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不歡迎啊?”
“哪裡,哪裡,道友裡麵請。”那守庸道士笑著將無生請進了長生觀之中。
“道友請坐,請上座。”
“來人,上靈茶。”
“是,師叔。”一個眉清目秀的道士退了下去,片刻功夫之後便端著一個茶盤上來,一杯茶放在了無生的右手側。
“請用茶。”
“謝謝。”無生微微點頭。
無生望著那守庸道士,對方也笑眯眯的望著他。
“我以為道友已經離開臨安城了。”守庸道士先開口打破了沉靜。
“前些日子的確是不在臨安城了,現在遇到了件怪事,想來請教道長。”
“怪事,道友都覺得是件怪事了,那定然是很怪了,道友不妨說說看。”守庸聽後道。
“道長可知道陰司黑棺?”
“那是陰司之中用來關押鬼物的法器。”
“那道長可知黑棺為何會出現在陽間?”
守庸道士聽了這句話眼睛微微一眯,身體微微坐直了一些。
“這事情是道友從哪裡聽來的?”
“親眼所見。”無生抬手指了指自己的眼睛。
守庸聽後微微吸了口氣,麵色一下子變得凝重了很多。
他是長生觀十二峰之中,自幼便是天賦不凡,被重點培養,知道的事情自然也要多一些。他很清楚,陰司的黑棺絕對不會無緣無故的來到陽間,作為關押鬼物的法器它是不會自己跑出來的,隻有一個可能,陰司之中有人把它帶了出來了。
“出現在陽間的黑棺還不止一具。”
“多少?”
“幾十具。”無生沒說具體的數量。
“幾十?怎麼可能!”守庸眯著的眼睛一下子睜開,表情是毫不掩飾的震驚。
“查查就知道了,以你們長生觀的底蘊要查這件事情應該不是太難吧?”無生道。
他不會自大的認為隻有自己能夠找來陰司的冥使,不說那長生觀主玄元,就是他座下的四柱十二峰應該也有自己的方法能夠確認黑棺之事。
“若道友所說是真的,那這其中牽扯的事情可就大了!”守庸麵色凝重道。
“我也覺得陰司之中定然是有人圖謀不小,說不定是想打開那些陰陽之間的封印,好讓幽冥重臨人世間。”
“道友就是為這件事情而來?”
“是,來跟你們通個信,長生觀畢竟是弟子眾多,道觀遍布九州各地,要找這幾十具黑棺,要比我這樣一個人有優勢的多。況且長生觀享受著天下九州萬民的供奉,本身就有處理這些事情的職責。”
“道友放心,我一定就儘快和觀中長輩彙報。”
守庸望著無生,他不知道眼前這個修士為什麼要管這些閒事,是出於本心呢還是另有目的,若是出於本心,那就是難得心懷天下蒼生的真修,這種人值得敬重與欽佩,若是後者,那邊要小心提防了。
不過從蘇家的事情來看,前者的可能性似乎更高一些,如此幫襯蘇家,出了讓蘇家感恩涕零之外,得罪了南海、東海兩大水族,還得罪了一位八方神將,間接地就被朝廷惦記上了,實在是壞處遠遠的大於好處,如此行為乃是不智之舉,若非是心中有正道,哪個修士會做出這種事情來?
“不知道長生觀同門之間關係如何,純粹是個人好奇,道友如果覺得不方便回答那就算了。”無生突然問了這樣一個問題。
“同門之間自然是和和睦睦,互幫互助,精誠團結。”
無生聞言笑著點點頭。
“若有妖邪為禍人間,想必長生觀不會不管吧?”
“那自然是要管的,斬妖除魔,護佑百姓,堅持正道乃是我長生觀中修行之人的本分。”這話守庸道士說的是慷慨激昂,大義凜然。
看著自己身旁這個人吐沫星子橫飛的道士,無生突然想到了自己那位師父。
一樣的胖,一樣的能扯,一樣的大白天說瞎話眼睛都不帶眨一下的。
無恥啊!
