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飛將(1 / 1)

新書 七月新番 1871 字 25天前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武德三年(公元27年)五月份,臨淄城桓公台,當張步得知魏軍的宣戰借口後,不由又委屈又憤慨,居然是那批貢品中海參和鮑魚的鍋?張步當真沒想到。

他最初以為是魏國將軍妄開邊釁,以求軍功,方望不是說,第五倫已在南方陷入困境了麼?怎麼還有閒功夫在東邊再打一仗?

可如今看來,這場戰爭,乃第五倫蓄謀已久。

張步憂心忡忡,方望卻是大喜過望,竟朝齊王恭賀起來。

張步大急:“寡人遭大邦攻擊,局勢危若累卵,先生何以賀我?”

方望笑道:“賀大王看清了第五倫背信棄義真麵目,亡羊補牢不遲;也慶魏五自矜其國之大,窮兵黷武,古人雲,好戰者亡,秦皇何其雄壯,尚不可避,何況第五小兒?”

他侃侃而談:“誠如外臣所言,魏軍糧秣、主力皆在荊襄南陽,能派到青州的部曲恐怕不多,尚不如大王之兵眾。若能頂住數月,待到魏國敗於南方,消息傳至,魏人亦將士氣大挫,狼狽而歸。南、東皆敗,魏國內部必變故,此天賜良機也!”

方望拚命遊說張步加入合縱,張步先遭第五倫攻擊,如今已無可奈何,急需盟友,方望更拋出了一個承諾:“他日外臣定請成、漢二帝與大王約盟,若攻滅魏國,齊國可分得河北幽州、冀州之地,大王或許能與公孫子陽、劉文叔並列為帝,三分天下!”

張步倒是知道自己的斤兩,或者說,他仍藏著野心,隻歎息道:“張步彆無奢望,隻求保全宗族於青州,今日不得已反擊魏國,也隻為奪回被騙土地,將疆界推回到大河邊、亢父塞,恢複三齊四固而已。”

雖無爭霸野望,但張步也不願做齊王建那樣的亡國之君,決心抵抗後,開始向方望積極問策:“方先生乃當世智者,濟水天險已破,齊國應如何抗禦魏師?”

方望道:“早在春天時,外臣在江都城,曾與漢司徒鄧禹議論天下方輿險要,當時聽聞魏、齊定盟,共享濟水之險後,鄧大司徒也曾歎齊國險要儘失,危險了。”

鄧禹年少有為,非但過目不忘,還有不親自勘測就能對天下險要如數家珍的本事,連方望都望塵莫及,遂引述鄧禹的話道:“但鄧司徒又說,三齊人眾,若齊王不想‘儘東其畝’,尚有機會。”

張步避席求問:“為之奈何?”

方望伸出四個指頭:“四個字,重在曆下!”

所謂曆下,就是後世濟南,如今也叫濟南郡。

“濟南郡南阻泰山,北襟勃海,擅魚鹽之利,界午道之中,實乃衛、齊之間肘腋重地也。”

方望道:“春秋時,諸侯爭齊,多在曆下。自戰國以迄秦楚之際,曆下多事,則齊境必危。秦兵入曆下,而王建為亡虜。三齊罷曆下戰守備,而韓信得以收青州。曆下之所以重要,因其為齊之西界,水陸四通,中原師旅糧秣轉運最為方便。故大王欲守三齊,則必守曆下!”

張步聽罷鼓拊掌而笑:“也不瞞先生,寡人雖與第五倫約好,但卻並未放棄武備,為防魏軍伐我,特地設了四道防線。”

“第一道便是濟水,但濟水長達千裡,難免會有疏漏,這便有了第二防線道,正是曆下!曆下城池堅固,又有大將重兵把守,將附近幾座犄角之城守卒加上,兵力不下於魏軍,雖聞耿弇善戰,但要想破孤西境,亦不容易。”

“大王果乃英睿之主,他日功業當不下於齊威王。”

