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狐狸果然是老狐狸!
從五城兵馬司出來,孫紹宗忍不住暗歎一聲,方才借著洽談公務之機,他幾次三番出言試探,想弄清楚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仇太尉一夜白頭。
可任憑孫紹宗怎麼撩撥,仇太尉不是三緘其口,就是顧左右而言他,到頭來竟是一句口風都沒往外漏。
不過……
他這般謹小慎微的態度,更證明背後隱瞞的事情非同小可。
到底是什麼事兒呢?
捧著五城兵馬司開具的文書、官憑,孫紹宗神不守舍的步下台階,正準備坐馬車趕奔府衙,把這調兵的手尾交接清楚。
誰知車夫張成卻慌裡慌張的迎了上來,顫聲道:“二爺,可了不得了!聽說昨晚上,太子爺的龍根讓人給咬斷了!”
太子的龍根被人咬斷了?
孫紹宗激靈靈打了個寒蟬,忙把張成拉到一旁細問究竟。
卻原來方才張成口渴難耐,就去附近茶攤上要了一大碗涼茶。
正自牛飲之際,就聽旁邊有人說起這事兒,繪聲繪色講的是有鼻子有眼。
據傳三年前義忠親王被圈禁時,他最寵愛的姬妾李氏明著說是離奇暴斃,暗地裡卻是被人用李代桃僵之計,送到了太子府上。
原來是太子久聞她的豔名,想要收在身邊替伯父好生‘照顧照顧’。
誰知此女雖出身風塵,卻是個剛毅節烈的性子,任憑如何威逼利誘都不肯依從,反幾次想要以死殉節。
最後太子失了耐性,乾脆來了個霸王硬上弓,而且這一上就是兩年多,因那李氏始終不肯順從,期間少不得要用些器具襄助。
昨兒發生了天狗吞日之後,太子心中忐忑難安,忍不住又去尋她消遣。
誰知正快活時,撐住那李氏口腔,使其雙顎不能合攏的器物,卻無端出了差池——結果李氏兩排銀牙狠狠一切,硬生生咬斷了太子爺的龍根!
“二爺。”
說到這裡,張成又道:“小人聽了這番話,本來想悄默聲喊了五城兵馬司的人,先把那廝扣下再說,誰知往回走了幾步,見街上許多百姓都在議論此事,也就沒敢胡亂動手。”
嘖~
沒想到仇太尉三緘其口的驚天秘密,民間卻已經傳的沸沸揚揚了!
而聽完了這番話,孫紹宗心下就已經信了八成——蓋因這消息怎麼聽,都不像是市井之中能編造出來的。
而這消息若是真的,那忠順王和仇太尉的惶惶不安,也就都可以解釋的通了!
和生了一大堆兒女的太上皇不同,廣德帝子嗣艱難,直到三十四歲那年,才由皇後趙氏產下一子,也就是當今的太子爺。
這位太子如今也才剛剛十九歲,膝下並無一兒半女,若他真的已經斷了龍根,廣德帝這一脈豈不是要絕嗣了?
而且這事兒要是無人知曉,倒也還罷了,如今既然漏了風聲,焉有讓一個太監繼承皇統的道理?
因此這絕嗣的危機,已經是迫在眉睫!
雖說皇帝絕嗣這種事,曆朝曆代也不是沒有過,一般從近支宗親裡過繼個侄兒,來繼承皇位也就是了。
可彆忘了,廣德帝頭上還壓著個太上皇,眼下又恰逢天生異象,究竟要選什麼人來繼嗣,恐怕不是廣德帝自己就能做主的!
若是太上皇和廣德帝,在這繼嗣人選上起了齟齬……
另外,這剛發生日食,轉眼的功夫太子就被咬斷了龍根,如今消息更是被傳的儘人皆知,要說這其中沒有什麼貓膩,孫紹宗是決計不信的!
可這幕後主使之人究竟是誰?
又是出於什麼目的,想要斷絕廣德帝的子嗣呢?
一路之上,孫紹宗隻想的頭大如鬥。
到了府衙之後,他捧著那公文、官憑,愣是走到了刑名司院裡,才想起這些東西是要交給韓安邦。
正準備原路折回去,先把公務交接妥當再說,卻聽堂屋裡有人欣喜的叫道:“千戶大人,您可算是來了!”
孫紹宗聞聲回頭,就見北鎮撫司百戶楊立才,飛也似的從堂屋裡奔了出來,上前躬身道:“卑職奉命,請大人速去北鎮撫司議事!”
去北鎮撫司議事?
看看四下裡並無旁人,孫紹宗立刻壓低嗓音問道:“這次喊我過去議事,可是為了太子遇刺一案?”
若是太子斷根的消息,僅僅在忠順王、仇太尉這個層次傳播,孫紹宗區區一個五品官,自然沒資格參與進去。
但眼下這消息既然已經傳的路人皆知,要想儘快查出端倪,還有比孫紹宗更合適的人選麼?
果不其然,就見楊立才也壓低嗓音道:“是否是為了太子一案,卑職也不敢確定,但鎮撫使大人的確是在接到上命之後,才讓卑職請您回去議事的。”
說是不敢確定,但聽這意思卻幾乎是沒跑了。
於是孫紹宗吩咐楊立才先去府衙門外候著,等自己先把公務交接完畢,並向韓府尹稟報清楚,再隨他一起回北鎮撫司議事。
與楊立才分頭出了刑名司,孫紹宗一邊向府尹的院子行去,一邊在心下盤算著這‘龍根案’該如何查起。
表麵上來看,這案子最大的嫌疑對象,自然是義忠親王的餘黨——畢竟那行凶之人,就是義忠親王最寵愛的姬妾。
可孫紹宗又總覺得這事兒,怕是沒有那麼簡單。
既然太子囚禁的人,是義忠親王的寵妾,又曉得義忠親王的餘黨一直潛伏在京城伺機作亂,怎麼會沒有半點提防?
這太子府的‘政審’,難道是作假的不成?!
正琢磨著這其中的貓膩,忽聽前麵又有人揚聲道:“千戶大人請留步!”
孫紹宗抬頭一看,卻又是兩個龍禁衛小旗,正哼哈二將似的,守在府尹院落的大門外。
“你們這是……”
“卑職等人,是陪宮裡的貴人過來傳旨的。”
其中一個小旗說到這裡,回頭鬼鬼祟祟的打量了幾眼,又壓低嗓音道:“這間院子,怕是要換一換主人了。”
嘖~
昨晚上朝廷才命令順天府管控輿情,這轉眼的功夫就鬨得流言四起,也的確是需要有人出來背鍋。
看來從今兒起,韓安邦的時代算是徹底落幕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筆趣閣手機版更新最快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