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拱給自己一連放了三天假,既不上疏自辯,也不出而視事,除了呆在家裡做出“待勘”的模樣之外,沒有任何表示。
高拱的門生們也很安靜,一個個仿佛忽然都不認識自家師相了一般,各忙各的,絲毫沒有挽起袖子上疏論戰的意思。
劉奮庸、曹大埜二人心裡七上八下,覺得這種情況簡直就是煎熬,仿佛明知道要被人打,卻不知道對方會打哪兒一樣,整個人都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區區三天下來,這兩個人居然都瘦了一圈,開創了減肥新時代。
繃不住的人還不止劉奮庸與曹大埜,皇帝也繃不住了,連續下詔安撫,請高拱出而視事——但這裡有個麻煩,就是皇帝如果要求高拱必須出而視事,則通常需要先處置劉、曹二人,但是按照慣例,高拱必須先上自辯疏,皇帝才能根據自辯疏的說法選擇相信閣臣,然後處置劉、曹二人。
換句話說,高拱不上疏自辯,自己把自己關在家裡,那麼皇帝也就僵住了。但下詔催促高拱自辯也不合適,原因之前說過,一般隻有皇帝異常憤怒,對該輔臣嚴重不滿,才會下旨切責,要求輔臣自辯。
到底還是隆慶帝,既然繃不住了,麵子不重要,連續派出陳洪、馮保和孟衝前往高大學士府,請高拱自己上疏自辯——這樣一來性質就不同了,不是下旨,而是請求。
到了第四日,高拱總算還是給皇帝麵子,上疏自辯了。
“臣以涼德,謬膺重任,奉職無收,以致人言,引罪負慝,安敢置辯!但其中有上關大義、下關名節者,不敢不明其說。
前月聖體違和,臣與同官張居正日夜在朝,相對踧踖,至廢寢食,直待聖體就安,乃始還家。臣與刑部侍郎曹金舉行婚姻之禮,亦在聖體大安之後,其日月可按也。
東宮講讀,閣臣雖有提調之責,而隨侍左右,則會典未載,禮部未行題請,是前此所無也。臣等既不敢擅自入侍,而心不自安,所以有五日一叩之請,蓋於舊日所無之事有加,而非於舊日所有之事有減,其事例可稽也。
俺答款順,臣實與張居正為皇上始終謀畫,力讚其成,以少儘臣子報國之心。既屢荷溫綸嘉獎,重賜升蔭,臣等力辭,竟不敢居其功,而今謂臣功於己,此聖明洞鑒也。
自皇上召臣還閣,兼掌銓務,臣即慮操權太重,恐致顛危,去歲辭免數,皆不獲請,更蒙褒賚,臣乃感激恭承,竭力從事,至今春,複具辭疏,以皇上方在靜餋,不敢煩瀆,而今謂臣專權不肯辭退,亦聖明所洞鑒也。此皆上關大義者,臣謹述其實如此。
臣拙愚自守,頗能介潔,自來門無私謁,片紙不入,此舉朝縉紳,與天下之人所共明知。副使董文采資望已深,是臣推為參政,官僚必慎擇年深老成之人,而侍郎呂調陽皆是皇上日講官,不敢動。
侍郎張四維資望相應,是臣與張居正推為侍班官,乃謂文采饋金六百、四維饋金八百,果何所見、又何所間而不明言其指證乎?
隆慶四年,臣魯審錄,見路楷獄詞與律不合,擬在有詞,其後一年,法司擬作可矜,與臣無與。
臣家素貧薄,至今猶如布衣,時人皆見之,曾未被劫,則所謂劫去數十萬金者,誠何所據?
此皆下關名節者,臣謹述其實如此。至於其他指摘,與臣謀國之忠偽、執事之敬忽、用舍之公私、私怨之有無,皆昭然在人,天下自有公議,臣無容說也。但臣力小不足以勝重,望輕不足以服人,既經言官論列,理宜引退,幸持賜罷免。”
這道自辯疏,不僅把此前曹大埜彈劾的各項一一辯駁,而且最後來了個“臣力小不足以勝重,望輕不足以服人,既經言官論列,理宜引退,幸持賜罷免”,既是一種慣例所需的態度,也是一種對彈劾的回應。
皇帝等這道自辯等了三天,所以反應極快,高拱上午上疏,中午皇帝的慰留詔書就下來了:“卿忠清公慎,朕所深知。妄言者已處分矣,宜安心輔政,以副眷倚。不允所辭。”
皇帝所說“妄言者已處分矣”,還真不是開玩笑,因為在高拱的自辯還沒上的時候,皇帝就已經先寫好了對劉奮庸和曹大埜的處置,高拱的自辯疏一進通政司,皇帝立刻寫了兩道手詔,要求司禮監行文用寶,即可下發。
“劉奮庸妄言,降調外任。”
“曹大埜這廝排陷輔臣,著降調外任,有司宜從重嚴處!”
