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賜封國公(1 / 1)

可是扶餘威剛的話,倒是比婁師德自己來自吹自擂,卻是可信了許多。

這倒不是李世民不相信婁師德。

可畢竟是自己奏報自己的功績,總會讓人覺得有虛報的成分在。

隻是眼下,在此奏報的乃是敵將,而且此人麵上誠懇,說到自己被擊潰的時候,臉上也不無惋惜的樣子,卻又流露出了對婁師德欽佩之意。

這種複雜的情感,同時在扶餘威剛的麵上呈現,令李世民不得不相信了。

扶餘威剛而後感慨道:“罪臣真是萬死,敗軍之將,乃是無能;為了保存這些跟著罪臣一道出生入死的將士而歸降,背棄王上,此乃不忠;隻是罪臣此舉,也有自己的私念,百濟割據馬韓之地已有許多年,之所以能偏安,實在是因為中原混亂,而今大唐陛下定鼎天下,延續秦漢之一統,百濟區區小國,卻還依附高句麗,對抗大唐天朝,臣見婁將軍這樣的校尉,帶一偏師,即可馳騁汪洋,百濟傾國之力而不能敵,這百濟的社稷,如何能夠保全?是以臣方才知道,百濟的國祚大勢已去。與其頑抗,不如拱手來降,如此,上可得陛下寬宏,使王上不失安樂公位。其下,也可令百濟百姓得以安寧。”

說著,便是叩首,表示屈服的樣子。

李世民原本對於降將,尤其是扶餘威剛這樣給婁師德帶路,殺入了百濟王城的降將,是沒有半分好感的。

可這扶餘威剛說的動情,又剖析了自己的心路曆程,令李世民也不禁為之動容了。

大國和小國是不同的。

大國的道路隻有君臨天下,四海歸一,萬國來朝。

而對於小國而言,當扶餘威剛察覺到,自己用儘了所有的資源,都抵擋不住一支大唐偏師,而這能擊潰百濟水師的將軍婁師德,不過是小小一個校尉的時候,勢必會想,大唐若是要討伐百濟,能造出多少這樣十幾艘的艦船呢?大唐又有多少像婁師德這樣的人呢?

那麼,你是扶餘威剛,你會如何選擇?

繼續頑抗?直至惹怒了唐軍,數不清的唐軍自百濟各個口岸登陸,而後整個百濟陷入火海,數不清的人被殺戮?

還是索性,選擇一個雖不體麵,但至少能保全百濟國軍民的方法?

扶餘威剛分析得入情入理,雖然明明每一個都知道他其實也有自己的私心,可這一番道理說出來,卻也沒有半點違和感。

扶餘威剛又道:“臣之所以願意為大唐肝腦塗地,自是因為管中窺豹。起初見著婁將軍的時候,為他的忠勇所懾,此後婁將軍要深入虎穴,奮不顧身,心中又不禁駭然,自知大唐若是有十個婁將軍,這寰宇之內,天下再無敵國可以擋大唐的鋒芒。再之後,婁將軍攻入王城,喝令將士們不得侵犯百姓,隻取府庫中的財富,又嚴令將士們不得取分文,所有的戰利品,都要記錄在冊,送到長安,獻給陛下!臣這時,卻是頓感欣慰,知道自己沒有跟錯人,莫說百濟,便是高句麗,也不過是秋後螞蚱而已。隻是罪臣畢竟為降將,隻懇請陛下發落。”

李世民站了起來。

話說到了這個份上,還有什麼可說的?哪怕是李世民知道扶餘威剛所說的都不過是場麵話,此時身為大唐天子,也該為後世做一個表率了。

李世民道:“卿能知大體,識時務,願為大唐效命,朕自有優待,暫予你昭武副尉之位,在長安聽候任用吧,你的兒子,可是叫扶餘文嗎?便為宣節校尉吧。”

昭武副尉乃是從六品,而宣節校尉則為從七品,而且一般這樣的字號,都屬於散職。

也就是說,並不會派遣什麼實際的職務,不過是朝廷給一份口糧先養著而已。

可是對於扶餘威剛而言,已是十分滿足了!至少自己的性命先是保住了,又賜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官位,那麼將來就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於是他忙真切地叩首道:“陛下玉露,臣甘之如飴。”