方望讚不絕口,又出了個毒計:“赤眉殘部占據泰山、魯郡,雖與大王不睦,但同魏國更有血仇。赤眉新首領徐宣自從進入曲阜後,開始廢棄昔日亂行,也拜起聖人,定製度,頒布官職,自稱魯公,已非昔日流寇。但苦於無人認同,若齊王主動承認徐宣,彼定心存感激。”

他又攬了一個活:“大王且在濟南擋住魏軍,外臣願前往曲阜,說服徐宣,使赤眉出師曆下之南,作為遊擊之兵,襲擾魏軍側後,拖到荊襄大敗消息傳來,魏軍動搖之際,再一舉反攻,河濟之間可定矣!”

雖然張步對赤眉軍殘部仍存偏見,且對泰山、曲阜心有覬覦,但事態緊急,利用方望去達成一個臨時盟約,日後再撕毀也不遲,遂欣然同意。

方望離開臨淄時,夏天才剛剛開始,他尋思著,齊兵再羸弱,至少人多啊,最起碼能撐到秋天吧……

然而方望前腳剛走,身在臨淄積極調兵遣將的張步,就聽到了一個驚人的消息:

“魏軍偏師自狄縣南渡濟水,皆為騎兵,已逼近臨淄以北!”

……

魏軍偏師的將領,乃是蓋延,第五倫沒有太追究他在河濟之戰裡的一係列“小失誤”,仍以結果來定功。

戰後,蓋延被封為“虎牙將軍”,位列雜號,而後帶著漁陽突騎在重新長滿雜草的黃泛區鹽堿地駐牧,又劃歸耿弇統禦。

還是之前魏、齊劃定邊境埋下的伏筆,蓋延以濟水北岸的狄縣為基地,在耿弇率先進攻曆下,吸引了齊國大量兵力後,蓋延又率漁陽突騎強渡濟水,此處與臨淄的直線距離,不過區區兩百裡!騎兵快的話,兩日可達。

但突入此地後,蓋延就開始了他的罵娘模式。

“區區兩百裡,取臨淄猶如探囊?若真這麼容易,耿伯昭為何不讓他的嫡係上穀突騎走,偏要將此事交予漁陽突騎,因為這是爛泥沼,馬蹄易陷之地啊。”

蓋延的戰馬蹄鐵下滿是淤泥,他身後則是艱難涉水的騎從,河流不算深,但泥沙卻不少,常有馬兒陷入難出。

原來,這濟水河在入海口的大平原附近,呈現分支漫流,以至於百餘裡間水網縱橫,且繞不過去,漁陽突騎速度變慢,兩天過去,連一百裡都沒走。

這些情形,蓋延駐紮狄縣期間早就派斥候弄清楚了,但誰讓耿弇是主將呢?蓋延雖然桀驁不馴,但經曆了河濟一役的教訓後,他也勉強聽從了指揮,走了難路,猜測自己恐怕是策應牽製的活。

但心裡,蓋延仍覺得是小耿故意讓“上穀係”立功,而讓他們“漁陽係”吃泥!

你看,派係無限可分,連“幽州集團”裡都能分個三五個黨群呢!

數千人馬拖著疲憊身軀進入乾燥的平地,不得不休整一日,臨淄那邊已經爭取得珍貴的時間。第三天,一座小而堅固的城塞,以及其後十餘座營壘,橫在地平線上,擋在漁陽突騎麵前,讓他們失去了奇襲臨淄的可能。

這座城就是張步早就布置下的“第三道防線”,名為……

“西安縣。”

……

西安縣,以其位於臨淄之西而得名,此時此刻,張步親自抵達城中,又在西安城附近列營十餘,皆深溝高壘,以免漁陽突騎突破。

眼看堪堪阻住了漁陽突騎的步伐,張步不由得意,誇口道:“寡人畢竟也是行伍征伐出身,幽州兵以天下名騎著稱,屢屢為魏皇立下大功,孤豈能無防?”

