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0章擔憂
蘇家莊榮國公府後院,翠墨有些驚慌的快步走進了上房,惶然道:“公主,公主,外院傳來消息說是有八百裡加急的緊急軍情送到了長安。”
“說是出征的大軍慘敗,行軍大總管張亮和副總管郭孝恪都戰死沙場了,而且大軍還損失慘重。”
隨著翠墨的聲音一落,整個上房裡都變得十分的安靜,大家都呆住了,大軍出征已經快有半年了,大家還都想著捷報也該快傳來了,沒想到等來的竟然是戰敗的消息。
豫章公主一臉的難以置信:“怎麼會呢?當年侯君集曾經在鬆州大敗吐蕃,如今大唐更加強盛了,怎麼會兵敗?”
武珝倒是顯得平靜不少,不過小臉上還是帶著一絲擔憂的神色,輕聲道:“兩軍交戰影響勝敗的因素實在太多了,並非是實力強就一定能打贏,古往今來以弱勝強的例子很多。侯君集此人雖然貪婪,但是打仗的本事卻不差,畢竟師從衛國公。”
豫章公主蹙眉道:“這麼說,此次兵敗都是因為張亮和郭孝恪?”
武珝沉吟道:“無論陛下還是衛國公都是當世兵法大家,還有朝中的一眾國公們也都久經戰陣,他們既然這樣調兵肯定是覺得能打。”
長樂公主輕歎道:“其實之前郎君就有些擔憂,覺得張亮有些輕敵冒進,如今大概是被郎君說中了,終究還是低估了吐蕃的實力。”
以前蘇程就曾經私下跟她說過這事,不過也隻是私下裡和她說而已,畢竟大軍在外征戰,歐式敞開了說反而會被人攻訐說是詛咒大軍失利。
她聽了之後也暗暗祈禱這次蘇程不要說中,沒想到蘇程還是一語成讖。
眾人聽了不由恍然,原來此次大軍兵敗是因為輕敵冒進啊,原來公爺早就預測到了,可惜張亮沒有聽公爺的勸告,不然就不會有此慘敗了。
就在眾人這樣想的時候,武珝輕聲道:“這次兵敗是因為輕敵冒進,我想陛下和朝中的大臣肯定還會發兵,這次肯定不會輕敵冒進,一定能打敗吐蕃人。”
豫章公主等人聽了不由點頭,她們覺得武珝說的很在理,朝廷一定會繼續發兵出征,而且吸取了這次的教訓,下次一定能打敗吐蕃人報仇雪恨。
說完之後,武珝幽幽道:“下次出征,不知道公爺會不會領兵。”
武珝話音一落,上房就變得更加安靜了,所以人似乎都被嚇了一大跳。
東征凱旋之後,她們都感到十分的激動,感到十分的驕傲,然而此刻她們卻突然希望蘇程立下的功勞能夠小一些,希望神機營起到的作用能夠小一些。
這樣的話,神機營就不會備受矚目,那蘇程領兵出征的可能性自然就會小很多。
隻是可惜,這世上沒有如果。
“公主還懷著身孕呢,陛下和皇後娘娘怎麼會讓公爺領兵?”翠墨的臉色有些發白。
瓔珞也連連點頭道:“是啊是啊,公主還懷著身孕呢,而且朝中有那麼多厲害的名將,也不用非得讓公爺領兵啊!”
武珝微微苦笑道:“可是神機營在東征的時候起到的作用實在是太大了,立下的功勞實在是太矚目了,當初沒有讓神機營隨軍出征是因為將士們剛剛打完了遼東班師回朝太過疲憊。現在呢,將士們早就歇息過來了。”
沈曉等人聽了不由沉默了,正如武珝所言,神機營在東征的時候起到的作用實在是太大了,如今大軍在吐穀渾經曆了慘敗,朝廷怎麼可能不動用神機營這個大殺器?
雖然知道蘇程很厲害,雖然知道神機營很厲害,但是一想到張亮和郭孝恪都戰死沙場,他們就禁不住心慌。
長樂公主微微咬牙沉吟道:“如果朝中的大臣們一致覺得需要郎君領兵,那父皇也不會因為寵信郎君和我而徇私,而且郎君自己也不可能退縮。”
羅香鳳沉聲道:“有沒什麼辦法讓我隨軍出征?我可以扮作親兵在一旁保護公爺。”
沈曉連忙道:“還有我,我也想扮作親兵在旁保護公爺。”
長樂公主微微搖頭道:“不行,畢竟是女兒身在全是男人的軍營中不方便也很難隱藏,若是露出了馬腳傳了出去會影響大軍的士氣。”
武珝冷靜道:“神機營也不見得一定會隨軍出征,即便是要動用神機營,額不見得非得要公爺領兵,所以大家先彆慌,還是等公爺回來再說吧。”
豫章公主連連點頭道:“對,就算公爺領兵,那一定會打的吐蕃人丟盔棄甲,公爺一定會凱旋。”
話雖然這麼說,但是她們心裡還是感到擔憂。
事實上,不止榮國公府大受震動,長安城裡各武將府中都大受震動。
男人盼著上陣殺敵建功立業,而家眷則更盼著一家人能夠平平安安,隻是既然做了武將享了榮華富貴,那在需要上戰場的時候當然就不能退縮。
蘇程回到府裡的時候已經是掌燈時分,雖然朝會早就結束了,但是朝中各衙門卻全力運轉了起來,一眾武將們自然也不會閒著,討論軍情,推演軍機,同樣忙的很。
甫一走進府裡,蘇程就能感受到府裡的氣氛發生了變化,早晨他離開府裡的時候,府裡的氣氛還充滿了輕快,而現在則充滿了凝重。
邁進後院,尤其是走近上房,蘇程愈發的能感受到氣氛的凝重。
往日蘇程回來的時候總是能聽到上房裡傳出的歡聲笑語,而現在,上房中卻一片安靜。
“公爺回來了!”廊下的丫鬟一邊福身見禮一遍低著頭道,小臉上也沒有了往日的笑顏。
蘇程走近上房,上房裡濟濟一堂,長樂、豫章、武珝、沈曉、羅香鳳、翠墨、瓔珞都在,全都站起來迎接,蘇程能清楚的看清楚她們臉上的緊張。
“看來你們是都知道了,也是,整個長安城都傳遍了。”蘇程笑道:“不過也不必擔憂,一時失敗不算什麼,下次定能大勝,一雪前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