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中勳貴們對大閱興趣不大,因為不管閱不閱,他們的官位基本都是固定的——就在五軍都督府裡麵來回打轉。
人,一旦沒有了向上的欲望,也就沒有了進步的動力,此事自古皆然。
但兵部對大閱這件差事卻是相當重視的。在眼下這個基本可以算得上承平的年代,兵部要撈點拿得出手的功勞可不容易。
薊鎮那邊,董狐狸什麼的,早就被戚繼光教訓得夠了,現在已經很少往薊鎮這邊來。
雖然迄今為止,戚繼光因為以步對騎,加上朝廷“西懷東製”的總戰略,他也很難給對方毀滅性的打擊,但是有一個問題不能忽視。
蒙古人早就失去了什麼“再奪中原”之類的雄心壯誌,南下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搶掠。既然如此,搶不到東西,還總有損失,這種虧本仗在蒙古人內部當然也是不得人心的,蒙古首領們也不傻,當然就不肯多乾。
但戚繼光老實,不代表李成梁也老實。
戚繼光的風格是,隻要你敢來,我就堅決打回去,打到你不敢來為止。
李成梁的風格是,你來任你來,來完我再去打你,守土什麼的不是關鍵,關鍵是我要軍功。
所以這樣一來,戚繼光這邊現在幾乎沒事做了——對方不來,朝廷又沒有讓他打過去的意思,他一個規規矩矩的武將,可沒有膽量跟高務實那樣“擅開邊釁”。彆說萬一打輸了肯定是一長串的人頭落地,就算一如既往的打贏了,估計也一樣保不住腦袋。
戚繼光撈不到仗打,兵部想撈點功勞也就隻能眼巴巴望著遼東了。
與之相對應的則是遼東的李成梁,李成梁這人很會來事,蒙古人去遼東搶劫,李成梁五次截擊大概隻有一次能夠準時堵住對方,然後將對方逼退回去。
但是,剩下的四次他必然會窮追不舍,一直深入蒙古境內,把人家大殺一場,至少撈兩三百個蒙古人的首級才肯善罷甘休。
大明一貫是以首級論軍功的,這樣一對比,結果就是怎樣呢?
一看戚繼光這邊的戰績:蒙古某部三千餘騎進犯,薊鎮總兵官戚繼光督兵迎敵,擊潰來犯之敵,該敵敗走,是役陣斬夷首十五級,奪馬五十三匹,騾二頭,器物三百六十九件。
再一看李成梁這邊的戰績:夷酋某某等,數遣零騎侵邊,複糾眾千餘從永奠堡入犯,總兵官李成梁督兵追擊之,斬級七百五十有奇,擒獲一百六十名,且殲其酋首八人,夷其堅巢數處,所獲馬匹夷器甚多。
一邊戚繼光擊潰來敵三千騎兵,沒有讓人進入邊關之內,大明百姓未損一人,民財未失一文,但因為隻拿到十五顆人頭,結果朝廷這邊一計算,兵部也隻能按照規矩賞錢,另外皇帝額外賞戚繼光銀三十兩。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另一邊蒙古人一共就千餘騎,李成梁早沒應對,等人搶夠了,突然殺出來,砍了七百五十多顆人頭回去邀功,朝廷一看,哇塞,大捷啊,賞!李成梁加寧遠伯!
可是,一千餘騎兵禍害地方的時候,大明百姓難道能夠隻死七百多個?這大明百姓的人頭丟了,找誰喊冤去呢?
軍人,擊殺敵軍自然應該,可首要任務難道不是保護百姓嗎?
但是大明的軍功祖製告訴你,不是這樣,因為保護了多少百姓,這個是沒法精確計算的,按這個搞的話,下麵的武將們一定會胡吹大氣,太不利於統計了,所以乾脆不算。
換句話說,不管你擊潰、擊退了多少敵人,隻要沒撈到敵軍的首級,這個軍功都是不作數的。
因此像戚繼光這種堅持拒敵於國門之外的打法,又是麵對清一色的騎兵,當然就撈不到什麼軍功了——人家就算被打死了,屍體也大多能被戰友給撈回去。
李成梁之所以很少帶領步兵出戰,就是因為步兵對他來說是個累贅,嚴重拖累了他斬首撈軍功的速度。
但現在,兵部偏偏隻能靠著遼東的一點戰功保持存在感了,這當然也不是兵部希望看見的,所以今年既然有大閱,那肯定要好好乾,讓皇上看一看咱們兵部也不是打醬油的閒雜部門。
八月初八,京營大閱。
天氣還有些炎熱,但京師已經熱鬨非凡,無數人湧出阜成門外遠遠地觀看這十年難得一見的盛舉。
皇帝的禦駕在大漢將軍們的護衛下穿過人群,引起陣陣山呼萬歲之聲,道旁跪滿了黑壓壓的人群。
不過,一身戎裝的高務實跟在皇帝身邊,卻有些撇嘴——京師百姓這“規矩”還不如廣西土司呢,山呼萬歲的同時居然還伸長了脖子朝皇帝望來。想當初黃芷汀在思明府出行,土民恭敬得頭都不敢抬,活像是在啃泥。
後世有磚家說明朝統治嚴酷,也不知道是跟誰比的,這大明的統治要論嚴酷,明明前比不了蒙元,後比不了韃清,哪就嚴酷了?跟皿煮時代比的嗎?
