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潼雖然作此感慨,但也並沒有要折辱欽陵兄弟的意思,偶然生出了這樣的感想,主要還是對他們大唐往年的國力強盛充滿了暢想與期待。
往年的大唐,對外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乃是天下諸國共同的宗主,周邊諸胡無敢忤逆。無論各自國中擁有著怎樣的權勢地位,可一旦進入了大唐境內,也都要殿中侍笑、持戈宿衛,這才是天可汗該有的威壯氣象。
如今在李潼統治下的大唐,也將要再次走上對外開拓的道路,所以心中對於祖輩們的榮光也都充滿了追念與敬仰。如今的他,自不敢誇口能夠超越祖輩們所達成的功業,但能儘自己所能做到最好,也可以稱得上一句俯仰無愧。
聽到聖人講起他兄長曾經入質宿衛的舊事,讚婆也並不覺得這是一樁羞於啟齒的醜事,同樣也感慨道:“家兄也常有追念並歎言,當年的太宗文皇帝、高宗大帝,俱君臨天下之一代明主,恩威並不拘於華夏,遠覆四夷,斷事公道,行賞分明。當年能入朝捐此微力、以供策用,實為畢生之大幸!”
李潼聽到這話後則微笑道:“百人則有萬欲,公道自在人心。朕今臨位,自不敢妄誇能夠豔越先人,唯恪守帝範、祖訓不違,至於應時的人情事機,也隻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此身。諸方若恭謹不悖,大唐自有國禮相待,但若因朕少君當國而妄生輕狂之計,我大唐自創業以來,幾時都無懼邊釁!”
讚婆聽到這話,眸光略有閃爍,從見麵到現在,他總算感受到這大唐聖人性格中的一個缺點,那就是太過剛猛要強,哪怕在簡單的言語中,都不肯屈意於人。他剛才這一番感言,倒也沒有什麼彆的深意蘊藏,但這位聖人也即刻便強言回應。
不過這一點,倒也談不上是什麼嚴重的缺陷。尋常民家兒郎尚且恃於筋骨之壯而血氣方剛、年輕氣盛,更不要說一位執掌大唐這種龐大帝國的帝王。若連這一份壯氣都無,又如何能懾服群眾?
但除了秉性強硬之外,讚婆也從這番話中聽出眼前這位皇帝陛下並不僅僅隻是單純的狂妄氣盛、目中無人,尤其那句“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自身”之語,更讓讚婆認識到大唐聖人的練達機敏。這種深諳世故但又不損壯氣的言語,他們國中那位讚普便絕對說不出。
而這一番話語,也讓讚婆有些懷疑對方是不是已經知曉了他接下來準備的說辭?並下意識望向了葉阿黎,但見葉阿黎隻是癡望著聖人側臉、對餘者都不太關心的樣子,心裡便暗暗搖了搖頭。
葉阿黎這女子雖然不失倔強與精明,但用心隻是偏在狹處,並不具備大局情勢的判斷能力。
隻看過往多年,她隻能憑著琛氏殘餘的勢力略作自保,卻不能善用這一份力量去尋求結盟,最後落得一個淪落遠邦、不容於家國的下場。如果不是東域之地對大唐還有極為重要的戰略價值,葉阿黎想要保住目下的處境待遇隻怕也難。
隨著宮人們將餐食一一傳遞上來、內教坊音聲人們也魚貫登殿,讚婆便將心中這些雜念暫時按捺下來,率先舉杯為祝道:“前唐國驪山講武、宣威內外,外員雖無幸與席列觀其事,但東行一路,沿途亦多有聞當時盛況。今且借佳釀一杯,為聖人賀此盛事。”
李潼聞言後也端起案上的酒杯以作回應,並直接的一飲而儘。他自然聽得出讚婆言中意思,無非你就算不請我們,但也不能辨認清楚那些列席觀禮的胡酋們究竟是人是鬼,當中有人早將內中的詳情一一彙報給了我們。
“三時務農、一時講武,本我中國古禮舊俗。朝廷作此計議時,本是無預外賓,隻在國中講練。無奈四方賓仆請進之意甚為熱切,所以簡備諸席,勞使一程,宣見禮事。”
杯中酒一飲而儘後,李潼才又笑語道:“兵者大凶,雖大國之體亦需慎用。諸方觀禮之眾能夠道途勤傳,將所觀聲勢宣及四夷大眾,這本也就是禮之教義所在。但能憑此威風震懾宵小、不敢妄生邪念祟計,朝廷也並不會強使甲兵、勞民傷財。”
講到這裡,他先是頓了一頓,接著便又說了一句讓讚婆聽到後險些將嘴裡的酒水都給噴出來的話語:“大美政治,維係不易。大唐所以能有此莊重大體,也因立國以來,便一直深持德義服人的大計。”
讚婆聽完這話後,喉頭抖了一抖,才將口腔裡的酒水生咽下去,並忍不住抬頭望向皇帝陛下,見他說這話的時候,也是一臉的認真嚴肅,似乎真不覺得這話有什麼問題,於是對這位聖人的認識不免更全麵了幾分。
滿口胡言亂語,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本領,但能把胡話說的這麼坦蕩,一副理所當然、不容置疑的樣子,那就絕對是一種天賦了?
