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性價比
“他們還挺有眼光的!”楊東升不禁誇了玉都鋼鐵廠一句,“滬上鋼鐵廠喜歡用進口設備,但是全國大部分鋼鐵廠都拿不出那麼多外彙,玉都鋼鐵廠是老牌鋼鐵企業了,他們采用我們的冷軋生產線意義重大,比魯南那邊更具有示範作業!這樁生意一定要做漂亮!”
不知不覺時間就快到中午了。
李主任進來道,“楊總,您和小公子是下去吃,還是在這吃?”
楊東升向後看了一眼,楊淼正低頭認真寫作業。
“下去吃吧!”正好帶著楊淼熟悉一下公司的情況。
剛出了電梯,迎麵就見王副總走過來,“啊呀,這就是楊淼吧?長的真秀氣!”
一路上,自問有資格露臉的公司領導都出來露了個臉。
楊東升得好好的批評他們一頓——演技太差了。
食堂是自助式的,坐在大廳中,不少人都對他們偷偷指指點點。
楊淼向四周看了一圈道,“爸爸,我覺得我們好像動物園裡的猴子。”
“不是猴子,是獅子!告訴你一個秘密……”楊東升湊到兒子耳邊,“他們都在害怕我們會吃掉他們!”
“我已經上小學了!”楊淼不滿的咕噥了一句,低下頭吃飯。
楊東升摸了摸兒子的頭,“好吃嗎?”
“嗯!”楊淼嚼著一塊魚不住點頭。
周影搞清淡養生,家裡的菜做的都很清淡。
楊東升經常外出,回到家偶爾換個口味也不錯,楊淼可是一年到頭吃的都是家裡的飯。
下午是半導體部門的一個簡報會。
設計部門不用再顧忌生產部門的製造能力之後,徹底放開手腳,采用了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製程,工作進展迅速,終於拿出了初代服務器處理器,
會議室中,在楊東升的位子旁邊,特意給楊淼安排了一個座位。
專家們開始介紹。
在以前,服務器處理器和普通辦公電腦處理器,在指令集上是沒有區彆的。
在性能上都要求大而全。
直到後來,對服務器的性能要求越來越高,硬件有點跟不上要求,人們才有心思對服務器的處理器進行改進,去掉那些服務器用不到的功能。
通過專門優化,推出了針對性更強,能效更高的精簡指令集處理器。
八十年代後期,精簡指令集已經取代了複雜指令集係統,成為高端服務器和工作站領域的主流。
在這個年代,市場上廣泛應用的IBM小型機,使用的Power係列處理器,就是他們自己研發的精簡指令集處理器,使用他們自己研發的操作係統。
“雖然我們已經做出了處理器,但是性能相比於IBM還是有不少差距的!”一名專家道。
“差距不用怕!IBM的小型機台麵價動輒三五百萬,實在太黑了!我們的性能如果是IBM的一半,價格賣到IBM四分之一,在性價比上贏過IBM,就能搶到IBM的市場。”楊東升忽然想起一件事,“另外我有一個想法,我可不可以在一個芯片裡封裝多個核心?”
大眾能看到的那種一麵布滿針腳,另一麵黑色寫著型號的處理器,是封裝後的樣子,真正的矽核其實是內部很小的一部分。
封裝的時候要考慮到密封、增強導熱性等一係列問題,所以封裝之後體積會增大很多倍。
一個處理器內如果封裝多個矽核,並不會帶來體積成倍的增加。
在坐的都是真正的專家,自然明白其中的好處。
最早的雙核處理器,就是IBM於2001年推出的Power4,主要用於服務器和超級計算機。
其實很多創新,就是在原有基礎上做了一點小改進。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前世2004左右的時候,忽然有一天,楊東升發神經一樣,跑去當時最大的家電連鎖公司,找到國內最大的那家電腦公司的售貨員,想買一部有一個大屏幕,可以打電話,又可以寫東西的掌上電腦。
他對著那家電腦公司的銷售員,連說帶比劃了半天,當時楊東升就覺得應該有這樣一種電腦。
後來智能手機出來之後,很多人誇喬布斯多麼偉大,多麼具有開創精神。
楊東升心說,老子要是有一家電腦公司,早就做出智能手機來了。
把處理器從單核做到多核,並不是簡單的把兩個芯片放在一起就行了,這裡麵涉及到很多技術問題。
“這是一個好思路,但是這一代芯片恐怕趕不上了!”一名專家道。
“國內現在很多網絡公司,不過是把矽穀出現的東西搬到國內。照抄人家的概念不用花錢,他們最大的投入就是硬件,一台IBM小型機賣好幾百萬,每兩台小型機就要配一台高端存儲設備,又是好幾百萬,甲骨文的數據庫軟件基本費用要幾千萬,這還不包括每年高昂的維護費用,很多初創的互聯網公司根本就用不起,隻要我們能做出廉價又夠用的係統,就不怕沒人買。”
晚上一回到家,周影就把兒子拉過去興衝衝的問,“怎麼樣?”
楊淼老實的拿出暑假作業交給他媽,“寫完了!”
“你寫了一天的暑假作業?”
“寫了大半天,下午開了個小會!”楊東升道。
幾天之後,公司舉行了一個小小的掛牌儀式,幾名華清的老師,帶著十幾名華清大學的學生參加了儀式。
這十幾名學生,這個暑期也將會在楊東升的公司裡實習。
網上有很多關於華清的流言,其中最常見的一條是華清的畢業生都出國了。
這句話很大程度上不對,華清的碩士、博士大多還是留在了國內的。
真正走的多的是本科生。
反正據他們自己得意洋洋的介紹,華清三分之一的本科生畢業就出國,三分之一準備將來出國,剩下的三分之一進部委。
楊東升不指望能招到華清的本科生,能招到幾個研究生就不錯了。
華清的研究生,都是從其他學校裡最優秀的本科生中招的。
九十年代就要過去了,楊東升將來還得指望從應屆畢業生裡淘到優秀人才。
同時這也是為楊東升將來去華清讀EMBA做準備。
暑假很快過去,蘇省那邊傳來消息,省裡要考察他們的煤層氣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