馮保拿著這兩道手詔,心裡有些惶惶不安,連忙趕往內閣找張居正商議——高拱閉門不出之後,內閣現在是郭樸和張居正輪流擬票,今日恰巧張居正執筆。
張居正拿到皇帝的手詔,麵上倒是沒有什麼表情,也不像馮保那般一副惶惶不可終日的模樣,反而安慰道:“馮公不必著急,皇上此舉,不過題中應有之義罷了。”
馮保稍稍鬆了口氣,但仍然麵色嚴峻,急急踱了幾步,道:“題中應有之義?張閣老,劉奮庸也還罷了,皇上隻責他妄言,降調外任這種處置,咱們也可以妥善安排,不讓他太吃虧。可是曹大埜怎麼辦?你看皇上手詔上的口氣,‘這廝’都出來了!不光是降調外任,而且是讓‘有司宜從重嚴處’啊,有司是誰?吏部!吏部是高拱的衙門!皇上又沒說降到什麼程度,這不得一擼到底麼?這個人算是廢了——他要是常人,廢了也就廢了,可他是你的徒孫啊!”
張居正露出微笑,擺手道:“一時挫折而已,不妨事。再說,他行此事的風險,我是與他有言在先的。”
馮保吐了口濁氣,無奈地道:“就算他能為大局著想,不因此有什麼怨言,可外人看了卻該是何等想法?”
張居正這次稍稍沉吟了一下,才道:“皇上的手詔畢竟隻是手詔,正式擬旨仍是內閣的首尾,把皇上的一時意氣之語去掉也就是了。”
馮保麵色嚴肅下來,問道:“怎麼改?”
張居正道:“曹大埜妄言妄議,降調外任。”
馮保皺了皺眉,有些遲疑:“皇上要是知道了……”
“無妨,這是秉聖意擬旨,原是內閣的責任,這手詔的重點仍是在於將曹大埜降調外任,我又沒有更改這個處置,皇上就算知道了,也不會如何。”
馮保勉強接受了這個說法,道:“既然張閣老有此擔當,馮某也不好多說,那就照這樣辦吧。”他頓了一頓,又皺眉道:“高胡子這聖眷,怎麼就這麼深固不搖呢?”
張居正眼角跳了兩跳,沉聲道:“總有時移世易之時。”
這句話提醒了馮保,馮保左右張望了幾眼,壓低聲音道:“這幾天皇上心情不好,食量又減了一些。”
張居正目光一動,道:“此天下之不幸也……皇上病勢如何?”
馮保有些惱怒地道:“皇上換掉了一批近侍,我也沒能掌握具體情況,不過你不用擔心,我估計不光是我的人被換掉了,孟衝、陳洪等人安插的人手,也被換掉了。現在大夥兒在乾清宮隻怕都是兩眼一抹黑……我正在想法子拉攏乾清宮的人,這需要一點時間。”
張居正皺了皺眉,問道:“一點情況都不知道麼?到底是加重了,還是緩解了?”
馮保冷笑道:“如此多事之秋,皇上的病情哪有可能緩解?再說,皇上雖然把乾清宮的內侍換了一批,可那些太醫,他總不能說換就換掉吧?”
張居正眼前一亮:“馮公有……和某位太醫達成共識?”他本來打算說“馮公有收買了某位太醫?”但話到嘴邊,又警醒過來,換了個說法。
馮保卻沒有這麼小心謹慎,擺手道:“太醫收買不了,他們要是在這種事情上出問題,那是九族不保的罪名,我是在太醫們的身邊人之上想的辦法——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皇上用藥的量加大了。”
張居正心頭一喜,麵色倒是越發嚴肅,點頭道:“國賴長君,咱們做臣子的,當為皇上日夜誦禱,但若是社稷不幸,皇上真有個萬一的話……咱們也需要有所準備。”
馮保目光連閃,點頭道:“今日我來,也是要和閣老細細商議。”他頓了一頓,道:“有件事要和閣老說:東廠已經查明,京華香皂廠出產的香皂,是通過開平中屯衛指揮使薛城流入遼東的。”
張居正長於官場權謀,對這些生意上的事情不是很了解,皺眉道:“那又如何?”