大唐以德服人?說這話的人不覺得虧心,那真是欺負乾陵中那諸國蕃長石像沒長嘴巴!講到侵犯彆國、打壓對手,他們吐蕃跟大唐相比,真的還隻能算是一個小學生,原來這樣的行為,叫做以德服人!
拋開心中這些念想,讚婆又忍不住說道:“上兵伐謀,但能收得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奇效,也的確可以稱得上是兵家上計。聖人立心用意,也的確是讓人欽佩有加。但外員生在荒土、長在胡鄉,也知諸胡之中確有癡愚難化之類。甚至聽說今次禮中,便有員因此觸怒聖人,讓聖人仁態略損、殺之泄憤?”
李潼知其所言乃是他殺回紇首領嗣子伏帝匐一事,對此也並不掩飾,隻是歎息道:“若人間處處皆善土、內外俱良人,又何須刑賞之判、教化之功?教而不善,投以極刑,這談不上有損仁態,唯有懲惡如仇,才是對世道在庇之眾真正的仁慈。”
講到這裡,他又不無深意的望著讚婆笑語道:“日前你國王使入宮請辭,同樣也言及此事。並以此擬情,講到南蠻諸詔之事,並請借道西康。”
“竟有此事?”
讚婆聽到這話後頓時一驚,忙不迭疾聲發問道,片刻後才覺得有些失態,又有些尷尬的乾笑一聲,繼而說道:“南蠻諸詔雖我國屬,但久失臣道,家兄念及此節,亦常懷恨。唯因如今西康不屬我國,兵道行進並不通暢,不敢冒昧請告,所以隻能暫忍忿情。國使有此請求,也在情理之內。若聖人能惠助此計,我兄弟亦感激不儘。”
終究是老家夥更老練一些,如今吐蕃君臣之間的矛盾與對峙氛圍,較之早年還要更加的深刻激烈,但讚婆仍能保持克製,遠不像他侄子那樣暴躁、竟然直接在長安城中便與國中使者鬥毆開片兒。
當然,讚婆這一番掩飾倒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實際意義,無非是提醒李潼,噶爾家族畢竟源出吐蕃,若真生存空間被繼續壓縮、走投無路之際,最大的可能無非是重返吐蕃治下。這對大唐刻意製造分裂,讓吐蕃長期處於內耗中的大計無疑是不利的。
“西康之國,本就得自吐蕃。今作如此請求,於情於理,我都不該拒絕。但我卻擔心,這番借道真意未必如此單純。況且西康得來時本是一片荒蕪廢土,如今朝廷數年經營,已成川西美鄉,怎忍刀兵過境、大壞祥和?
你國君臣若隻憑一番空言便借我西康,怕是不易啊。雖然兩國故誼修新,論情而不論利。但下員寡識,未必有此堂堂計議。為我國中情勢不亂,借道之事,仍待商榷。”
見讚婆隱有欲言又止的糾結,李潼便又微笑說道。
“那依聖人見,國中真意為何?”
讚婆聽到這話,頓時忍不住發問道,繼而便自知失言,這是他國中大計,但有些微交流,又何必去問國外之人。於是他便又乾咳兩聲,繼而又問道:“鬥膽請問聖人,如何才肯借道?”
親,點擊進去,給個好評唄,分數越高更新越快,據說給新筆趣閣打滿分的最後都找到了漂亮的老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