朱翊鈞看起來也不是很“威嚴”,而是麵帶微笑地左右打量,然後興奮地對高務實道:“務實,你覺不覺得,京師百姓對於一場大閱也是喜聞樂見的。”
那是,中國人有這個傳統啊,但凡有熱鬨看,甭管什麼事,哪怕是砍頭,他們都是喜聞樂見的。
當然,想可以這麼想,話不能這麼說。高務實笑吟吟地道:“皇上所言極是,京營是護衛朝廷、護衛神京的重要武力,能夠看見京營振奮,京師百姓自然欣喜異常。他們今日能看見這樣盛大的閱兵,都是有賴於皇上的聖裁宸斷。”
朱翊鈞笑得眼睛都眯了起來,看起來萬分愜意,但還是擺了擺手,道:“光是朕可不夠,聖裁宸斷什麼的,總得有個由頭,這事兒歸根結底還是你的功勞,要不是安南大勝,朕如何能為祖宗複九世之仇,乃至於有此盛舉?”
高務實在這件事上謙虛過無數次了,朱翊鈞卻總要提起,他不得不再謙虛了幾句,然後話鋒一轉,道:“皇上,前頭就是京營的陣列了,您瞧著有沒有覺得缺了點什麼?尤其是神機營那一片。”
朱翊鈞聞言一怔,下意識眯起眼睛朝神機營的陣營望去,看了半天也沒看出有什麼不對,頓時有些不自信地問道:“有什麼不對嗎?朕……好像沒瞧出來。”
高務實道:“神機營有槍有炮,但卻沒有刀鋒劍芒,看起來就少了幾分肅殺凜冽之意。”
“哦!”朱翊鈞恍然大悟,四下對比看了看,點頭道:“果然如此,不過神機營一貫是火器營,沒有刀鋒劍芒也是情理之中,總不能再給他們加配一把腰刀吧?那恐怕反而礙事。”
高務實道:“配一把腰刀那是不必的,不過根據這次安南之戰得到的經驗,臣給隆慶二式火槍設計了一個改良版,可以很輕易的在槍頭加上一截刺刀,臨敵之時,一旦敵人已經衝到跟前,來不及裝彈,又或者我軍大勝,正在全力奔馳追敵,無法停下來裝彈,這時便可以將刺刀套上,由遠程火槍手變成近戰刺刀兵,彌補了我軍火器兵缺乏近戰能力的缺陷。”
“哦,是這事兒,朕想起來了,幾年前你就提過這個構想,但你當時說鐵質還不夠堅硬,如果加裝一截刺刀的話,槍身和刺刀的強度都不能保證……怎麼,這個問題現在解決了?”朱翊鈞有些欣喜的問道。
這個問題當然解決了,要不然高務實也不會說。前世他小時候看過他爺爺在***時代留下來的一本土法煉鋼小冊子——這東西在那個年代到處都是,後來要不被人用來引火煮飯,要不乾脆就在廁所用掉了。
但高務實的爺爺是個鄉村教師,沒有燒書的習慣,就一直留了下來,高務實小時候也沒什麼消遣,家裡的一些書啊、冊子啊,但凡還有點意思的,都被他翻爛了。那本小冊子他也看過,不過那個時期已經沒有實踐的機會了,所以他也就囫圇吞棗的看了看,記得個大概罷了。
自從京華開始進軍鋼鐵行業,這本小冊子一直都在發揮作用,並且迄今居然還有一部分技術搞不定——這可真是為難人了,因為高務實弄懂理論不難,卻難於手癌以及某些細節記不清楚。
直到朱載堉被他請出山,兩人書信往來的合作之下,才解決了滲碳的問題。
眾所周知,鋼鐵的硬度主要由含碳量來決定,通常情況下來說,可以用一句最簡單的話來表述:含碳量越高,則硬度越大,但也就越容易斷裂;含碳量越低,則硬度越小,卻也就越容易拉伸。
可是,滲碳是一種很考驗科技水平甚至操作水平的活計,因為正常來講,滲碳必須均勻——比方說一把刺刀,其在製造的時候滲碳不均勻,那麼它的強度也就不均勻。萬一出現拚砍,含碳量低的那部分硬度低,就容易缺口;而如果是拚砍時碰上了重型鈍器,含碳量過高的部分又有可能斷裂。
因此,如何均勻滲碳,一直都是這好幾年來京華鋼鐵的重點研究項目。
