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朔風吹華蘊第三十七回薄魚1
方妖龍事先沒準備,結果《妖形遁化真解》直接升到大圓滿,餘下的經驗還升了二級,錯有錯著,如果妖龍預知今天可以得到這麼多經驗的話,肯定要勉強搞本道書,等《妖形遁化真解》圓滿後再去練新道書,就因為沒準備新道書,妖身一下子升了兩級,結果給他來了個小驚喜,終於又出天賦道法:玄冰箭,八階攻擊型道法,施此道法,可快速於腹中凝成玄冰箭吐出傷人,水係攻擊,攻擊力2300~2500,每箭凝成須三秒,可保存二十四小時,消耗真氣100,攻擊速度1500,攻擊距離三千米,無冷卻時間。
這個道法尚可,不過今天遇金丹大妖讓他證實他先前所留下的“千裡一瞬遁”道法的明智之處,今天若不是這個道法遁出十裡爭取時間,他想從容變人身發動反擊,困難還是蠻大地,若不拉開距離,隻要他一變身,隻停頓哪怕十分之一秒,都有可能被大妖衝上去先咬一口,這個嘴饞的大妖已經徹底忘記了它還會道法,隻知道衝上來咬妖龍嚼吃,即使如此,妖龍速度不占優,體力不占優,在金丹大妖眼裡就是一道美味大餐,誰知道這美味還會變人身逆襲,而且人身竟然是元嬰期,若大妖現在還能思想,肯定會追悔莫及。
這個剛剛激發出來得天賦道法注定與妖龍無緣,激發之初已被妖龍暗定為血祭弱水一丈紅的犧牲品。
《妖形遁化真解》升到第二十四層衍生道法:“螳蝗變”,激發此道法,可變形為中形蟲體,其本體天賦道法仍有效,所裝備飛劍、法寶有效,防禦值根據所變飛蟲體積縮小程度而反比增強,體積縮小一倍,防禦值增強一倍,最大變形程度為縮小九倍。
升到第二十八層衍生道法:“蚊蚋變”,激發此道法,可變形為小形蟲體,其本體天賦道法仍有效,所裝備飛劍、法寶有效,防禦值根據所變飛蟲體積縮小程度而反比增強,體積縮小一倍,防禦值增強一倍,最大變形程度為縮小十倍。
妖身已經升到四十七級,且搶來薄魚大妖這處領地的怪物等級、妖階均有提升,淬體道法應該可以施行部分了,至少升到七階的話,新占區的怪物所得經驗值不會太少,就是一不小心升到八階,也還可以忍受,而血祭飛劍的事就可以進行下去了,這想法一旦產生,便漫延開來,妖龍再也忍不住誘惑,決定明天就淬體去,先淬一次看效果再定後續行止。
新占區大妖的厲害程度,五個徒弟都是旁觀者,妖師與之爭鬥之時,五徒根本無力插手,好在最後妖師逮住機會變成人身後翻了盤,要不然今天妖宗就要全軍覆沒了。妖師練完級,打發五徒弟自行返回鮨魚區,五徒乖乖回去,妖師則就地上浮、化人、回玄都,下線。
第二天七點半,首席上線,先去了停雲閣,妖身將《妖形遁化真解》修煉圓滿,再去翻翻,看接下來修煉什麼?
結果除了青龍給的《九天十焰血光神雷》就是水母贈的《上元流波法訣》,這兩本道書,首席都不想修煉,青龍修煉《九天十焰血光神雷》的陽雷是殘害八十一個童男女而修成七雷,讓他修煉陰雷,雖然威力驚人,但他畢竟屬於武當派,人身是正派弟子,妖身現在也有強力道法待修,若因修煉《九天十焰血光神雷》導致功德值變負,那他人身與妖身一正一邪,很容易出問題,所以這個道書他根本不會考慮,而水母所贈道書《上元流波法訣》缺少必要說明,到底能修煉出什麼效果是未知數,他決定暫時先不修煉道書了,等淬體道法激發得差不多了再考慮。
妖身已決定今天激發淬體道法,自然是老時間,要等到晚上六點,那白天的時間還是去練級吧。為了不浪費時間,他決定上午先去溪水峽穀燒怪物,剩餘時間去九龍山,這樣似乎更容易把握時間。
出了山門,將混沌劍一拋,縱身而上,直升八千米高度,飛向溪水峽穀。
在峽穀中激發紅蓮火海燒了三個小時,滅殺八千隻怪物,每隻怪物隻得五百經驗值,合計四百萬。
從溪水峽穀出來,還不到十一點,再將混沌劍拋出,縱上去直升八千米,向九龍山飛去。落地後,他先激發了護身真炁,再用真氣局部激發了太黃蒼穹玄烏環,又將十三護法召喚出來,右手持紅蓮,元嬰之力加持,一同入林。
首席的這種配備斬殺一波長右太輕鬆了,隻是尋找、等待長右出現頗耗時間,用一個小時斬殺二波長右,到十二點,護身真炁不散,就地下線吃飯。
到一點鐘上線時,十三護法仍在,顯然沒有與怪物遭遇,首席繼續在林中尋找怪物斬殺,一直到五點,又斬殺八波長右,連上午兩波共十波,三百隻,每隻得二十萬,共六千萬,上午在溪水峽穀得四百萬,合計六千四百萬。
《拂衣藏身步》升到第二十層,衍生道法“拂衣藏身控”,激發此道法,須選擇連續激發“拂衣炫神步”或“藏身太玄步”道法,可控製其增幅程度範圍為10且在有效期每間隔5秒以上可重新設定控製比例。持續時間三小時,冷卻時間十二小時。另外其它先前部分衍生道法性能有所加強。
“拂衣藏身控”是個奇怪道法,首席第一次見,居然嫌“拂衣炫神步”與“藏身太玄步”增幅比例太大,要新衍生這個道法去控製增幅比例?這是何若呢,他應該不會用到這個道法,反正有用的道法多著呢,衍生一兩個廢道法,浪費一點無所謂。
首席掏出八卦無極符一展,青光一閃,回了玄都觀,下線。
晚上六點差十分,首席上線,掏出雲都神符一展,金虹伸入天際,踏步而上,一轉眼,瞬息萬裡,便到了方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