扶餘文也跟著行了個禮。

李世民隨即將目光落在了婁師德的身上,經這扶餘威剛一說,李世民可謂是對婁師德有了更深的了解了。

就不說他的功勞了,單說這家夥殺入了王城,掠奪了王宮和府庫,得了價值六十萬貫的財物,卻沒有私取,而是統統造冊,送來長安,獻給朝廷,就足以讓李世民對婁師德生出很大的好感。

李世民此時怎麼看婁師德就怎麼順眼,口裡感慨道:“崔岩等賊子,都說卿家要反,朕差點就偏聽偏信了,幸好陳正泰極力為你爭辯,終歸朕沒有令婁卿家含冤。現在總算是真相大白,而卿之忠勇,朕已心裡了然了,隻是……卿隻寥寥十數艘艦船,是如何破敵,又如何取勝?來,和朕好好說一說。”

方才扶餘威剛滔滔不絕的時候,婁師德和陳正泰互換了眼神。

陳正泰眼神中的意思是,這哪裡來的逗比?

婁師德眼神中的意思卻是,門下也不知道這家夥到了陛下麵前,這麼能說啊!

隻是誇著誇著,總不免有些不好意思。

這差一點,婁師德就要成為衛青一樣的人物了。

此時聽了李世民的話,婁師德忙收起心神,道:“扶餘校尉所言,實在讓臣慚愧,臣確實立下了些許的功勞,可這一切,其實都歸功於陳駙馬。”

“哦?”李世民覺得越聽越迷糊了。

群臣也頗有興趣,隻是此時,他們隻是料定,婁師德不過是借此想要攀附陳正泰而已,所以似那些熟諳人心的人,不禁莞爾一笑。

婁師德很認真地道:“這揚州水師,且不說錢糧大多都是陳家供給。其中最重要的是,水寨的一切操練,人員調配,都是陳駙馬親自交代的。而真正厲害之處,就在於那些海船!那些海船行在海上,不但比之尋常的海船要平穩的多,速度也快,一旦張帆,速度乃尋常海船的一倍有餘。其船身格外的牢固,尋常的碰撞,不會引發船隻的沉沒。臣這一次出海,主艦受創多達十三處,按理來說,早該沉沒了,可之所以能夠依舊的穩如磐石一般繼續作戰,並且安然返航,就是因為這個原因。船體在碰撞過程中,在發生傾斜之後,非但不會翻轉,反而會迅速的翻回!十幾艘艦船,對陣百艘,之所以能立於不敗之地,也正是因為這個緣故!”

“百濟的艦船,和當初大唐的艦船形製相差不大,可與新船相比,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所以臣將此戰的首功歸功於陳駙馬,並非是臣受陳駙馬所舉薦,實在是這船太過厲害了,若沒有此船,便是臣的艦船增加十倍,也未必能有今日這樣的勝利。”

一下子,所有的疑惑解開了。

方才君臣們總在思考一個問題,即為何婁師德能以少勝多,難道真是百濟水師不堪一擊?

好吧,現在答案出來了,原來如此。

李世民一時驚訝,隻是因為……設計了新船,就可在海戰之中,爆發如此巨大的威力?

可細細想來,這不正是陳正泰在學堂中所提倡的東西嗎?新的技藝,帶來的不隻是便捷,而是技術的碾壓。

李世民想起這個來,不免眼眸亮了亮,隨即看向陳正泰道:“婁卿所言,是如此嗎?”

