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燒曲
就連蘇油都不禁感慨:“辛娘若是男子,做一郡太守都綽綽有餘。對了,先帝賜你家‘忠孝立身’的匾額,怎麼這次來我沒有見到?”
辛娘說道:“先帝的賞賜不是用來炫耀的,我害怕兒孫們以此張揚,不思上進,便藏了起來,連他們成年之前,都不能見到。”
蘇油想起趙頊賜建在可龍裡的家廟,不由得肅然起敬:“明達義理,謙遜虛懷。這一節,我蘇家都趕不上辛娘,真是令人欽佩。”
辛娘笑道:“使相就是說笑了,要是吳家有朝一日能夠建起家廟,先帝賞賜的匾額,必定是要懸掛於其中的。”
蘇油這才問道:“家裡其它孩子呢?”
辛娘說道:“他們在相州遊學,莊子上好些新種,機械,都是他們從那邊引進過來的。”
蘇油問道:“韓家門下?他們家我熟悉,要是需要我寫信介紹引薦什麼的,辛娘隻管開口。”
辛娘笑道:“如果有需要,辛娘自不會見外,一定是要勞煩使相的。”
話雖然這樣說,其實語氣裡充滿了自信,老凡爾賽了。
這倒是吸引了蘇油的主意,回去準備好好跟韓純彥打聽打聽辛娘家老二老三的情況。
諸事了解完畢,開始宴席,吳存之知道蘇油的愛好,都沒有殺羊宰牛,直接放翻了一口大肥豬,剩下的就是雞鴨魚,給蘇油來了一場村宴。
席間蘇油談起了鄉村經濟流轉的話題,對辛娘說道:“吳家莊的發展令我讚歎,不過如今卻是到了關口,我是這樣想的啊,辛娘你何不在漳河建造一個碼頭,再造幾艘船?”
“要是能將吳家莊打造成一處通衢,今後這裡就會成為商品集散地,這樣吳家莊必定會更加蒸蒸日上。”
辛娘有些為難:“使相的主意定然沒有錯的,不過吳家莊沒啥拿得出手的東西。要成為通衢,那就得有讓人家慕名而來的東西才行。”
蘇油笑道:“原來辛娘已經考慮過這些了,那就正好,這次來啊,便是想給莊子上帶來一份產業,解決剛剛辛娘提出的那個問題。”
辛娘知道蘇油的陶朱之能,隻要探花郎說能搞,那一般都是點石成金的產業。
而且蘇油從來都大方無比,生財之道不知道送出去多少,不禁暗自心喜:“不知道使相想要我們吳家莊搞什麼產業?”
蘇油說道:“用甘薯釀酒,咱們做地瓜燒!”
吳存之是武夫,也好這口,聞言立馬讚同:“這個好!就做這個!”
辛娘不禁嗔道:“可趁了你的意是吧?!”
……
理論上講,隻要是富含澱粉的物質,在酵母菌的作用下,都可以通過無氧呼吸產生酒精,但是這隻是原理,要製作出風味甘美的好酒,還有很多功夫技巧。
總體來說,地瓜不如傳統的釀酒糧食。
不過當年蘇油所在的村子,幾家酒坊的紅苕燒酒的味道卻也不錯的。
其訣竅就在於曲藥。
川中鄉間所用的曲藥和北方鄉間所用的曲藥相比,川中的黑藥裡邊包含了多種香料,造出的曲酒比北方的純乾燒,香型上會豐富很多。
吃過飯,隨船帶來的家夥事兒也下來了,一台鍋駝機,一台多用途動力轉化設備,一台磨機,還有好些個巨大的磁州窯大陶缸子。
除此之外還有鋸台。
鍋駝機的好處就是啥燃料都吃,隻要水能燒開就能動,特彆適合農村。
酒廠地址就選在離漳河不遠的一條溪邊,方便取水。
如今正是收甘薯的時節,蘇油讓各鄉的裡正回去打招呼,他要收三萬斤甘薯,兩萬斤玉黍,甘薯三百錢一石,玉黍四百錢一石。
價格隻有麥子和稻子的一半,之所以這麼不受市場和農戶待見,主要是因為這兩種東西對於農戶來說,保存,實在是大問題。
鮮地瓜一般就是堆放保存,最多隻能保存半年,開春就要發芽變空。