更何況,西安附近是海水消退後產生的陸地,川澤橫流,鹹水塘到處是,和淮南江東頗有幾分相似,且淤泥更甚,對騎兵很不利。

“魏師若步騎推進,孤尚有忌憚,可如今獨以騎從孤軍深入,自然是陷於泥沼,難以疾攻,不足為懼也。”

嘴上“不足為懼“,但張步帶來的軍隊,已經暴露了他的膽怯:三萬大軍都位於西安,反倒是都城臨淄,隻讓其弟帶著萬餘雜牌軍鎮守。

張步是這麼打算的,先在泥沼溪流間殲滅漁陽突騎,再帶著三萬大軍乘勝西征,去支援濟南郡曆下,那兒才是主戰場……

然而不等張步率眾實施步步緊逼,將蓋延和漁陽突騎攆下泥沼的戰略,西方就傳來劇變!

“大王,魏軍已破曆下!”

張步無法接受這個事實,本以為能撐到入秋的曆下城,隻花了半個月就告破,要知道,濟南郡的東平陵、曆下幾個縣滿打滿算,足足有三萬人馬。耿弇手裡的,也就這個數吧?隔著高大城池,連“倍則攻之”都做不到,為何能勝得如此之速?

“敢告於大王,其先,耿弇渡濟水後先擊祝阿,自平旦攻城,日未中而拔之,又故意開圍一角,令祝阿殘兵得奔歸鐘城。鐘城人聞祝阿已潰,大恐懼,遂空壁亡去。”

使者遂磕磕絆絆講述了濟南之戰的情況,簡單來說,是耿弇先花了半天時間,攻破一座防守最薄弱的城池:祝阿,又利用祝阿敗兵,逃到下一座城,搞得滿城人心惶惶,最後竟不戰而逃,讓小耿在濟南站穩腳跟,有了作戰基地。

其後,耿弇又做出放棄曆下之勢,兵鋒向東,直指與曆下互為犄角的濟南首府:東平陵。結果逼得曆下守軍出動一半,去救援東平陵,豈料耿弇是圍點打援,半路伏擊,齊軍皆沒。

“耿弇自引精兵上岡阪,乘高合戰,大破我軍。”

從簡略的隻言片語中,張步仿佛都能看到這位驍勇善戰將軍的風采,而後,小耿再派人穿著齊人衣甲回到曆下,騙開城郭,遂取曆下,其智慧完全不亞於勇氣。

這幾件事,竟都發生在五日之內,而回報的幾波信使遭魏騎截殺,斷了音訊,以至於張步竟全無知曉,今日方得聞驚雷,不由怔在了原地,半響後才猛地跺腳,心疼曆下的部曲,青州是人多,但也禁不起這麼兩萬兩萬的被殲滅俘虜啊。

事已至此,隻能想想補救之策,張步開始了精確的盤算:“曆下雖敗,但魏軍主力與臨淄之間,還橫亙著東平陵、昌國等堅城,起碼還能撐住半個月,等寡人收拾完陷入泥潭的漁陽突騎,再西去禦敵不遲……”

然而這還沒完,幾個時辰後,張步得到他弟弟的急報:“魏軍遊騎出沒於臨淄西南郊!”

張步沒反應過來,隻當是蓋延的漁陽突騎有漏網之魚,派了點遊兵繞道過去。

但隨後一天發來的求援顯示,這批陸續抵達的騎兵數量不少,多達三五千!而五彩旗旁,其主將旗號則是……

“耿!”

“耿伯昭!?”張步今日已經受了太多刺激,對這個名字頗為過敏,一時間竟駭然失色。

“就算耿弇擊破曆下,其兵卒久戰一旬,難道就不需要休憩幾日?縱立刻拔營東進,曆下與臨淄間尚有三百裡之遙,數萬大軍行進,總得走上十日,更勿論,還有東平陵、昌國等堅塞阻隔,更要耽擱旬月……”

張步死活想不明白,隻臉色蒼白,喃喃自語道:

“如今耿弇竟已躍至臨淄,此子及其麾下上穀突騎,莫非都是插上了翅膀,會飛麼?”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