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3、1004節 開國勳貴,與國同休!(1 / 1)

葬元 武獵 2109 字 24天前

最後,五等爵位共封二百四十人,兩等勳爵共封一百二十人。這加起來,大唐開國勳貴剛好三百六十人。

開國勳貴,全部世襲罔替!

最算最低的七品雲騎尉,也能代代世襲。不過,按照的規定,世襲者必須要經過基本考試,不合格的,不予襲爵。另外,失貞叛道者,輕則降爵遞減,重則革除爵位。

從一品國公到七品雲騎尉,這三百六十人就是與國同休的勳貴階層。他們的薪俸由皇室支給,不走國庫。這樣就保證勳貴階層牢牢和皇室綁在一起,成為皇室最核心的基本盤。

這個數量,多不多呢?

可以說,大唐的世爵數量,比明朝少得多了。

明朝世襲罔替的可不止公侯伯三等爵位,光是世襲罔替的都指揮、指揮使、同知、僉事、千戶官、百戶官等,就何止千人。比如戚繼光,就世襲六品四品僉事。

認為明朝世爵少,純粹是個誤解。明朝開國世爵不但不少,還是曆代之最。很多人認為明朝開國世爵少,那是因為隻計算了公侯伯,沒有計算伯爵以下的都督,指揮使等世職。

除此之外,明朝世職的增加也很快。

因為明朝還有一個不小的世職體係:朝天女戶。

明朝受元朝影響不小,比如殉葬製度。而為皇帝和太後殉葬的女子,其家屬被稱為“朝天女戶”。殉葬宮女的父兄,都要封賞世襲罔替的世職,最小的也是百戶官。

截止正統帝廢除殉葬製度,朝天女戶總有數百戶,這又增加了大量世襲罔替的職位。

這麼多的中低級世爵,也是要俸祿的。明朝不光要養龐大的宗室,還要養數量巨大的世爵。

明朝的財政壓力可想而知。

李洛和崔秀寧充分汲取了明朝的教訓,爵位製度就先進多了。

首先,除了越王李律等三個開國親王是世襲罔替之外,從二代之君開始,後世所有皇子不一定都能封親王,可能隻封郡王。而且,原則上一律爵位遞減,不像開國親王那樣世襲罔替。

除非,能分封到海外做諸侯國君。

從這個意義上講,後世一個等閒皇子皇孫的爵位,還沒有一個世襲罔替的開國公候爵位值錢。

這種爵位製度,能將宗室和功臣貴族的俸祿開支控製在很小的範圍之內,不會影響到國家財政,也不會太影響皇帝內庫。

眼下所有功臣世職,不過三百六十,就算後世緩慢增長,幾百年後也增長不了多少,五六百人頂天了。

那麼,大唐勳貴的待遇如何呢?

一句話概括,不如先秦兩漢,強過唐宋明清。

大唐土地國有,任何人隻有使用權,勳貴當然沒有封地,但是有封邑。

封邑也就是莊園爵田,世代擁有使用權。但是不能像封地那樣封君可以自成小國。

封邑上的勞動力,主要是朝廷分配的官奴,勳貴有使用權和管理權,卻沒有任意處置的權力。

如此一來,既保證了勳貴的經濟利益和地位,又限製了他們,讓他們無法擴張土地,壟斷田畝。

為了不把勳貴宗室當豬養,還規定他們可以自由出仕。通過科舉、報考學宮、從軍、選充侍衛等方式做官,而且有官職或有功者優先襲爵。

勳貴還有一項重要的職責,那就是必要時率領家兵護衛天子。平時監視地方的吏治和道治教化,作為國民的禮儀典範,但不能乾擾地方政務軍務。

同時所有勳貴的家政家風,也受到地方官員的監督。

三百六十人名開國勳貴,超過八成是江華和海東時期的元從。不到兩成是起兵後加入李唐陣營的。

這充分說明,光跟對老板還不行,還要跟的早。

沒有爵位的人,小有功勞的也都升官提銜。就算沒有功勞隻有苦勞的,也都有賞賜。

朝廷上下,滿朝文武,可謂皆大歡喜。

天下一太平,立功機會大減,爵位數量也很難增長了。

不過,接下來天子的一些很特彆的封爵,讓百官都有些愕然。

就是念聖旨的吳鎮樓,念起來也有點神色不自然了。

“…是以草木山川皆有靈哉。今封昆侖山為華夏神聖太皇;封黃河為華夏慈聖太後。”

