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名地勤人員和士兵打開中間那個機庫,馬丁39重型轟炸機出現在眾人的眼前。
這是一架深綠色巨型猛禽,收放式起落架,開敞三座式座艙,張臂式全金屬機身,機長米。
三扇葉,加寬,加厚,提升張力,讓這架飛機可以一直飛行在6000米的高空,有飛行員氧氣囊,是此時大多數戰鬥機所不具備的高空飛行裝備。
雙發。
每台發動機的功率為775馬力。
單翼。
翼展達到驚人的米,機翼上畫有醒目的青天白日標誌,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在機翼底下隱藏著兩挺77機槍。
機頭向前延伸,機頭橢圓形透明,可封閉式座艙裡配備一名機槍手,旋轉炮塔,有一挺6×英寸勃朗寧水冷式機炮,彈藥足夠換裝。
中段機翼與機身結構融合為一體,以金屬結構為主,采用全封閉座艙。
為了視野加大,飛行員駕駛艙稍微凸出,全玻璃罩,飛行座椅後是領航員兼職發報員,再往後是轟炸機的投手。
機尾偏前的座艙為向後掠拱形,減少風阻,特定一名後置機槍手,一挺6×英寸勃朗寧水冷式機炮,500發,彈藥足夠換裝。
最大時速為353千米,該機速度與當時各國主力戰鬥機相當,是世界上第一代同類轟炸機中的佼佼者。
起飛重量達7630公斤,最高飛行高度為7600米,一次加油航程60公裡,可攜帶炸彈300公斤彈藥,載彈量在同類轟炸機中屬優秀。
就因為這一款馬丁39重型轟炸機是單翼雙發,可以在6000米高空一直飛行,所以中國的飛行員們才不敢飛。
中國空軍所有飛行員之前飛的都是雙翼,單發動機,對於這種機型龐大,單翼雙發的猛禽,所有人看著都有點打怵。
這就好像從未開過掛車的轎車駕駛員,見到又長又寬又高的掛車,不要說上車發動駕駛,就是站在車邊看著,心裡都會沒底。
客大欺店!
飛機大了會讓飛行員心裡發毛。
飛機在天上,可不像汽車在地上實在不行一腳刹車定住那樣簡單。
幾名地勤人員拿來扶梯,打開三個機艙,兩名專門從筧橋航校帶來的機槍手分坐前後艙,中間倉裡坐著周至寒,高誌航和張慕飛。
幾名地勤人員關上機艙,撤走扶梯。
周至寒輕車熟路的的打開電源開關,檢查各種儀表,一切準備就緒。
“轟!”
雙發發動機同時轉起,發動機的聲音低沉而渾厚,帶給人非常強悍的震撼效果。
沿著機場跑道,周至寒慢慢前推節流閥,邊給高誌航和張慕飛講解駕駛單翼重型轟炸機時需要注意的事項,特彆是在起飛前節流閥的使用非常有講究,油門給大,戰機的機身會出現不穩定搖擺,油門給小,機身會有滯帶感。
如何把油門給到恰到好處,就要求飛行員能夠從發動機的聲音裡判斷出發動機的工作狀態,再決定節流閥的前推速度。
隻有菜鳥飛行員才用看公裡表給油、拉杆,老鳥隻憑聲音就能判斷出如何給油,何時向後拉杆抬升機頭為最佳時間。
僅僅是向前開車,還沒有起飛,坐在周至寒身後的高誌航和張慕飛就感覺到了自己和這名高材生之間的差距。
二人互望一眼。
人家從飛機向前滑行的那一刻起,所表現出來的穩定,就甩開自己幾檔次,坐在飛機上,完全感覺不到飛機因為供油不穩定而帶來的哪怕一絲絲滯帶感。
挑不出任何毛病!
