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平倭(卅八)明軍策略(1 / 1)

大明元輔 雲無風 2123 字 24天前

漢陽、平壤明軍北撤回國整訓,此事是真是假?真倒是真的,隻不過整訓並非主要目的罷了,高務實此時調他們回遼東,目的很簡單:讓朝鮮延續壬辰年的失敗,等到了戰況危急、朝鮮主動請明軍救命之時再說。

這個主張在朝廷中引起過爭議,因為朝廷中下級臣工並不知道高務實的計劃,簡單的認為他此時不把尚且滯留在丹東的大軍派往朝鮮本就有些說不過去,居然還把原駐漢陽、平壤的守軍北調搞什麼整訓,至少這個時機就非常不合適。

要不是高務實在軍務這一塊的威望實在太高,恐怕就憑這一手,朝中就不知道要有多少人指責他胡亂指揮或者畏敵如虎了。

即便如他這般威望,也有人上疏指責他隻顧軍事、不顧宗藩之誼,換句話說就是沒有政治敏銳性,忽視了和朝鮮兩百年的友好關係。對此,高務實的回答是:“宗藩之誼若何,該員可曾問過宋應昌、李如鬆等?”

高務實之所以懶得正式自辯,其實也是因為這個決定有人背書:在命令下達之前,皇帝是舉行過文華召對的,而且在高務實的要求下,這次文華召對並不對外公布議題和討論結果。

事實上也正是在這次禦前軍議中,高務實說服了皇帝與諸位內閣同僚,堅持所謂宗藩之誼大不過宗藩之彆,即宗主就是宗主,天下間萬無宗主國大軍不能指揮藩鎮、藩王之兵的道理。

故,朝鮮既然不服皇命,那就讓他們吃點苦頭,以免又如前次一般分不清主從尊卑,連君君臣臣的道理都不明白。所謂恩威並施,即是如此。

宋應昌這次回到丹東速度很快,而且高務實許諾的加強和整訓也的確不是說說而已,戚金、吳惟忠等都獲得了補充,不僅換掉了損壞的軍械,還額外補充了部分偏廂車。

在前次的實戰中,明軍發現戚繼光力推的車陣對於日軍那種也有不弱火繩槍裝備的軍隊很有效果,可以顯著降低自身傷亡,因此高務實立刻要求顧養謙在薊遼趕製了不少,這次一並送來加強援朝大軍,戚金等也就都分到了應得的部分。

宋應昌到了丹東之後還發現一件事,李如鬆的直屬嫡係主力雖然都去整編了,但包括楊元在內的部分李家軍宿將卻帶著本部留了下來,他們仍然要在朝鮮再次作戰。

宋應昌很快明白,這是高務實故意的。這麼做的目的是一邊通過戰爭將這批李家軍宿將拖在遼東,給李如鬆有時間恢複實力、繼續保持李家軍整體的實力平衡;

一邊是李家軍既然投靠了實學派,那當然不能因為前一次那幾千人的損失就全員溜號,接下去該他們出力的地方還得他們上,彆想趁機偷奸耍滑。

當然,伐元之戰勝利之後九邊防務體係變動,九邊兵力相比此前要吃緊一些,朝鮮這邊還是需要遼東軍出一把力的原因大概也是有的。

總之這一次兵力彙總之後,不算陳璘所統帥的水師方麵,僅麻貴統帥的援朝大軍全軍就有一共十萬零七千人,兩倍於第一次援朝。看得出來,這一次高閣老是要徹底解決朝鮮問題了。

宋應昌覺得有些慶幸,得虧了自己是實學派中之人。否則前次打成那樣,沒有完全達成戰略目的將日軍趕下海,大軍內部還鬨出南北軍矛盾,那自己大概率是要負罪回國接受懲處的,現在高閣老依然堅持用自己為平倭經略,這是莫大的信任。

他心中暗暗下了決心,一定不能辜負這份沉甸甸的信任,每一場仗都必須打得小心謹慎,萬萬不能再出紕漏了。好在根據以往的經驗來看,麻貴雖然也是勇將,但至少比李如鬆的風格要穩健不少,這次應該不會搞出第二個碧蹄館之戰了。