“看到道長這番樣子,讓我不禁想到了一個人。”
“噢,什麼人。”
“那個人,我很想……”無生伸出手,做了一個人抽耳光的動作。
啊哈哈,守庸道士尷尬一笑。
“要不是印信在你手上,當著那麼多人的麵許下承諾,要不是你修為高深,道爺我今天定然知道口不擇言的後果!”
這守庸道士心裡現在隻想一巴掌吧眼前這個家夥抽出去,臉上還掛著和善的笑容。
“守庸道長,厲害!”無生翹起大拇指讚歎道。
“道友何處此言呢?”守庸一愣。
“彆的不說,道友這份養氣的功夫就值得我學習。”
“道友修的乃是劍道,犀利無雙,一往無前,何須養氣!”
無生聞言笑了笑。
過剛者易折,善柔者不敗。
鋒芒畢露也好也壞。
當年劍聖初次下山,劍驚天下,鋒芒無雙,天下側目,卻能平安無事,一者是其自身修為高深,更重要的是,他背後還有蜀山峨眉。沒有人願意得罪這樣一個正道巨擘。
說的直白一點就是自身足夠優秀,背後還有人撐腰。
他不一樣,沒人在後麵幫他撐腰。蘭若寺本身就是個大隱患,而不是大靠山。
名劍鋒利,還得有劍鞘約束。
“道友你和守恒道長熟嗎?”
“那是自然,守恒乃是貧道的師弟。”守庸道。
“你師弟?那守恒道長修為那麼高深,你是他的師兄一定比他還要強嘍?”
“守恒師弟天資縱橫,觀中長輩對他有口稱讚,我比不了他。”看這樣子似乎守庸事由衷的讚歎。
這讓本來想問問守恒道士最近狀況的無生瞬間猶豫了。
萬一這家夥口是心非,言不由心,和那守恒之間有什麼紛爭,自己問了會不會給守恒帶去什麼麻煩呢?
“道友認識守恒師弟?”
“認識,有幸見識過他的風采。”
“噢,什麼時候?”守庸喝了一杯茶。
“那是在一條大江邊上,當日守恒道長為了救助百姓,拚著自己重傷將一條興風作浪的惡蛟打傷,除暴安良之舉讓人敬佩!”
“那天救助守恒的不會就是道友你吧?”
“隻是幫了點小忙。”無生擺擺手。
“多謝道友。”守庸突然起身對無生行禮,很是鄭重。
“嗯,道友這是為何?”無生見狀一愣。
“道友實不相瞞,我和守恒師弟相識二十多年了,當年我們一起在觀中修行,住的還是同一間屋子,也曾一起入世曆練,師弟雖然天資不凡,但是不善言談,心地卻是正直、善良。”守庸道長的語氣也變了,多了幾分真情,而不是剛才那般純粹的是對一個外人的應付。
“他敬我如兄長,我視他如兄弟。你救了我的兄弟,我自然是要謝你的。”
這次看著不像是假的,無生心道。
“那守恒道長近來可好?”
“他正在山中修行,出了點叉子。”守庸道士道。
“什麼?怎麼回事?”無生急忙問道。
雖然無生與那守恒不過隻見過幾次麵,卻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早已經將他當做朋友,甚至連自己僧人的身份都告訴了他。聽到對方修行出了岔子,不免有些著急。
“師弟修行本來到了關鍵時候,眼看可能在上一層樓,可是不知為何引來了域外天魔,雖然最後成功將那天魔趕走,卻也因此傷了神魂。”
“很嚴重嗎?”