其實古人也知道滲碳的重要性,隻是沒有形成理論,而是靠經驗行事。從考古發掘的含碳塊煉鐵器物來看,中國古代有意識的在鐵器中滲碳,大約始於春秋時期,其年代大約在公元前7至前6世紀,那個時期出土的器物中的碳很容易被測出。
在中國,古人有三種方法獲得低碳鋼、鐵,一是塊煉鐵,二是退火脫碳鋼,三是炒鋼,這個暫不贅述。
科技的進步並不是有個好點子就能馬上用出神效來,高務實提出的滲碳、滲氮、淬火等技術,在後世都是早就過時的垃圾技術,屬於“土法煉鋼”時期的水平。可是放在此時,京華那麼多大匠,忙乎了七八年也沒完全掌握——可以搞出來,但成品率不到三成。
最後還是朱載堉這位真正的科學巨匠出馬,通過無數次試驗,總結了一套詳細、複雜的流程,又為每個程序定下了嚴格的數據,這才把成品率提高到七八成左右,勉強算是值得投入生產了。
也就是到了這個時候,高務實才推出隆慶二式的改款。
實際上,這應該不能算是改款,而是一次換代。因為不光刺刀材料是新型高碳鋼,連槍體材料都換了。
所以,京華內部已經把這次換代的火槍稱之為“萬曆一式”。
之所以高務實還沒有決定要不要采用這個名稱,則是因為其在“火槍”本身的技術上沒有多大進步——依然是滑膛槍,沒有膛線。
不過,考慮到賺錢的必要性,高務實心裡已經準備同意下麵的要求,將之命名為“萬曆一式刺刀款”——換代嘛,技術進步了,材料更新了,價錢當然要提升嘍。
之所以找這個機會跟朱翊鈞說,也是出於這個目的。
畢竟,這玩意兒不能僅僅是京華自用——京華再牛逼,也就能裝備兩三萬支,哪怕強迫安南方麵換裝,由於高務實也不可能讓安南兵全麵換裝,所以頂多也就是五萬支的市場,單支利潤再高也很有限。
因此大明軍方這個市場才是大市場,如果大明的改革能夠繼續穩步推進的話,這個市場至少能達到幾十萬支,如果加上後續的戰損、換代等等,破百萬並不奇怪。
仔細地給皇帝介紹了一番,朱翊鈞笑嗬嗬地道:“既然你說得這麼好,到時候讓人把新式和舊式的產品各送一支給朕看看,另外也彆光給朕,讓兵部和京營、邊軍都參與一下,還有軍械局、兵仗局他們,也都看看,免得到時候又有人跳出來多話。”
高務實心頭暗喜,麵上卻不動聲色地答應了。
朱翊鈞又道:“還有,這個價格提高有點多,一支槍要二十四兩銀子,刺刀還要六兩,前後就是三十兩啊……朕記得佛郎機人的火槍都沒這麼貴,你們京華的那個……叫什麼來著?哦,成本控製,對,成本控製是不是有點問題啊?”
他眨了眨眼,湊近高務實一些,小聲道:“務實,你老實跟我交代,這火槍加上刺刀,成本到底多少?”
高務實苦笑道:“那個煉鋼技術才剛剛搞成功,成品率隻有七成,把這個算進成本裡麵,一支槍加一把刺刀,成本大概二十四到二十六兩,賣給朝廷的話,由於京華還要自己負擔一部分運費,大概能賺五兩銀子。”
朱翊鈞聽了倒沒有生氣,反而笑了起來:“這還差不多,我就怕你也跟有些人一樣,哭著喊著說沒賺錢……五兩銀子一把的利潤,嗯,不算少了,不過也還能接受。”
高務實苦笑著沒說話,朱翊鈞想了想,又問道:“那個成品率什麼時候能提高,到時候能不能降價,比如二十八兩能夠拿下?”
----------
感謝書友“沈楊”、“王孫疾”、“係統崩潰”、“書友160603215216589”、“@”、“係統崩潰”、“坐在小酒館門口”的月票支持,謝謝!本章4K3,過節,懶得分章了……
親,點擊進去,給個好評唄,分數越高更新越快,據說給新筆趣閣打滿分的最後都找到了漂亮的老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