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不舉者有罪(1 / 1)

新書 七月新番 2445 字 28天前

很遺憾,第五倫昨日念的那兩句詩,沒有引起滿堂轟動。

反而是一陣發笑和敷衍的叫好,這時代七言頗少,隻偶爾夾在賦中,第五倫這水平,在蕭言、王隆看來,不過是一首……打油詩。

更沒人將這和造反聯係起來,隻有少數人才聽出了其中含義。

比如景丹。

第二天直到正午,太陽已經升起老高,第五倫才睜開眼,看著周圍陌生的擺設一時失神。

然後才想起來,昨夜結束了在長平館的宴飲後,實在拗不過景丹的熱情邀請,在他家借了宿。

起床穿戴好衣冠,瞥見屋內普通的器皿,推門而出,外邊是個不大的院落,鋪滿秋日陽光的場圃中,一個中年女子正在掃昨夜的落葉,看到第五倫出來,連忙斂容行禮,又喚了她丈夫一聲。

“良人,客起了。”

這便是景丹位於郡城中的家,以他文學掾的職位,相當於市教育局長,隻要願意,完全可以過得頗為富裕。如今看來卻挺清廉,連鈞駟白馬都要向鄰居借,看來真正表裡如一的人,恐怕是景丹吧。

景丹讓妻子去招呼仆從準備朝食,又喚來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子來拜見第五倫:“昨夜這孺子睡得早,未能見過伯魚,尚兒,快叫叔父。”

“景尚?”

第五倫想起:“孫卿的族兄,那位朝中的‘太師羲仲’,不也叫景尚麼?”

他不由莞爾:“孫卿莫非是故意占汝族兄便宜?”

“伯魚誤會了,其實是吾兒取名在先。”

景丹苦笑道:“我那族兄原本是二名,直到前朝平帝時,今上為宰衡,改革禮製,詔令中國之人不得有二名,這才改成單字,竟湊巧與吾兒重名了。”

所謂二名,就是兩字名,在新朝被視為低賤的象征,多是奴婢、庶民使用。隻要有點地位、文化的,多以單名為主,就算不是也趕緊改了。

第五倫隻感覺滑稽,王莽的政令裡,這二名之禁反倒是推行得最順利的。不止是華夏之人要改單名哦,據景丹說,王莽甚至連四夷首領的名也勒令改了。

比如匈奴單於名叫“囊知牙斯”,王莽就派使者去軟硬皆施,讓單於上書,說仰慕中國禮儀,順應時勢改名為“知”。可匈奴人名本就是音譯,這操作,好比一本正經地勒令漂亮國大統領正式改名川普一般,令人啼笑皆非。

說完這插曲,景丹讓兒子繼續讀書去,他則對第五倫肅然拱手:“昨日伯魚吟詩後,眾人皆笑,以為不成辭句,沒有文采。可我卻從這兩句裡,聽出了伯魚的誌向。”

第五倫一驚:“哦,孫卿兄聽出了什麼?”

景丹道:“我年紀較伯魚稍長,目睹了漢末之際險象,早在數十年前,有位儒生京房曾問漢元帝,當今是治世還是亂世?元帝都莫可奈何,隻答,‘亦極亂耳,尚何道’!”

“這亂世延續至今,讓我想起了《十月之交》中對周厲王時的描述。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國無政,不用其良。彼月而食,則維其常;此日而食,於何不臧。”

反賊不止我一個?第五倫笑道:“孫卿兄是把今朝比作厲、幽之時?雖是在家中,但還是要慎言啊。”

景丹解釋:“前朝哀帝時才是周厲王,如今應是共和行政,隻是‘周公’得了天命,已坐定了天子之位。”

他繼續道:“此舉雖讓天下稍安,但政令變動,猶如燁燁震電,不寧不令。新室禪代,好比百川沸騰,山塚崒崩。而郡縣豪右地位升降,更是高岸為穀,深穀為陵!”

“君不見漢家劉姓諸侯皆降了一級,而不少庶民匹夫或進獻符命,或以經術、平亂封為公、侯、伯、子、男,乃至裡附城者不計其數?”

他表達了對遺老遺少的不屑:“蕭、樊等氏不過是前朝遺孽,家業雖然大,卻不思進取,已為昨日夏花,秋風一掃,儘數枯萎。”

“而伯魚出身寒門,雖為匹夫,卻心懷天下,揚名於郡中。十年二十年後再赴長平館,是時諸家皆敗殺,唯獨你才能傲然綻開,取而代之!”

“我從伯魚的詩句中,便聽出了這誌向!”

這何嘗不是景丹的心聲呢?

景丹說完後,第五倫隻表示佩服:“知我者,孫卿兄也,竟是絲毫不差!”

心中卻不由鬆了口氣:“景丹沒聽出來啊,我其實,是想革他們的命!”

