有一樣,那就是對老爺子的敬仰和感謝。

什麼叫名師啊?

絕不是手把手的教給你知識的人。

而是能讓你對學習自覺產生興趣和動力!

且在適當的時候,給你指出正確努力方向的人啊!

這段時間,寧衛民和鄰居們的關係處理得也不錯。

有關水電費的事兒,他按康術德交代的,主動把當月費用全承攬在自己身上。

還特意給羅家送了點農貿市場抓撓的新小米和鮮雞蛋。

如此一來,即便是有點小誤會也都消除了。

反倒弄得各家鄰居還都挺過意不去,心裡更念他的好處。

還有米曉冉和邊建功,他們倆都順利過了培訓期了,成為了擁有鐵飯碗的正式工了。

更是不可能忘了寧衛民的好兒。

米曉冉一個姑娘家也沒彆的可謝的。

她就和妹妹米曉卉一起,抽空用的材料是一分錢一根兒的玻璃絲,編製了幾個茶杯套和小金魚兒式樣的鑰匙扣,送給康術德和寧衛民。

這是一種既算裝飾又算消遣的手工製作,在社會上才剛剛開始流行。

用這種方法編製的茶杯套兒,都是按照最常見罐頭瓶尺寸來。

有了它套在罐頭瓶外頭,再喝茶喝熱水,拿起來就不燙手了,相當實用。

當然,最難編製的肯定是小金魚兒的鑰匙扣了。

那屬於高級手藝,不是誰都能玩得轉的。

可一旦編好,栩栩如生,是既漂亮又招眼。

足以讓擁有者平添幾分自傲。

總之,由於又有趣又實用,而且當年的人們娛樂方式又很少。

這種手工一出現就很快熱了起來,讓老的少的不少人,為此起早貪黑地練手藝。

甚至用不了多久,幾乎所有工作單位的辦公桌上都會放著有玻璃絲套兒的水杯,並借以花色不同區彆彼此。

這應該算是當年的一景兒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