當周至寒前推節流閥配合拉杆,轟炸機機頭穩穩抬起,就像一隻深綠色的猛禽朝空中撲去時。
高誌航和張慕飛不由得讚歎連連,就高材生向前推節流閥配合拉杆起飛這幾秒鐘的過程,自己就算再飛400個小時也達不到這種流暢度。
高,張二人哪裡知道,周至寒在倫道夫空軍學校一年半的時間裡,幾乎每天都要抽出兩至四個小時,進入【空中霸主】秘籍練習各種飛機的駕駛技術,他一小時抵人家五十個小時,這一年半下來,他在【空中霸主】飛的時間,相當於彆人000個小時,再加上帕特·普羅夫校長每天給他三四個小時駕機時間,他的飛行時間已超過了一萬小時。
這一萬個小時,就算是每天不停飛24小時,也得一連飛400多天,對於任何一個駕駛員來說,這都是無法達到的天塹。
周至寒這起飛技術,不要說坐在機艙裡深同感受的高誌航和張慕飛,就是地麵上不懂得駕駛飛行的軍人或者地勤人員,都能感覺到這位高材生駕駛飛機起飛,比老鷹從地麵上起飛還要輕鬆自如。
這種輕鬆自如,讓所有觀望者歎為觀止,人人均想,這位高材生哪裡是在駕駛飛機,他自己就是一隻猛禽好不好。
雙翼機的飛行阻力大,是在發動機功率小的情況下為提高升力而設計的,隨著發動機的馬力不斷提高,就不需要使用雙翼來增加提升力,而改雙翼為單翼,所以單翼機飛的更快,性能更優越。
周至寒向前螞蟻漫步推動節流閥,右手輕輕拉杆,相互配合,轟炸機以25度角向上爬升。
這樣省油。
周至寒以前在【空中霸主】秘籍裡駕駛飛機,都是肆無忌憚的大迎角攀升,在空中做各種耗費燃油的機動動作,每次飛行都要消耗空戰幣,大迎角向空中爬升那樣才夠爽,夠勁,也才能學到更多技藝。
就像開大馬力車,一腳油門下去,享受那種瞬間帶來的推背感。
此時的中國,一切航空燃油全部要從外國進口,國家貧窮,連買飛機都要靠民間捐助,買來了馬,還得為馬買飼料,平時精打細算,恨不得能讓馬兒跑,又讓馬兒不吃草。
所以,在航空油緊缺的情況下,很難保證飛行員的飛行時間。
好的飛行員都是用錢堆起來的,沒有足夠的飛行時間,緊靠地麵上學習的理論知識,成不了優秀飛行員。
此時的中國貧窮落後,戰鬥機都是從國外買進,都當做寶貝,菜鳥飛行員很難上機飛行。
當然,製約很難出現優秀飛行員的主要因素還是航空油和發動機。
發動機的壽命是有限的,為了減少發動機的磨損,平時隻是在戰備時才由那些老鳥駕駛飛機升空巡查。
菜鳥?
菜鳥飛行員,這時候每個月能飛行四五個小時教練機,就已相當不錯了。
沒穿越以前,看過很多二戰空戰的資料,大多誇大了當時中國空軍飛行員的飛行能力。
穿越過來,看到眼前的一切,不用和日本空軍實戰檢驗,周至寒就能判斷出,當下中國空軍飛行員的能力其實真的很一般。
在物質匱乏自己不能造飛機,航空油絕大多數要靠進口的這個年代,除了幾十名資曆深厚的老鳥飛行技術尚可,大多數菜鳥飛行員的飛行時間得不到保證,也就很難造就大批優秀的飛行員。
馬丁39重型轟炸機穩穩向空中攀升,這讓在場的所有軍人難掩心中激動。
重型轟炸機終於飛起來了。
這是當下國之重器。
地上還有幾名飛行員,抬頭仰望著如一頭猛禽般撲向天空的重型轟炸機,有人眼中溢出淚花。
真不容易啊!
風雨飄搖中的大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