陳正泰老老實實地道:“確實是實情,兒臣得知高句麗和百濟的水師強大,我大唐若是要與之爭鋒,隻能建設更大規模的船隊,可即便如此,也未必有全勝的把握。所以兒臣決心另辟蹊徑,帶著一群能工巧匠,設計出了新船。隻是……兒臣自己當初其實也不知這新船的威力,竟是如此厲害。直到婁校尉凱旋,方才知道……至少新船的設計是成功的。設計新船,隻是第一步,能否經得起檢驗,才是重中之重……”

李世民聽到這裡,不禁感慨萬千地道:“這技藝所帶來的好處,真是讓朕大開眼界啊。朕從前總覺得你不務正業,性子古怪。可現在方知有這麼多的大用。既如此,那麼此戰的首功,自當是你,其次為婁師德了。”

李世民說話的時候,微微抬起眼眸,目光掃視了群臣一眼,似乎是想看看,這群臣之中是否有人有什麼異議。

畢竟軍功這個東西,涉及到的乃是爵位的問題,倘若有人反對,朝廷還需謹慎。

可此時,群臣都是一言不發,隻齊刷刷的看著李世民,分明也認同了陛下的判斷。

倘若真是新船的原因,那麼說是首功,就一點都不為過了。

事實上,在場的人,都對船隻和海戰算是一竅不通,他們此時隻知道一點,這一戰,堪稱為化腐朽為神奇了。

李世民見無人反對,鬆了口氣,於是正色道:“如此大功,怎麼可以不賞賜呢?理應爵加一等,正泰此前為郡公,而今當進國公。”

國公……

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卻是一時詫異了。

顯然大家沒想到會居然賜國公!

實際上……這個時候的李世民,還沒有真正開始大規模的給二十四功臣敕封國公,能獲賜國公的,其實並不多。

而現在陳正泰不過二十歲上下而已,這個年齡,便幾乎要位極人臣了。

國公乃是從一品,當然,隻是爵從一品而已,可是待遇比之從前的郡公和縣公,簡直就是天壤之彆了。

這其實也是曆朝曆代的規矩,能因功勞獲豐侯爵和郡公、縣公的,肯定不少,尤其是開國初年,功勞很多。

可任何一個爵位,就意味著一個家族的興起,所以越往上,至少到了國公這個級彆,往往就會顯得極為吝嗇了!

如若不然,王朝初年便敕封上百個國公出去,那還了得?以後子孫們怎麼辦?一個國公,就是一個大爺啊,兒孫們繼位之後,成天麵對著上百個大爺,換誰也得受不了吧!

貞觀迄今,縣公和郡公有數百人之多,至於下頭的縣侯、縣伯就更多了。

這一方麵,是有功的人多,另一方麵,也是為了安撫那些大世族,給與他們爵位和一些特權。

隻是到了國公,哪怕李世民,也會顯得格外的謹慎。

畢竟,這已是臣子獲得爵位的極限了,再往上,那就是王了。

隻是對李世民而言,這一戰對於大唐而言,實在太重要了,一方麵,剪除了高句麗的羽翼,另一方麵,也為未來完成隋煬帝未竟之業徹底平定高句麗,打下了夯實的基礎。

一旦大唐的水師,可以壓製住高句麗的水師,這就意味著,即便是從陸路進攻,水師也可以沿著海岸線,不斷給陸路的軍馬進行補給,同時騷擾高句麗,使高句麗首尾不能呼應。

“諸卿沒有異議吧?”李世民麵帶微笑,他倒是很想知道,這個時候,誰敢站出來反對。

房玄齡咳嗽一聲,率先道:“陛下,臣無異議。”

杜如晦也跟著點點頭。

長孫無忌心裡其實有些複雜,一方麵,如今自己的兒子算是捏在了陳正泰的手裡了,這兩年,長孫家和陳家的關係開始和睦起來。長孫無忌當然得同意。

可另一方麵,長孫無忌這個人的性情,還是有些爭強好勝的,小小年紀的陳正泰,就已經和我這皇親國戚以及開國功臣平起平坐了。

哎呀,好像嫉賢妒能啊。

不過糾結歸糾結,他最終還是頷首道:“陛下賞罰分明,令人欽佩。”

幾個最有權力的大臣都點頭了,其他眾臣,便也紛紛稱是。

現在崔家已經開始自身難保了呢,這個時候,還是小心為好。

當然,有人是真心認同。

也有人麵上帶著幾分擰巴的樣子。

這一切,都看在李世民的眼裡,不過不管怎樣,沒人出來唱反調,這事算是定了下了!

他顯然心情不錯,麵帶微笑道:“那麼……就這般的定了,隻是……封什麼國公好呢?陳氏,可是出自孟津嗎?”

…………

第一章送到,求支持。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