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找上門來
楊東升又問了楊槐和司機的情況,警察覺得他們隻是小嘍嘍,已經放了他們。
楊東升不擔心自己,對他來說,現在待在警察局裡是最好的選擇——至少安全問題不用擔心了!
約翰·史密斯做完事後,把楊東升帶來香港的幾本書捎過來,這段時間正好可以安心看書。
誰知不到48個小時,警察就把楊東升放了。
剛走到大廳,就見警察局外圍滿了記者。
記者們嘰裡呱啦說的什麼,楊東升完全聽不懂,不過這倒是一個對香港警方、英國人施壓的好機會。
但是到底選擇哪裡做突破口?
不能把已經告訴了香港警方劫匪位置的東西拿出來說,那樣的話固然能讓英國人難看,但是民眾也勢必會逼問消息來源。
也不能質疑香港的金融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地位,那是跟自己國家的政府作對,回歸後國家還需要香港繼續發揮窗口作用。
楊東升想了想,用英語說,“聽說木套鞋的年薪比美國總統、英國首相還要高,但是自從木套鞋來到香港後,香港的治安狀況卻一年比一年差,我想知道這些年他到底在乾什麼,他是否能夠管理好香港……”
楊東升把攻擊目標鎖定在木套鞋身上。
木套鞋確實是帶著任務來香港的,原曆史上,他也確實留了個爛攤子給中國,但前提是在港的英國企業能夠在回歸之前跑路。
如果香港股市1997年之前就跌下去,那些英國公司第一個就饒不了他。
楊東升出了警察局,直接趕往醫院。
目前楊東升手下最好的神經外科醫生就是德國的,香港對德國免簽,接到通知後,醫生就往香港趕,今天將會給劉新宇看病。
香港的私立醫院主要為病人提供醫療場所和設備,醫生需要病人自己請,他們的做法隻是常規操作。
汽車行駛到半路,楊東升叫人買了一份地圖,幾份報紙,地圖楊東升看了看就扔掉了。
報紙的頭版頭條都是關於那場槍戰的。
上麵寫的東西並不比楊東升知道的多,最離譜的是關於楊東升的身份,有的說楊東升是大陸來的過江龍,有的說楊東升是權貴子弟。
反正在他們看來,大陸人也就這兩種身份了!
來到醫院,一群人正一臉焦急的守在劉新宇的病房外。
“楊總!”這些人都是退伍兵,得知來了新醫院,過來探望。
“你們都來了!”楊東升道。
“楊總,您沒事吧?”一名退伍兵擔心的問。
他們已經知道了這兩天發生的事。
“我能有什麼事?跟大家一樣體驗了一把子彈在頭頂飛的感覺,然後就在警察局呆著,好吃好喝,還不用擔心有人報複我!”
見了德國醫生,楊東升有點失望,劉新宇傷的太嚴重,他也沒信心治好劉新宇。
不過楊東升想聽聽他對於劉新宇下一步治療的建議,畢竟他也是這方麵的專家,對於醫學上的最新動態,肯定比楊東升知道的更加詳細。
翻譯把楊東升的話告訴了醫生,醫生想了想說,“對於脊椎疾病的治療,最頂尖的是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麻省總醫院,他們可以為脊椎神經疾病提供從診斷、手術,到康複的一整套服務。美國的設備很先進,醫生也訓練有素,但也有一個大問題……”
即便是麻省總醫院的神經外科,每天也不過接待幾十名患者,每年執行的神經外科手術不過一兩千例,其中對於槍傷的處置就更少了——畢竟現在的美國還不是後世那個每天槍聲不斷的國家。
這也是美國醫療昂貴的原因之一!
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沒有足夠的實踐,就無法總結出好的經驗。
美國醫生經常會去亞、非、拉貧困地區當誌願者,就是拿這些國家的人民在練手。
目前來說對於神經係統遭遇槍傷損害,最有經驗的是蘇聯。
蘇聯阿富汗戰爭從1979年打到1989年,僅蘇軍自己就有150多萬軍隊先後參與進去,造成萬人陣亡,幾十萬人受傷。
親蘇聯的阿富汗政府軍,傷亡就更大了。
這其中神經係統遭受損傷的不在少數。
海灣戰爭中,美國以微小代價就取得了勝利,就沒有這種經驗。
楊東升想了想道,“我們做兩手準備,首先,讓美國分公司去邀請麻省總醫院的神經外科專家,來香港給新宇治病;第二,讓歐洲的工作人員,尋找蘇聯最頂尖的神經外科醫生!無論如何也要讓新宇重新站起來!”
又說了會話,楊東升轉身正想走。
“謝謝楊總!”劉新宇忽然說話了。
“應該是我謝你!”楊東升愣了一下道。
從醫院出來,楊東升與楊槐邊走邊聊。
下麵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寶石店是投了保的,要向保險公司索賠。
楊東升嘗試從美國尤尼明公司購買石英砂原礦,但是被美國人拒絕了。
香港是國際貿易中心,楊東升希望通過香港公司能購買到高純度的石英砂礦石。
來到酒店,剛走進大廳,大堂經理攔住了他,“楊生,鄭生等你很久了!”
“鄭生,哪個鄭先生?”楊東升知道香港有個大富豪姓鄭,但是自己跟他不認識啊。
這時一名五十來歲的男子走出來,他身後跟了數名黑衣人,大堂經理看到來人,嚇的臉都白了。
來人揮了揮手,大堂經理如蒙大赦一般趕忙退下,來人衝楊東升拱了拱手,“楊生,久仰久仰!”
這人說的一口還算流利的國語,看起來也挺和善,但是楊東升不記得自己見過他。
這時楊槐忽然臉色一變,忙在楊東升耳邊低語了幾句。
楊東升再次抬頭看了來人一眼,這個看起來挺和善的家夥竟然是香港最大黑色勢力的頭目之一,該幫據說有二十萬門徒,勢力龐大。
他們找上自己乾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