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以礦換廠
瓜州電視台、《瓜州日報》那些記者比楊東升手下這些人還不如。
而且這個年代再搞報紙,那是1911年進宮當太監。
電視台倒是正紅火,而且還能紅火多年,但電視台不是誰都能搞起來的,楊東升可沒有野雞衛視那個本事進入大陸。
如果不能進入大陸,留在香港跟TVB廝殺?再過兩年,連邵大亨都準備賣盤了!
報紙、電視都不行,能夠做的那就隻有網站了。
既然做網站,那就不用僅局限於新聞一塊了,新聞、博客、論壇一起上。
香港人口密集,經濟發達,又是國際貿易中心,隨著美國推動信息高速公路建設,互聯網普及肯定比大陸快。
既然想到了互聯網這一塊,大陸也要同步做起——說起來如果不是這事,楊東升險些把這麼大一塊利益忘了!
與其讓那幾個吃著中國人民的飯,私底下陰陽怪氣算計中國的家夥發財,不如楊東升來做。
最起碼他沒有雙重國籍,也沒有身在中國,心向美利堅!
想法很好,但是叫誰來做?後世某互聯網大佬,其公司市值不如他們的辦公大樓值錢,已經成為了行業內的笑話,其他幾個搞互聯網的大佬也好不到哪裡去!
而且技術上的問題隻是一部分,內容上誰來把控?
楊槐今年才考大學,怕是擔不起這個擔子!
“你還睡不睡了?”周影蹬了楊東升一腳。
“睡,睡!”
楊東升正想閉眼,忽然就聽哇的一聲,一陣嘹亮的嬰兒啼哭聲傳來!
“都是你吵的!”周影沒好氣的下了床。
周影下去哄孩子,楊東升倒是很快睡著了!
通過賣設備,楊東升最近資金較為充足,準備對東升一礦、二礦進行一次大的技術改造,改造後將會重合核定產能。
楊馬村鐵礦的承包年限眼看到期了,楊東升與村裡商討了一下提前續約的問題。
楊東升還參加了市裡的路段工程招標會。
讓楊東升比較失望的是除了詹姆斯·惠斯勒,楊東升再沒有在其他人身上看到金色,連楊佳運身上都沒有。
一中打來電話,自從楊日初考上電影學院後,上課就再也沒有以前認真了,課堂上經常睡覺,也不知道一天到晚在乾什麼。
班主任說了也沒用!
楊東升隨便說了楊日初兩句也沒當回事,以電影學院的錄取分數,楊日初閉著眼都能考過!
在美國的分公司發來消息,大金毛再次找上門,各種死纏爛打,跟個蒼蠅似的。
大金毛發財的秘籍就是沒臉沒皮,能騙就騙,騙到就是賺到,並且以此為榮。
很多人說大金毛多次破產,又能多次崛起,是勵誌的典範,其實大金毛本身從來沒破過產,破產的隻是他的各個公司,而且破產之後他就搞債轉股,倒黴的隻是那些投資者。
楊東升敢打賭,隻要他同意合作,大金毛就會拿著他的地皮去發垃圾債,自己一分錢都不會投入。
楊東升讓喬治·威爾遜去跟大金毛談,想合作就拿實實在在的資產出來——夢湖莊園,紐約的那幾棟大樓、豪宅,全美各處的高爾夫球場,還有長公主……不然就滾蛋。
楊槐找到了高純度石英砂資源,加拿大、挪威都可以提供純度在99%以上的優質石英砂原礦。
楊槐拿到了部分樣品,經楊東升調整,純度可以調到%以上,雖然還達不到製造石英坩堝的%的純度要求,但是對於絕大多數產業已經足夠了。
楊東升準備建立兩座工廠,一座放在滬上,滿足國內需要;另外一座準備建立在境外。
高純度石英砂用途非常廣泛,以前的工藝隻能用水晶做原材料,近兩年隨著水晶資源耗儘,現在全世界都在缺貨。
境外的工廠不但是一筆不錯的買賣,還打破尤尼明一家壟斷的狀況。
如果能逼的尤尼明賣原礦,拿到尤尼明的優質石英砂,楊東升說不準能調整出純度%以上的超高純度石英砂。
楊東升讓楊槐去跟供應商談價,進口這些優質的石英砂原礦也得用外彙。
滬上的辦公大樓已經完成了招標工作,楊東升前期一直沒有出麵,開工儀式必須得參加一下。
滬上剛剛過了一個暖冬,雖然滬上施工不像北方那樣,要躲避冬季的嚴寒,但是雨季就快來了,勢必會拖慢施工進度。
在滬上這個爛泥地裡建樓,難度不是一般的大,尤其還是建高層建築,滬上很多摩天大樓建設過程中,差不多一半的時間都在打地基!
雖然楊東升通過調整土地成分,可以搞出花崗岩地基,但是也不敢調整的太過分,一點地基不打,何況還要建地下停車場不是?
參加完開工儀式,楊東升去新成立的金融部門,看了股票收購的情況,他沒有亂收,而是特彆指定了後世那幾家鼎鼎大名的公司的股票。
正準備再細看,理查德·威廉姆斯發來消息,丹霞市希望用他們的礦來換工廠!
楊東升一時沒反應過來,初聽這個名字,還以為是湘省的什麼地方,聽了介紹才知道是粵省的。
“粵省還有這樣的一個市嗎?”
經過長途跋涉之後,楊東升抵達丹霞。
看著道路兩邊的建築,楊東升有點難以置信,我們國家第一經濟大省下麵,還有這樣一個地級市。
說起粵省的城市,很多人張口就能說出粵城、特區兩大一線城市,還有黃師傅的老家等多個城市,但是再讓你說,你恐怕就想不起來幾個了。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很簡單,粵省經濟發展極度不均衡。
相比於一馬平川的蘇省,粵省幾乎隻有珠三角那一點平原,如果連海都不靠,想發展那就困難了!
丹霞市就是這樣的情況。
好在丹霞有煤礦、鐵礦,借此發展起了鋼鐵產業,鋼鐵業也是丹霞的支柱產業。
目前鋼鐵業的形勢這麼好,他們也想擴大鋼鐵廠規模,但是沒有錢啊,楊東升搞的以地換廠還不到他們,便想出了個辦法——以礦換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