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高務實按照計劃行程在大同城西北的鎮河堡測驗火炮,不過由於高務實這廝私心作祟,對火炮的測驗遠不如昨日對火銃的測驗來得嚴格,所以得出的結論是火炮勉強可用。
當然,高務實對於這種明顯有放水跡象的測試也找好了理由——大炮造價遠超火銃且配備不多,而眼下俺答大軍壓境,如果也如測試火銃一樣進行耐久強度測試,萬一出現大量大炮非戰損性炸膛,就可能影響接下來的禦敵之戰,何其不美?
不過這次來鎮河堡,對於高務實來說有另外的收獲——他第一次親眼看見正經的大明邊軍模樣。
在今天鎮河堡一行以前,高務實第一次看見的“邊軍”是上次戚繼光與他會麵時帶在身邊的部隊,但他知道那其實是戚繼光從南方帶過來的南軍,也就是所謂的戚家軍。第二次看見邊軍,則是昨天在大同城裡看見的守城部隊,他一開始以為大同的守城部隊是馬芳的嫡係,後來順口問了一句才知道不是,大同城的守城部隊隻是衛所兵,一共兩批:大同前衛和大同後衛。
換句話說,他前兩次看到的軍隊,都不能代表“九邊”邊軍的正常水平——前者太強,後者太弱。
高務實當時看見的戚家軍,裝備精良不說,精神麵貌也很好,紀律就更不用說了。作為一個並不懂軍伍的外行人,高務實覺得有這三點在,這支軍隊再怎麼也不會很糟糕。
而昨天見到的大同前後衛就很讓高務實皺眉,雖然因為王崇古已經發布戰備命令,全部將士都已經處於警戒狀態,但他們一個個仍然有些懶懶散散,明明應該是緊張有序的戰前準備,很多人偏偏還跟無頭蒼蠅一樣亂碰亂撞,再加上身上那些洗得泛白、打著補丁的鴛鴦戰襖,整體看起來就讓人覺得靠不住。
對此情形,高務實甚至還趁隙向馬芳提出過疑問,結果馬芳倒是淡定得很,告訴高務實說這群人的作用主要就是湊數,真正開戰的時候,成敗都看嫡係主力部隊——嫡係主力一般有兩個部分,一部分是總兵督標,另一部分就是武裝家丁。
高務實對這種情況其實一直就不看好,他比較喜歡戚家軍那樣的模式:寧可兵少,但一定要精銳。
按照宣大這邊的情況看,精銳有還是有,但隻有總兵督標算是正經的大明“官軍”,剩下占比很是不小的另一部分實際上是總兵的“半私軍”。
對於高務實這種堅持唯製度論的人而言,顯然戚繼光的模式才是他希望大明擁有的,因為戚家軍在原先的曆史上就已經證明了一個最大的優勢:大明的其他精銳部隊,隻要換個主將,戰鬥力可能就一落千丈,而戚家軍則不同,無論換了誰去帶他們,他們的戰鬥力都一如既往地靠譜!
這才是戚繼光練兵成果的真正體現——這是一支靠著紀律、規定長期鍛造而出的部隊,主將的好壞隻能影響這支部隊的兵力投放的正確性,而並不影響這支部隊本身的戰鬥力。
也就是說,一個好的主將能把這支部隊用在合適的位置和時間節點上,而一個壞的主將可能會把他們用在無意義的位置和時間節點,但是無論主將好壞,這支部隊本身的戰鬥力是沒有變化的。
如果要按照後世的劃分,這種表現的軍隊,其實已經擁有“近代化部隊”的主要特征了。
高務實甚至可以肯定的說,如果全大明的軍隊全部都是戚家軍這種,哪怕一件裝備都不換,也足夠輕鬆保家衛國,即便野豬皮崛起之後,也沒有什麼好蹦躂的。
原因說穿了很簡單,一個正常的古代軍隊,戰損超過百分之十,崩潰幾乎就是必然現象,可是一支近代化軍隊,戰損三成完全就是毛毛雨,甚至戰損超過一半還能堅持作戰的例子都比比皆是。
這其中的差距根本不以道理計,八裡橋之戰就明白無誤的展示了這種差距。
不要說裝備不如人就打不了仗,英國人自家記錄的曆史中,很多英國軍官回憶說清軍不怕跟他們對拚開槍,哪怕在雙方互相開槍的時候清軍被壓著打,也很少會崩潰,但是隻要英國龍蝦兵發動刺刀衝鋒,則清軍幾乎毫無例外的全都是立刻崩潰。
但是作為一個喜歡從製度上思考問題的人,高務實也很清楚戚家軍模式要想推廣到大明全國,難點不是執行戚家軍的訓練過程或者軍中規條,而是在於更深層次的製度很難改革。
簡單的說:衛所製度不改革,大明的軍隊永遠不可能進入近代化。戚家軍之所以從組建就強於衛所軍,除了戚繼光製定的選兵練兵製度有明顯優勢之外,還有一個優勢就在於他們是招募兵員:打得好你就留,留下有遠超普通人的薪酬和賞賜;打得差你就滾,滾回去繼續挖礦種田一輩子沒有出息。
甚至在高務實看來,戚家軍這樣的情況,都隻能算是初級近代化軍隊,因為真正的近代化軍隊,還需要有譬如民族主義、愛國主義之類的精神武器來武裝頭腦,要讓士兵知道我是為誰而戰!
抗日戰爭時期,國內有些軍隊戰損高到幾乎全軍打光,卻仍然死不撤退,他們難道是因為軍餉高?他們是因為民族感情、愛國熱情!
當然這一條,目前看來實在太遙遠了一些,那需要在文化普及等各個方麵長達至少一兩代人的不斷強化和努力,高務實甚至懷疑自己這輩子就算能改革得一帆風順也未見得能看到那一天。
但是,至少戚家軍這個水準,通過徹底改革衛所製度等各項軍製,還是有機會實現的。
今天高務實所到的鎮河堡,駐紮的部隊正是馬芳的總兵督標一部,人數倒也不多,五六百人的規模,這支大同總兵督標給高務實的感覺,跟他心裡的預計相差不大——凶悍有餘而紀律不足。
凶悍這種東西,看他們的神情和做派就能看得出來,而紀律也同樣如此——直接麵對馬芳本人的時候,這群人顯得還比較老實,但隻要馬芳一轉身,那種吊兒郎當的感覺就連高務實這種自認“不知兵”的人看了也直皺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