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次北伐,明軍確實有兵不血刃的占領過草原上的城市,並可以稱為北伐期間的最大成果。尤其是燒毀了一些蒙古人儲存的糧食等戰略物資,算是有效延緩了蒙古人恢複實力的機會。
但也因為這樣的操作,讓原本勢力增大而相對溫和的東部派係衰落。哪怕暫時阻止了西部的瓦剌人東侵,也改變不了蒙古地區的西強東弱局麵。
而往後的明軍,就必須逐漸麵對那些在更惡劣環境下養成的對手了——後來土木之變中俘虜了英宗的瓦剌,就是西部蒙古。
朱棣北伐的真正目的,是對內而非對外。尤其是作為篡位者,他非常需要外戰勝利來彰顯自己的武功。拿最好捏的蒙古部落下手,自然是又方便又好用。
朱棣的大基地北平,也會因為這些遠征而獲得地位上的提升。方便了他後來提出的遷都政策實施。隨著皇帝北上,各種軍政管理部門也隻好常駐北京,在潛移默化之中,完成了遷都前的大部分鋪墊。
五次北伐的勝利也是朱棣在向內部宣揚:蒙古威脅在自己的努力下已經被平息。而且北元勢力也沒有徹底死絕,朱棣要在北京建立新都,不可能不考慮下北元複蘇的可能性。
所以,北伐還同時滿足了他的其他兩個策略:一是為北京附近建立相對安全的緩衝區;二是以天下安定為借口,逐步把邊境上的藩王們都遷往內地,解除他們對邊軍的控製。
這就是朱棣的五次北伐就都顯得“雷聲大雨點小”,最後看上去像是百忙一場的原因。
高務實從來沒有站在篡位者的角度思考過如何統治這件事,所以他當然會腹誹。以他的習慣思路,一直都是無利不早起,哪怕暫時虧本,也一定要有長遠的利益作為目標。
而且高務實還特彆喜歡雙管齊下,甚至多管齊下。就如同這次“漠南一盤棋”,他的目標其實就比布日哈圖分析的還要多。
首要任務自然是他得把土默特進一步掌握住。為此他不僅準備了大棒,更準備了胡蘿卜,現在大棒基本都已經亮相了,胡蘿卜卻還隻丟出一部分,後續的部分還需要看情況再給——升米恩鬥米仇的道理他是很清楚的,所以該給多少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但總之一句話,他現在手中還有牌可以打;
其次的任務則是,他要把察哈爾部儘量削弱。一切順利的話,自然是連察哈爾本部一起削弱,但他習慣於先考慮糟糕的局麵,所以他的基本態度是萬一局麵有變化,也至少要把察哈爾部的外圍勢力,如朵顏、泰寧等部大舉削弱,讓察哈爾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再次一級的任務則是借土默特之手間接控製鄂爾多斯部和青海土默特部,這個問題雖然布日哈圖心裡想到了但沒好當麵說,但也不必贅言了。
剩下還有一些小的順帶任務,譬如讓戚繼光檢驗一下車營的實戰效果,以此來判斷萬曆一式刺刀款火槍在列裝之後,能不能使用空心方陣戰術;
又譬如,考察一下李成梁對自己的態度,是願意合作,還是心生抵觸、陽奉陰違,這關係到他將來對李成梁的處理——朱翊鈞對李成梁雖說有些不滿,但其實也知道李成梁暫時沒有更好的替換人選。
所以,高務實就要判斷一下李成梁到底能不能繼續用下去,如果不用的話,要換誰來替代他;如果用的話,又能用到什麼程度。
高務實對於用人,在京華內部他可能比較重視忠誠這個屬性,因為京華屬於“私企”,一切大事都有他自己來掌總,他能保證大局不會出現嚴重問題,所以下麵的人更需要的是執行力,而不是什麼開創精神。
要開創精神,那也得等他老了,管不動了,或者不想費心了之後才會著重考慮,而現在麼……還不需要。
但對於大明這個國家層麵,他就沒有什麼“親賢臣、遠小人”這種想法了,因此國家層麵太過寬泛,他高務實縱然滿身是鐵,又打得幾顆釘?所以考慮用人問題的時候,首先要考慮的屬性是能力,其次是可控性——沒有忠誠一說。
對於這個家天下時代的國家而言,忠誠是一種很奢侈的屬性,尤其是因為孔子的某些觀點,如“親親相隱”的宗**理和家族製度思想,絕大多數的人都是把家族利益看得遠高於所謂國家利益的——因為國家利益在他們看來,無非是朱家的家族利益,那憑什麼我自己的家族利益要屈從於你皇帝的家族利益呢?