傷了神魂可不是小事情,神魂受傷那不是像身體上被砍了一刀,敷上藥之後就能痊愈,用上些靈藥甚至可能不留疤痕,神魂受傷想來是最難治愈的,而且修為到了守恒那般境界,如果受傷隻怕不是一般的小傷。
“師弟需要靜養很長一段時日。”
這一個“很長”就說明他受傷不輕。
“是不是受了冬日祭天的影響?”無生猜測道。
“道友猜的不錯,的確是在冬日祭天之後出了問題,實際上不單單是守恒師弟,觀中修行之人多多少少都受到了一些影響。”
這件事情守庸倒也沒有隱瞞,實際上現在天下的很多修士都知道,長生觀在皇帝祭天之後跟著出了大問題,裡麵有不少的道士都在修行上出了岔子,這是反噬。
“一個皇帝祭天幾乎影響到了全天下,你們長生觀算是國教了,自然是要首當其衝。”
“道友不喜歡喝茶嗎?”守庸突然指了指一旁放在桌子上的茶杯,從它被端上來之後無生都沒有碰這個茶杯一下。
“這可是上好的靈茶。”
“我不渴,謝謝。”
無生其實是怕守庸在這茶水之中下毒,不是他想的太多,而是防人之心不可無,做事小心些總是沒錯的。守庸聽後隻是笑了笑。
“道友放心,這件事情長生觀絕對不會袖手旁觀、坐視不管。”守庸雖然平日裡心機頗重,但是在大是大非麵前還是分得清孰輕孰重的。
“那自然是最好,消息已經帶到了,多有打擾,告辭。”無生覺得沒什麼話可以聊了,便準備起身離開。
“道友且慢,如果長生觀想要和道友互通消息,該如何找你呢?”
“每隔一段時間我會來臨安城,到時候來長生觀拜訪,如何?”
“好,那便說定了。”
隨後,守庸將無生送到了長生觀門外,看到無生消失在空蕩蕩的街道儘頭之後方才轉身回去。
“本來還想算計他一番,沒想到卻是守恒的救命恩人,這份恩情太大了。”守庸道士自言自語道。
“也不知道是師弟最近怎麼樣了。”他朝著西北方向看了一眼,眼中有些擔憂。
無生離開長生觀之後並未繼續在臨安城中逗留,而是準備先去太倉書院找葉瓊樓,然後再去太和山找曲東來,這兩處地方相聚數千裡。
在去太倉書院的路上,無生一直有些擔憂。
原因很簡單,因為在太倉書院有一位夫子,那是現今天下修為最高深的幾個人之一,甚至有可能達到了人仙之上的境界,這等人物說不定隻要一眼就能看穿無生的底細。
在下山之前,無生還專門問過空虛和尚,如果遇到太倉書院的夫子,太和山的天靜道人,他們是否會格外的“關注”自己,雖說從空虛和尚口裡得到的答案比較的讓人安心,說那兩位修行境界高,也是正派長者,絕對不會難為自己,但是無生還是有些不太放心,凡事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還是得好好想想。
太倉書院是在潭州城,太倉山中。
這座山並不十分巍峨,也沒有多麼險峻,遠遠望去隻覺得一片蔥鬱,生機不凡。
無生到了潭州,先是在這座城中呆了一天的時間,打聽了一下這城中百姓對太倉書院的看法。這潭州城內外的百姓提起書院都是交口稱讚。這有讓無生放心了一些。
他在城中住了一夜,第二天山上午才從城中出來,行不多久就到了太倉山下。
山下有一道清流從山前穿,好似一條玉帶,繞山半周。
一條青石鋪成的小道由山腳下向上延伸而去,蜿蜒曲折,直通林木之後,幽靜深處。
而今已是冬日,山中樹木大半還是鬱鬱蔥蔥,也有些樹葉枯黃掉落,山中小道之上落滿了枯葉,看樣子許久都為有人清掃了。
無生沿著山中小道向上走了一會,突然眼前的路沒了,消失在一方山石之下。
這山石不高,其上刻著一些石刻,兩旁是霧氣繚繞,無不之外便不能視物。
太倉書院封山不見客,不隻是說說。
這該怎麼辦,難不成要翻過去?
無生抬頭看了看那岩石,看著似乎不高,隻是上麵有霧氣,看不到山頂。
“在下王生,有事想見葉瓊樓煩請通報一聲。”無生想了想覺得還是先喊一嗓子,在這裡還是不要亂來了的好。
他這一喊用上了無畏音的神通,傳的機緣,在山林之中回蕩。
過了約麼一炷香的功夫,他眼前的山石之上那些時刻突然亮了起來,有光華在那些可在山石之上的文字之間流淌。
光芒一閃,山石分向兩邊,從中間讓出一條路來,腳下的山間小道繼續向前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