馮保嘿嘿一笑,道:“閣老,京華香皂利潤巨大,這你知道吧?”
這個張居正當然知道,京華香皂廠所出的國士香皂,他自己也在用呢。
馮保見他點頭,便繼續道:“京華香皂的具體利潤雖然不得而知,但肯定是巨大的,而這樣獲利巨大的產品,高務實那小子卻舍得把整個遼東的經銷權交給了薛城。”
張居正隱隱有些明白馮保的意思了,問道:“這個薛城,是個什麼來頭?”
馮保嘿嘿一笑:“好教閣老知曉,此人乃是陽武侯薛乾的嫡親弟弟。”
張居正立刻眼前一亮。
馮保見了,笑容更盛,又道:“東廠的人順藤摸瓜,發現那薛城在其中賺的錢,自己卻也沒能留下多少,大半應該都轉回給了京師的陽武侯府。”
“哦?馮公請繼續說。”張居正沉住氣道。
“但是那些銀子卻也不是直接送進陽武侯府,而是送到陽武侯府的一處外宅彆院——那地方是陽武侯長子薛鋹所有。”馮保嘿嘿一笑,補充道:“這個薛鋹,和京中許多勳貴子弟都頗為交好,但那不是關鍵,關鍵是他和高務實的關係似乎也很好,兩個人之間很有些往來。”
張居正蹙眉想了想,問道:“還有嗎?”
“有。”馮保沉聲道:“東廠繼續追查,發現高務實不僅和薛鋹關係密切,那些京中勳貴子弟,乃至不少文官家中的子弟,與他都有聯係。我懷疑……這不是高務實自己的意思,恐怕是高拱指使的。”
張居正一時沒有說話,沉吟片刻才道:“我以為不太對勁。馮公,你的意思我明白了,你是說高家以京華香皂的利潤拉攏京中勳貴乃至一些文官大臣,但依我對高閣老的了解,他恐怕不屑於這樣做,所以此事未見得是高閣老所指使,倒更像是高務實自己做的。”
馮保皺了皺眉,道:“高務實自己做的?就算是吧,但那沒什麼差彆,等有機會追究的時候,高家伯侄二人總是一根繩子上的螞蚱。”
張居正明白他的意思,馮保言下之意就是,隻要有追究這件事的機會,就要把這事推到高拱頭上,畢竟高務實的年紀擺在這兒,說這麼大的事情隻是他自己的主意,而沒有高拱的允許,天下人有幾個肯信?
他心裡點了點頭,覺得這倒也是個辦法。但這件事有兩個問題要解決,首先是京中勳貴和文官大臣們在這件事裡牽涉到底有多深,他和馮保如果追究這件事,這些人的反彈力度有多大;其次就是這件事的牽涉麵有多廣,萬一牽涉麵太廣的話,要追究就很麻煩了,縱然他和馮保聯手,又找到合適的機會,卻也不可能把京中勳貴和大批文臣一舉拿下——那可比皇帝死了問題還嚴重,搞不好會出大亂子。
要知道就算皇帝死了,隻要太子好好的,那直接繼位就是,在京師不亂的前提下,這事妥當得很。
但把京師勳貴一網打儘,這種事就沒人敢試了,鬼知道會鬨出多大的事來——理論上京營幾十萬兵馬全部是放在這些勳貴名下的,就算實際上缺額嚴重,但那至少也有十幾、二十萬人,要是搞得這麼多丘八出了亂子,任誰都兜不住啊。
再加上還牽連到一些文臣,那就更沒法估計後果了。
這麼一想,張居正就不得不求穩,問道:“到底牽連了哪些人,牽連的程度有多深,馮公還請查得更清楚些……馮公也知道,那些個勳貴雖然平時沒多少正經用處,但他們畢竟與國同休,萬一鬨到他們一齊哭鬨扣宮,那可就麻煩了。”
馮保聽了也是心頭一緊,他當然知道勳貴們一齊哭鬨扣宮的厲害,張居正這種巔峰文官對勳貴們的威力可能還不算太在意,但他一個內宦,那是肯定不敢和勳貴們硬杠的。勳貴說到底,那是皇帝的手足臂膀,而內宦不過家奴而已,怎麼比?
為了一個家奴自斷雙臂?傻子都不會這麼選。
雖然馮保不肯相信高務實能收買全部京中勳貴,但這種事的危險的確太大了,張居正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他隻好點頭道:“閣老所言甚是,我去讓下麵的小崽子們加把勁,把事情徹底弄明白,然後再作計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