這也就罷了,封昆侖山和黃河為華夏太皇和太後,其實還不奇怪。

奇怪的是,陛下竟然還封了皇後陛下老家青州嶗山墨水河彎的一顆銀杏樹,封那株銀杏樹為參天公。

但是,彆說一棵銀杏樹了,就算一株草,陛下要封為參天公,那就是參天公。

陛下乃天降聖人。陛下這麼做,自然有陛下的道理。

這一道聖旨,倒是提醒了有心人。

晉爵大朝會結束了,李洛宣布退大朝,改為常朝。

五品以下官員出宮,五品以及五品以上,又離開大朝會專用的含元殿,來到召開常朝的宣政殿。

常朝又開始了。

首先華池鄉侯、鴻臚寺卿李簽出列奏道:“啟奏陛下,古來天下一統,天子多要封禪泰山。今陛下再開天日,功莫大焉,微臣請聖駕東巡,封禪岱嶽。”

韋素也出列道:“大鴻臚之言,善哉!陛下之功業,遠邁秦皇漢武,當此之時,應該東巡封禪了。臣請明年春,東巡封禪。否則,天下人不忍陛下之謙。”

群臣紛紛出言附和,認為要是陛下不東巡封禪,那就太對不起自己了,百姓們都覺得不忍心。

李洛摸著小胡子,冠冕上的十二旈玉珠微微搖擺,“諸卿之心,朕豈不知。隻是,朕之功業雖能行封禪之禮,可朕數月前北巡,這東巡就暫作罷。中原和齊魯,恢複不過兩年多,可謂百廢俱興,東巡之事,還是過個三年五載再說吧。”

群臣還以為天子客氣,再三懇請,而皇帝“終不允”。

不是李洛不喜歡封禪,而是他這些年就像馬上天子一樣東奔西走,在京的日子實在不多,真的有些累了。

“眼下有兩件大事,朕才最為關心。”李洛說道。

“這第一件事嘛,還是賦稅。馬上就臘月了,洪武六年眼看就要翻過去,朝廷的收入,財部該是心中有數了吧?”

財部尚書出列回答:“回陛下話,大概的數目是估摸出來了。可大唐地域廣大,這秋稅之統計,還有很多地方沒有遞交賬目。最快,也要等到臘月底,才能有精當的數目出來。以臣估摸,洪武六年的國庫收入,比洪武五年略少。”

李洛皺眉:“這是為何?今年年景不差,應該比去年更多一些才是。”

財部尚書解釋道:“陛下勿憂,這也是有緣由的。年初朝廷遷入長安,使得很多大商戶,紛紛辦理遷入長安事宜,影響了他們的生意。而且今年西征打了半年仗,東西商路貿易大減,出入陽關的商隊隻有去年的三成不到。這兩個緣由,導致商稅比去年略低。”

“還有就是,之前南遷的河北河東百姓,今年開始北歸了。他們一時半會無法恢複生產,而河南的免費勞力又少了不少,這使得農稅也比去年略低。”

“再就是,今年大唐對波斯和大食海等地用兵,導致海貿受到影響,外國商船減少了大半,這瓷器、茶葉、絲綢、雪糖等大宗貨物滯銷,南海市舶司的關稅也大減。”

“最後就是,就是…”財部尚書期期艾艾,似乎有難言之隱。

李洛道:“大司賦但說無妨,最後什麼?”

財部尚書苦笑道:“這也是免不得的。因為太上皇駕崩,民間禁製嫁娶一月,禁止屠宰一月,禁止歌舞酒宴三月。這多少影響到民間的商事,商稅又少了一些。不過,這是國禮,萬萬省不得。”

李洛明白了,點頭稱是,“原來減少的主要還是商稅。農稅倒是沒怎麼少,那朕就放心了。嗯,等到下月底,就知道到底少多少。可不能少的太多,不然朝廷的支出就難了。”

財部尚書笑道:“陛下所言極是。國庫還欠著內庫的錢,怎麼也要三年內還清才是。”

“哈哈。”唐主樂了,“國庫內庫,本為一家。不急,國庫慢慢還,大內暫時還不窮。橫豎朕和皇後不要國庫的利息就是。”

群臣聽了,都是不由莞爾。

李洛端起龍案上的茶喝了一口,“再說第二件事,西域。大司馬,西域戰事,你給諸卿說說。”

“遵旨!”