這個問題相當棘手,因為它實際上是個精神文化內核上的問題,幾乎可以說:隻要家天下還存在,這種思想就沒法斷根。
按照高務實的觀點來看,在實君政治下,這個矛盾是無可調和的。如果一定要保留君主製,那麼也必須進入到虛君政治體製,讓天下人覺得自己也是天下的主人之一,他們才會真正覺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句話目前還沒出現,因為那是顧炎武在清軍入關的背景下說出來的。
但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如同一家公司,老板就一個,員工拿死工資,也沒有什麼績效獎勵,也沒有什麼股權股本,更談不上分紅,那你怎麼可能指望這些員工能把公司利益看得重要起來?
他自然是想方設法利用自己在公司的地位、權力來為自己謀私利——私利多好啊,公司又不是我的,虧本也是老板虧,我急什麼急?哪怕公司玩熄火了,大不了我跳槽就是了,老子一身的本事,在哪乾不下去?
放在國家層麵,漢奸就是這麼產生的。
所以,績效獎勵必須有,不然大家都是混飯吃,自然乾得越多虧得越狠;分紅也得有,不然沒有自己一份利益在裡頭,誰也不會把公司的利益當回事。
國家層麵的績效獎勵現在倒也是有的——升官封爵留美諡,這都可以算作績效。
但國家層麵的分紅,顯然是沒有的,比方說如果大明現在征服了蒙古,請問普通人除了心裡牛逼一下“我大明威武”之外,他能有什麼直接的好處麼?朝廷能給他發一兩銀子賞錢嗎?顯然沒有,所以在普通人看來,這跟他們一點關係都沒有。
當然,邊境的普通百姓可能會理解得稍稍深刻一點,至少大明一旦征服蒙古,他們就不必擔心蒙古人時不時南下搶掠了不是?
為何山西、陝西等地現在幾乎成了高黨的“基本盤”?除了早前高拱作為北榜士子出身的官場領袖很早就拉攏了晉隴地區的大批官員之外,根本原因就是高拱的俺答封貢政策讓山西、陝西等地免受戰亂之苦,地方經濟得到了恢複和發展,無論官員還是平民,都在其中受益了。
還真以為北方領袖就一定能穩住北方的基本盤?那皇帝是鳳陽人,是不是就隻有鳳陽人支持他了?天真。
高務實在南方的開拓為啥遠不如在北方順利,十多年下來,京華的基本盤依然在京畿、河南等地?無他,利益罷了。
他在北方的產業,拉攏了大批勳臣,又通過京華的供鐵、供煤以及掌握天津港,乃至蒙古互市及商道等優勢,跟一些官僚資本拉上了關係,所以他在北方可以橫行無忌,誰都得給他高某人幾分薄麵。
而在南方,由於買地不如北方方便,而且建廠開礦什麼的又怕沒有官麵上的照顧,所以推進起來就很困難。
隻有當他能夠帶領南方的勳親貴戚和官員、商人們一起發財的時候,他在南方的發展才會變得順利起來,而這隻能寄希望於南洋戰略的順利展開,通過海上貿易來拉攏人了,所以現在根本急不來。
正是因為人人都會考慮私利,而他又不是皇帝,不可能代表皇帝給李成梁分紅,所以才要考察李成梁的態度,這實際上是一種試探價碼的行為:我需要你李成梁聽我的,就看你李成梁開什麼價了。
高務實肯定不能接受李成梁如曆史上那般,幾乎把整個遼東搞成了他的獨立王國——當然,這個“獨立王國”並非說遼東屬於他個人或者他李家一家,實際上後來的所謂“遼東將門”,就是李成梁搞出來的,他們才是遼東的真正統治者。
按照高務實的想法,你李成梁想把自己打造成大明的遼東戰神無所謂,你想給自家以及自己的屬下搞點利益我也能接受,但你把遼東看做是你李家以及部下們的後花園,誰都不能動你們的利益,那就不行。
因為遼東一旦生變,你遼東自己又單獨解決不了,還不是要整個大明給你們輸血?憑什麼朝廷在遼東事務上得事事被你們牽著鼻子走?
最後,高務實還有一個附帶任務,就是撈聲望——蒙古這個兩百年的大患,我高某人一出手就給大明解決了一大半,之前質疑我不過憑三伯餘蔭混上位的人,現在總該沒話說了吧?朱翊鈞接下來再要重用我,你們也沒話說了吧?
同時,這還是穩定高黨內部的一件大事:高拱去世,郭樸致仕,不代表我高黨青黃不接!
----------
感謝書友“陰天好心情”的月票支持,謝謝!話說這兩天少更一點,我覺得我腦子都清晰多了!
親,點擊進去,給個好評唄,分數越高更新越快,據說給新筆趣閣打滿分的最後都找到了漂亮的老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