……

在景丹家吃過飯,第五倫便告辭了,景丹送行時還勸他,齊家和治國不一定要分開,若是遇上好的機會,不可再一味辭讓,還是要積極出仕才行。

“我雖知伯魚之誌,但若無青黑之綬,想要讓宗族在縣中壯大,想做成事,還是太難了。”

等第五倫回到家中,才知道前日那個來“刺殺”自己的殺手還是沒下落,而第七彪那邊那沒什麼異動,倒是第七豹沒了蹤跡。

第五霸這才細細問起第五倫那天和刺客對峙的經曆,聽罷又罵了他幾句:“丟人現眼,一兩支箭射身上又不會死,若是讓老夫遇上那人,我就……”

一個滑鏟過去,叫殺手開膛破肚?

第五倫訥訥點頭,老爺子大概就是這意思,這話第五倫信,可人與人是不同的啊。

反正之後出門多帶兩個打手就對了,第五倫隻回了屋子,琢磨起這次長平館之行的收獲來。

不止是喝了好些菊花酒,還讓第五倫的見聞,從縣南的小小臨渠鄉,擴展到了整個長陵縣。

王元家無疑是縣北一霸,擁有絕對的實力;而以蕭氏為首的十一家前朝遺老多在縣東;聽說縣西還有個名叫“尚方禁”的大豪,因年紀太大,沒有應邀赴宴。

哪怕拎出樊噲的後代樊築來,人家也是坐擁數百頃地,族丁徒附上千的縣豪。與他們相比,第五氏真是一隻小螞蟻,雖然第五倫說什麼“我花開後百花殺”,可若大亂提前到來火並起來,誰殺誰還不一定呢。

“我家的實力,大概占了全縣1%的吧。”他粗略一算後,有了自知之明。

就算把第一到第八幾個宗族整合了,也不過8%,仍不如邛成侯、蕭鄉侯家一半實力。

這讓第五倫有些焦慮,發展得加速,錢糧要囤積,塢院要擴大加固,訓練要提上日程,鐵器得快點到位。

做這些事的同時還要發展義倉、義學,為長遠做打算,且不能殺雞取卵失了人心,那就與第五倫的理想初衷背道而馳了。

這也太難了。

千頭萬緒,讓第五倫有些頭疼,還是單純地刷聲望容易啊。名望他是有了,卻無法立刻轉化成實利,在這個官本位的社會,白身匹夫想辦事,真是麻煩。

就這樣過了數日,時間進入九月中旬,第五倫正在組織農閒的裡民族人在水渠邊建造筒車,城裡卻又有小吏造訪,說是列尉郡大尹張湛從常安回來了,召他去郡府一見。

……

郡府位於城北,與城南的縣寺相對,卻比縣寺大了不少,大院深宅,峻宇雕牆。

上次第五倫來是為了私事,叩的是郡府東小門,這次則是公事,便直趨正門。

府門外有持戟的甲士站崗。門口屋簷下還有一些“孰”,讓前來各曹掾辦公的小吏們等待,隊伍還排得挺長的。

第五倫卻不必等待,景丹已在門口等他,能直接入內。

“孫卿兄,我看你滿麵春風,莫非有什麼喜事?”

“伯魚待會就知道了。”景丹嘴還是嚴的,隻笑著讓第五倫隨他走。

進了正門後,景丹告訴第五倫,東邊的小院是大尹及其家人、門下賓客居住的宅子,相當於後寢。西邊則是諸曹掾的辦公場所,乃是前朝。

他們路過每一個小院,都是一個單獨的曹掾。什麼賊曹、功曹、議曹、戶曹、金曹、水曹、科曹、倉曹、兵曹、五官曹,相當於後世市裡的各部門單位,曹皆有掾。

黑衣小帽的書佐、掾史不時捧著文書出入,第五倫上次若接受了“主記室史”的辟除,眼下恐怕也在其間奔忙了。

景丹一直帶著第五倫走到占地最大的廷中,當麵一個高大的罘罳(fúsī),築土而建,類似後世的照壁,用青色與黑色畫以雲氣鳥獸,彰顯郡廷威儀。

繞過它就步入廳堂,第五倫脫了鞋履隻著足衣隨景丹趨行而入,卻意外地發現,前些日子,在長平館同席的蕭言、王隆居然已經坐在裡麵了!

邛成侯的族侄王隆,第五倫對他的印象就是那首《秋菊賦》。不過這人除了作賦時,總是呆呆的,偏著腦袋也不知道在想什麼,大概是在思索下一首大作的辭藻吧。

蕭言本就等得不耐煩,如今見冤家也來了,不由詫異:“景曹掾,第五倫來作甚?”