宋應昌可能不知道,他的想法與麻貴竟然也不謀而合,隻不過雙方的出發點倒是略有不同。

前次伐元之戰後論功行賞,除了高務實作為整個戰爭的全局策劃者和總指揮得到了最高程度的封賞,直接一戰獲封侯爵之外,以下便是戚繼光獲封伯爵。除了他們二位,其餘有功人員的封賞就“平平無奇”起來了。

例如麻貴,最終論功時他排武將第三,僅次於戚繼光、李如鬆。但問題在於排在他前麵一位的李如鬆也隻撈到“敘伐元功,升一級,蔭一子錦衣衛指揮同知世襲”,另外再升授中軍都督府都督同知。

那麼很顯然,麻貴的功賞不可能超過他,實際上麻貴的功賞和李如鬆幾乎一模一樣,隻是最後的“中軍都督府”換成了“前軍都督府”,而都督同知換成了右都督——正一品的右都督當然高於從一品的都督同知。

不過,這樣的封賞可不是功賞倒置,而是麻貴資曆比李如鬆老,他此前就已經是都督同知了,這次要升隻能是右都督。

然而,戚繼光既然獲封伯爵,目前在軍中綜合考慮下來又最有資格接替戚繼光的將領恐怕就是麻貴,那麼麻貴自己當然也會有些希求“進步”的想法。

武將要“進步”,最穩妥的就是憑借戰功獲封,但戰功不是想有就能有的。先都不必說打不打得贏,你至少首先得有仗可打才行,而這有仗可打……那不就得指望高閣老器重栽培?

現在高閣老的器重栽培已經就位,麻貴當然更想打好這一仗。而且從某種程度上而言,這次援朝第二仗著實非同小可,不僅出兵超過十萬,而且有一個關鍵點是不同於前幾次在高閣老麾下作戰的。

前幾次高務實用兵出兵人數也很多,他本人自然也是以文官身份統兵,但有個相對比較特殊的情況就是,高務實帶兵時手下的總兵們互不統屬,朝廷或者說皇上並不在這一群總兵中指定一位提督統管軍務。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麼做是為了讓高務實更好指揮,當然也意味著皇上認為高務實本人就能統管軍務,不必另外從總兵裡挑一位出來。然而在朝鮮的作戰卻不同,前一次有李如鬆提督援朝平倭,這一次則換成了他麻貴。

總兵可以做提督,但提督未必一定得是總兵,例如高務實上次平定西北的時候,就是以文官身份提督西北軍務。故而可以這樣說,麻貴還是頭一回提督方麵軍務,這是一種資曆,也是一次莫大的機會。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他打得好,參照目前皇上和朝廷對朝鮮戰事的重視程度來看,恐怕也有機會撈個伯爵當當。

前文曾有詳述,大明早年武將封爵容易而文官甚難,到了後期則反過來了,變成文官依靠軍功封爵的還能找出幾個,武將封爵的拋開上次的戚繼光之外卻隻有一個李成梁——甚至李成梁一開始還隻是流爵,是後來再有了其他功勞才積攢成世爵的。

也就是說,武將封爵反而比文官依靠武勳封爵更難了。那麼在這種大環境下,如果他麻貴也能趁著此次援朝之戰的機會撈個爵位,那可就真是光宗耀祖了,也讓“東李西麻”真正變得名副其實。

有了這樣的奮鬥目標,麻貴雖然按照高務實的要求尚未南下進入朝鮮,但卻已經做足了準備。

他不僅親自檢驗了各部武器裝備、後勤糧餉等配備,更是時刻不曾放鬆訓練備戰,還從被調來他麾下的遼東軍口中詳細問明了朝鮮的山川形勢等相關事宜。另外,對於日軍方麵的情況,他更是著重了解、研究,針對日軍此前的表現,做出了好幾套戰爭預案——這是多年來跟隨高務實打仗學來的。

這種戰前預案在南疆早已普及,因為南疆的各大警備軍都已經有了參謀部的正式編製,但在大明軍事體係中暫時還不曾推廣。

大明這邊的改革到底不比南疆,可以由高務實一言而決,大明朝廷的改革一貫有賴於高務實本人的地位提升,此前他還搞不了這種在全軍上下直接改革製度的大事——祖製嘛,雖然高務實也改過不少,但總體而言想要繞過去也是需要前置條件的。

現在宋應昌來了,這是實學派的自己人,所以麻貴也沒什麼顧慮,直接拿著幾個預案就去給他看。

宋應昌一個一個認真看過,驚訝道:“為何這些預案全都是在朝鮮幾乎全境淪陷的情況下才開始算的?”

