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晨旭微吐蕊第四十二回中期2
最後五雷又已墜落,妖嬰在劫雷轟擊中顫抖連連,艱難抗下這最後一波無音劫雷。
這時冥冥虛空突然大放光明,如浮光掠影,閃爍明滅,中央暗影似被這浮光浣洗清淨,驀然躍出暗影,卻原來是九個金球,九球連環追逐,漸漸凝實,稍一頓,分三波落下。
首席知道“出竅控身”道法中段須度六九天劫,這已是最後一劫,這一劫以前未經受過,不知特性,也沒什麼好準備地,隻有硬抗,反正他兩個人嬰已經加持了元力支撐防禦,可承受一百二十一億攻擊,無論這一劫為何劫,人嬰自然沒有問題,關鍵是妖嬰,雖然已在人體日長,因與人嬰的糾纏時間頗長,也獲得了一定人嬰功能,可惜這個數字不顯,首席有些沒底兒。
閃電下擊的一個金球接近到一定距離後便分為三顆,穿過雷禁網仍逃不過被吸收五分之一的下場,再過感應環又消減10%。
“轟”地一聲大震,三球幾乎同一時間擊中三嬰,人嬰巋然不動,妖嬰卻如被金針入體般一陣刺痛,同時一個意念了悟於心,這最後一劫便是浮光躍金劫。金球三分,擊中妖嬰的一部分已經少於十分之一,妖嬰仍然頗感吃力才接下,不過這劫雷其實第一波最難,第一波往往是新特性,如果被這特性克製,抗第一波最易受到傷害,一旦抗過第一波劫,其劫雷之力會有部分融入元嬰,便具備了一定的抗性,第二波雖然數量增加,卻因有了抗性,便成量變的對抗。量變的對抗如比力氣,力氣小的要輸,卻可以退,幾無性命之憂,第二波三道浮光躍金劫雷再度落下,三雷震響中,妖嬰連顫三抖,便挺過這一劫,最後五雷又已墜落,妖嬰在劫雷轟擊中顫抖連連,艱難抗下這最後一波浮光躍金劫。
總體而言,這六九天劫並不見得比上次度五九天劫更難,前五劫均相同,有了上次五劫打底,這次再度前五劫,便覺從容得多,隻是最後一劫稍有波動,不過隻是妖嬰度劫困難,妖嬰的基礎要比人嬰差上不少,不過在人體呆得時間長了,卻也得了不少好處,至少通過糾纏作用,已經具備一定的元嬰本體防禦力,這是個很重要的能力,不論這防禦力有多少,再經過元力加持,都會是個很可觀的數值,若沒有這能力,空有元力卻也無處加持。
係統提示:“出竅控身”中段成功率100%。人嬰防禦力增加一萬,精神防禦力增加五千,加持比升到倍;妖嬰防禦力增加二千,精神防禦力增加一千,加持比升到倍。
這“出竅控身”道法的作用是以雷劫蘊養神識,壯大了神識之後,這次未再分裂,而是轉化為防禦力、精神防禦力與加持比,這次妖嬰的三個特性也有了數字顯示,雖然比起人嬰差得還遠,但其綜合實力也不容小視。
首席為了了解更詳細一些,便又翻開天書查看:
“出竅控身”中段道法成功後,達到分神中期層次,前期時已經分裂神識、元嬰為二,中期便以增加三項特性為道法成功率的計算基礎,以後仍是一個元嬰常駐泥丸宮指揮**戰鬥,另一個元嬰可出體獨立戰鬥,**所修煉的所有道法,隻要元力可以驅動的,出體元嬰均可激發使用,不過出體元嬰也好,**也好,激發道法所用元力都從**中消耗,神奇之處就在於出體元嬰離體後不帶離一點元力,卻在激發道法時,泥丸宮中元力可遠程支持。最特殊之處就在於妖嬰,經這個道法修煉成功後,也可離體戰鬥,不過妖嬰的加持比、防禦力差著人嬰一大截,就算出體戰鬥,對戰局整體幫助也有限,還得等妖嬰能進一步能力增強後再談離體戰鬥之事吧。
首席這個人妖,妖嬰借這次度劫機會又有所增強,妖嬰偷襲建功的可能性便增強,不禁嘿嘿直笑,他倒要看看,會是哪一個高手死在他妖嬰偷襲之下?
首席度六劫不過才用三個小時,這次度劫雖然一直對妖嬰捏著一把汗,不過結局可喜,妖嬰終於也有了本身防禦力與精神攻擊防禦力,雖然與人嬰相比不可同日而語,卻也不再是弱不禁風,是個決定性的提高。
首席去石室穿戴好裝備,出神使符,掏出雲都神符一展,金虹伸入天際,踏步而上,一轉眼,瞬息萬裡,便回了玄都觀。
度劫之前沒安排今天的助劫人員,是因為他拿不準度劫用時,這時還不到十一點,首席將這段時間積攢的飛劍傳書找出,挑了二人飛劍傳書通知下午、晚上繼續度劫,這二人便是杜仲、龍膽,他們已達到千萬功德值,又要度劫了。
安排後,便出了山門,禦劍直飛九龍山。
落地處自然是第三湖上方區域,落地後,先斬十二隻鹿蜀、三十二隻長右得八萬八千經驗。
首席快速通過甬道,下到橫穀處,一盤算,最早一期老洞有二十一個刷新,足夠了,便以這一期老洞打底,一邊掃蕩老洞,一邊逮到機會就找新洞,到十二點鐘,已經肅清全部二十一個老洞,又找到二個新洞斬殺了其中怪物。共斬殺八百一十隻猾裹。
之後便就地下線。
下午一點,首席上線,杜仲、龍膽相攜而至,看來今天這兩個家夥是結成隊子了,首席不煩這些小事,將已經開啟度劫流程的杜仲帶入一個洞穴,龍膽遣至彆處涼快去,等了一會兒便有天劫醞釀,首席出猾裹盾,激發“馭雷有道”道法,順利度劫,將二人送走後,首席也去了甬道內,掏出八卦無極符一展,青光一閃,回了玄都觀,接著出山門,禦劍往溪水峽穀而去。
首席禦劍衝入峽穀二十裡,激發紅蓮火海燒了近三個小時,滅殺八千多隻,每隻怪物隻得二百經驗值,合計一百六十一萬二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