景丹不卑不亢:“伯魚亦在郡君召喚之列,至於何事,稍後便知。”

王隆直到這時才發現有人來,看了第五倫和景丹一眼,然後又事不關己地發呆去了。

景丹與第五倫在東邊就坐,第五倫四下打量了一番,這廳堂雖大,裝飾卻極其簡樸,鮮於褒的縣寺比這都奢華,更彆說邛成侯府了。

此時天已經有點暗了,堂內卻未點燈燭,蕭言奇怪地問了一聲,景丹卻告訴他:“郡君下了令,黃昏未到,不得點燈。”

蕭言這生在雲上的世卿子弟,燒蠟燭像燒柴一般,當然無法理解,抿著嘴,心裡定是不屑。第五倫倒是暗暗頷首:“至少表麵上,這郡尹張子孝還是節儉的。”

可這並沒有什麼卵用啊,孝子廉吏治郡不一定厲害,瞧瞧邛成侯、蕭氏的飛揚跋扈就知道了,張湛硬不起來,拿他們一點辦法沒有。

不多時,張湛來了,卻見他四十餘歲年紀,留著三叉胡,一臉肅穆,無愧三輔儀表之稱。穿一身有些舊的官服,腰束葛帶,足穿麻鞋,這模樣是平日便如此呢,還是在執行王莽的簡樸之風?

“見過郡君!”

四人起身朝張湛行禮,張子孝不喜歡繁文縟節,直接道:“古人雲,公卿大夫,所使總方略、一統類、廣教化、美風俗也。從前朝開始,郡守、二千石便要挑選吏民中的賢士,每年推舉二人入朝成為郎官,是為孝廉。”

“新室以孝治天下,亦是如此,不舉者有罪!”

一聽跟舉孝廉有關,蕭言麵色有異,看著對麵的第五倫,心中大疑。

他早就聽父親蕭鄉侯說過,今年的孝廉有二,一是他蕭言,另一個則是在郡裡掛著”門下史“一職的王隆,名單都報上去了,走了流程,十月份就能入朝做郎官。

如今張湛召他們前來,應是正式公布,景丹還可以說是教化之吏有資格旁聽,將第五倫喊來作甚?

莫非是張湛不知哪根筋搭錯,要讓第五倫頂替他們其中一人?

如此一想,蕭言不由惱怒起來,倒是像極了那天宴會上隗囂諷刺的,貓頭鷹按著腳下的腐鼠,隻以為鳳凰要與之搶食!

萬幸,趕在他發作前,張湛將話說完了。

“然而今年有所不同,陛下有詔,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並行,厥有我師。新室建國十載,今年要廣開進賢之路,選拔豪俊文學之士,好讓賢能稽參政事,祈進民心。於是今年改孝廉二人,為特科四人!”

“特科?”

在座四人麵麵相覷,原來早在前漢時,這察舉製除了孝廉為常科外,還不定期招收特科。諸如賢良方正、賢良文學,甚至還有有明經、明法、尤異、治劇、勇猛知兵法、明陰陽災異等……大概相當於特招的特長生吧。

王莽卻是將改革的刀揮向了仕晉之途,將特科與常科結合,弄出了前所未有的“四科取士”來。

“天子令二千石舉治下吏民有德行、通政事、能言語、明文學者各一人。”

“一曰明文學,王隆,汝學通行修,頗有文章之能,可為之。”

王隆已經從他的文學世界裡緩過來,起身應諾,從那篇賦就能看出,確實是實至名歸。

“一曰通言語,蕭言,汝家世代賢良,經中博士,又能直言極諫,可為之。”

前兩個還好,但什麼“直言極諫”就八竿子打不著了,莫非指的是他善於抬杠?蕭言顯然是依靠族望閥閱才入的。

蕭言隻默默拱手,看得出來,他對這安排極不滿意。

“一曰通政事。”

張湛看向他一直信重的景丹,自己一直承諾孫卿一個郎官正途,如今算是實現了。

“孫卿,你在任文學掾期間,明達法令,足以決疑,又能案章覆問,文中禦史,可為之!”

景丹應諾,感慨良多,他讀完太學後射策不中,又因在師尉郡被大宗壓製,難以出頭,便毅然離開故鄉,到列尉投奔罕見的清官張湛。

雖然做了三百石曹掾,可終究不是仕途正道,景丹還是渴望一個察舉,成為郎官,以後才能獨當一麵,去當個縣宰。

“一曰有德行。”

張湛看向第五倫,說起來,雖然久聞其名,但這還是張郡尹第一次見第五倫。

卻見此子身材不高,卻有幾分氣度,年紀是在座四人中最小。再想到景丹對他說起,當日長平館中第五倫的言行,更多了幾分喜愛。

最後這個名額,張湛是頂著巨大的壓力,專門留給了第五倫。

“第五倫,你德行高妙,誌節清白。孔子有言,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事兄悌,故順可移於長。居家理,故治可移於官。是以行成於內,而名立於後世矣。”

“這德行一科,汝可當之!”

張湛語速很快,目光一直盯著第五倫,生怕他拒絕。而一旁的景丹亦然,眼睛朝第五倫頻頻暗示,讓他快些應下,唯恐這小子又來個三辭。

第五倫微微張口,還不等他說話,一旁有人卻忍不住了。

蕭言忽然起身拱手,擲地有聲:“小子才乾淺薄,這通言語一科,實在是當不起,郡尹還是另請高明吧!”

……

PS:求推薦票。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