麻貴輕咳一聲,道:“這個……是侯爺的意思。”

“啊……”宋應昌眼珠一轉,試探著道:“侯爺這是故意要整朝鮮?”

麻貴忙道:“侯爺高瞻遠矚,豈是末將能深解其意的?不過前次作戰朝鮮爭權乾涉之舉確實令侯爺頗為不滿,此番若說是借日軍之手敲打敲打朝鮮,末將覺得也是情理之中、理所當然之舉。”

“敲打朝鮮誠然必要,不過……真要敲打得如此厲害,讓朝鮮再一次近乎全境淪陷才足夠麼?”宋應昌有些擔憂地道:“做到這個程度,敲打肯定是敲打夠了,但豈不是也加大了我軍光複的難度?

而且,前不久我還聽說朝鮮王將鹹鏡道等地的一些礦山開采權賣給了京華九十九年,若是任由朝鮮全境淪陷,那這些礦山又該怎麼辦?”

麻貴道:“這些問題侯爺倒是並未提及,不過依末將來看,那些買賣才剛剛談下來,京華做事就算再快,現在也不可能就已經動工了,所以應該不至於會有什麼實質性的影響。”

宋應昌想想也是,稍稍放心了一些,但又問道:“那麼從軍事角度來說呢?鹹鏡道方麵大多都是山地、樹林,上一次日軍是由於要收縮戰線力保漢陽,這才將加藤清正調了回去,主動撤離了鹹鏡道。

那麼這一次日軍萬一吸取了教訓,死守鹹鏡道不肯退縮,那麼先不說幾座城池好不好打,至少在那深山老林裡行軍就很不容易了——畢竟我軍炮兵、騎兵遠比日軍要多呀。”

現在這個年代,炮兵機動力是個大問題,就算京華改進了一些炮車結構,但總趕不上後世的機械化,甚至比一戰乃至近代戰爭時期的馬拉大炮也要更加慘不忍睹一些,如果真要搞一支明軍大兵團帶著上百門大炮在山溝裡打轉,那還真是個大問題。

相對而言,騎兵雖然有“逢林莫入”之說,但隻要有路存在,好歹還是能走,而朝鮮怎麼說也是有官道的,不至於讓他們鑽樹林機動,總比炮兵部隊好辦。

不過麻貴聽了這話卻笑起來,道:“這一點經台倒是不必太擔心,首先日軍在鹹鏡道就算要堅守,其能派駐的兵力也必然有限;其次我軍也不必非得親自去處理鹹鏡道的日軍。

按照末將的計劃,我軍主力隻要如前次李總戎的打法,由西線一路南下即可,不必去管鹹鏡道的事,那邊的戰事交給女真聯軍去辦就好。”

“女真聯軍?”宋應昌深吸一口氣,遲疑道:“真要讓他們單獨負責方麵之戰?且不說朝鮮一直反對女真出兵救援,就算朝鮮不反對了,我看這女真聯軍的首領必然是努爾哈赤,這恐怕也……麻提督,你應該知道侯爺對此人是相當提防的。”

“不錯,經台所言句句在理。”麻貴先肯定了一下宋應昌,然後又道:“不過侯爺也說了,他就是想看看女真和日本交戰的結果。另外,侯爺雖然沒說,但末將總覺得……侯爺可能是不希望努爾哈赤閒著沒事做。”

“不希望努爾哈赤閒著沒事做?”宋應星細細品味了一下這句話的含義,緩緩點頭道:“我明白了,李如鬆所部頗有損耗,蕭如薰這邊的兵力又有很大一部分現在調撥到了你的麾下,這樣一來遼東的兵力算是下降到了近些年來的最低程度,此時讓努爾哈赤帶兵南下到鹹鏡道作戰,那他就不會有機會對我遼東本土形成威脅了。”

麻貴欣然道:“經台高見,末將也做此想。”

感謝書友“曹麵子”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Dr.徐嘉輝”、“雲覆月雨”、“曹麵子”、“KeyNg”、“單騎照碧心”、“日月不落夏威夷”的月票支持,謝謝!

PS:晚上臨時被通知在小區做核酸,差點耽誤更新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