都烈出列說道:“最新戰報,嗯,那也是兩三個月之前的事了,這裡海太過遙遠,消息傳回的也慢。”

“大唐占了裡海東岸和半個波斯。江太尉和陳太尉,以及武岩所部,在河中會師之後,再次兵分三路,扼守邊界,消化新土。”

“幾個月打下來,波斯元軍損失慘重,元廷雲南王再次被擒獲。北邊嘛,元軍一心保存實力,不與我軍決戰,倒是讓乃顏率主力逃到西邊去了。”

“主要戰果是,俘虜了三十來萬西域團練鄉勇。他們都是西域蒙漢領主動員起來和大唐打仗的,盔甲軍器都很少的烏合之眾,卻在元軍蠱惑下攻打王師。如今做了俘虜,剛好補充朝廷的官奴。”

聽到這麼多俘虜,很多人眼睛都亮了。

三十萬啊!

都烈繼續道:“北方以烏拉爾山和蒙元為界,中部以裡海和蒙元為界,南部以厄爾山和鹽漠為界。這些地名,皇後陛下親製的圖上都有標示。”

“這海上麼,鄭太尉的水師占了波斯海灣,隔著海峽,西望大食。水師繳獲了元軍三百多艘新造的戰船,又牽製了雲南王的兵馬,戰果很大。”

“這些消息,你們大概也都知曉,陛下讓俺說的分明,主要是說給相公們聽,起碼相公們也應該知道,我大唐的邊疆界域,如今到了何處,該如何治理。”

“陛下。”都烈又對李洛舉起玉笏,“我大唐和蒙元以裡海為界。可裡海很大,這海中的水域…”

李洛淡淡說道:“那還用說?裡海水域,當然是大唐的。所以,不是以裡海為界,是以裡海西岸為界。文太尉以為如何?”

文天祥笑道:“陛下聖明,正該如此。臣看地圖,這裡海當真不小,要是占了水域,放一支水師,就能東西南北照應,可抵十萬陸師啊。”

“趁著元軍新敗,水師儘墨,大唐應該搶先在東岸造船,組建裡海水師。”

“文先生之言,總是深合朕意。”李洛頷首,“大司空,即刻組織船匠,去西域裡海之東,搶先建造戰船。裡海事關重大,沒有水師勢必不成。”

“遵旨!”工部尚書領命。

李洛說完了水師,又提起行政規劃。

“之前朕曾有言,打下西域之後,設立四州。故北庭都護府設置為庭州;故安西都護府,設為安州;鹽漠之東的波斯,設為伊州;河中之地,設為河州。如此,我大唐再得四州,增民千萬。”

“朕也曾說,一定要再打一次怛羅斯之戰,還要打贏。可惜啊,怛羅斯已經成了大唐之土,這第二次怛羅斯之戰,卻是沒機會再打了。”

林必舉道:“陛下,新設四州,增民千萬。可西域地域廣大,也多是色目人。這治理起來,頗為不易。其他不說,光是地方官吏,就是一大難題。”

李洛深以為然,這也是他最在意的,“西域之治,首在人心教化。兵威懾其膽,教化收其心,西域方能長治久安,永為華夏西疆。”

“翰林院擬旨,令穆州牧金岱和金輪法王八思巴,調集密宗僧人兩萬,去西域傳法,普渡眾生。令這西方世界,再沐佛光。”

翰林院司院使牟巘忍著笑意領命道:“遵旨!臣這就擬詔!”

大家都知道,所謂西方世界再沐佛光是什麼意思。

“再擬旨,凡縣學秀才出身者,隻要願意去西域,便入吏部官籍,以正九品起步錄用!”

“凡各地官員,五品以下十品以上,願去西域為官者,立加三級任用!”

“凡去西域為官者,最多五年,便可申請東歸,優先擢用!”

ps:今天就到這了,好累,蟹蟹支持,大家晚安!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