要延長保存時間,那就得采用切絲切片乾燥成紅薯乾的方式,那樣做卻又將耗費大量的人力。
玉米更討厭,因為胚體巨大,脂肪聚集,非常容易酸敗長黴。一般就是種子掛房簷通風保存,存糧堆存,就這樣在農家也不過一年。
相比於稻米小麥的三到四年,高粱的六七年,小米的十年,抗風險能力太差了。
蘇油讓朝廷收納玉米做賦稅的原因,是因為玉米如今在全國的產量還不高,價格便宜,每年收上來的玉米可以作為飼料用於如今蓬勃發展的畜牧業,保證能夠及時消耗,才敢放開這個口子。
不過這個價格已經讓肥鄉幾處莊子的老百姓開心異常了。
如今雖然解決了溫飽,家家有儲糧戶戶有豬羊,但是寶鈔這玩意兒卻真是不多。
探花郎這價格實在,他帶來的收購價是大名府裡糧商那裡打聽來的價格,卻忘了將運費扣除,大家也樂得不告訴他。
不過老百姓們也忘了,探花郎一聲招呼,大家齊心合力給他將帶來的大陶缸埋在土裡,還在上麵修起了酒棚,探花郎也沒打算給他們工錢。
雖然解木頭有鋸床,但是紮麥稈鋪屋頂砌灶台總還是需要人手的。
不過蘇油還是將莊子上的婦人都集中了起來,每人發給一把從大名府帶來的刨刀,可以給甘薯去皮用,工錢一天百文。
蘇油做事從來大氣,灶台是小龍灶,十口灶眼,一次能夠蒸十口大鍋。
理論上講,物料顆粒越小,物料與酵母接觸時間就越快,發酵也就越快,產量也就越高。
但那是生產酒精的方法,卻不是生產美酒的方法,因為物料太細,按照農村的加工方法,火候稍微沒控製好就會糊掉,還有很容易就會發酵過頭,導致酸味和苦味的出現,影響酒的品質。
其實工藝還是挺難把握的。
好在蘇油有各種儀器儀表的幫助。
將鍋駝機燒起來,帶動磨子,將刨去表皮並蒸熟的地瓜丟進去,還接上一根細水管進水,地瓜漿子就從出口流出來。
漿子送到大馬口鐵盤子上放入鍋上的蒸箱二次消毒,然後冷卻到三十八度左右,倒入半埋放在地裡的陶缸裡,再倒入事先磨好的曲藥漿料,添水攪拌均勻。
之後用魔芋膠膜密封缸口,用麻繩紮緊,在缸子周圍堆上麥秸保溫發酵。
如果溫度升高過快,還要采取降溫措施,之後每天攪拌一次,保證發酵過程的均勻。
這個方法是快速製備工藝,蘇油隻是給吳存之與辛娘做個展示,告訴他們這方法這個酒廠可以用,但如果技術不過關,最好還是用顆粒料,就是紅薯丁拌曲藥的傳統方式釀造,效果還會更好。
甘薯本身含糖量高,蘇油用的又是準工業方法,發酵過程比傳統民間工藝快得多,從六到十天加速到了三天。
三天之後便可以蒸酒了,因為是漿料,必須增加酥鬆劑,才能讓蒸汽充分發揮作用。
酥鬆劑就是秸稈、麩皮、稻殼、糧食酒糟之類的東西,與酒漿充分攪拌之後上鍋,蓋上冷凝器就可以出酒了。
這種方法產量比傳統方法要高很多,對於蘇油這樣兩世的高手來說,五十斤紅薯能夠出十八斤五十度左右的酒。
五萬斤甘薯和玉黍,用了蘇油一百五十貫,加上曲藥柴火工錢等的一百貫,兩百五十貫的本錢,釀出了一萬八千斤的燒曲。
董非的燒刀子在河北出榷價格是一鬥五百文,燒曲就算便宜一些,按照四百文一鬥,一萬八千斤也價值七百多貫。
新出的燒曲風味還不到最佳,因此蘇油隻取了三百斤酬謝了前來幫工的鄉親們,往陶缸加入曲藥,倒入其餘的燒曲,全都繼續窖藏封存起來。
需要再過一年半到三年,這地瓜燒曲的風味才能達到最佳。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筆趣閣手機版更新最快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