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微言大義(1 / 1)

蘇廚 二子從周 1394 字 24天前

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微言大義

“隱公代行國政,想要和邾國友好,所以在蔑地舉行了盟會。”

“這一年夏季四月,魯國還發生了一件大事,就是費伯率領軍隊,在郎地築城。”

“《春秋》之所以沒有記載這件事情,是因為費伯不是奉隱公命令的緣故。”

“夫子是魯國人,又是史家,他能不知道魯國發生的大事嗎?當然不是。可為何要故意刪削呢?這就是所謂的‘微言大義’了。”

“還有,邾國為何會被隱公如此看重呢?我們讀書要讀儘,遇到這樣的問題,不能輕易放過。”

“原來,顓帝玄孫陸終,第五子晏,賜姓曹,在周武王時,其後裔挾,為附庸,居於邾。”

“陸終娶的是鬼方女,生了六子,繁衍出許多姓氏,每一個姓氏都是一個國家。”

“陸終的第五子晏,即曹姓的始祖,正是邾國的先祖。”

“這些是有實物相證的,山東鄒縣,邾國故地,才出土了青銅器,上有銘文——‘陸終之孫邾公乇鐘’。這是朝廷考三代文明,今年的大成就之一。”

“邾這個字,顯然是‘朱’加‘邑’而成為地名的,《說文解字》說:朱,赤心木。其實‘朱’的甲骨文就是作‘樹的主乾狀’,因此史學界以前認為,邾這個字,就是以當時山東鄒縣盛產的一種‘紅心木’而得名。”

“紅心木是泛稱,它並不是紅色的,正確說應該是朱褐色,像紫檀木、花梨木都比較接近這個顏色,至今都是名貴木材。”

“但是因為去年這個青銅器發現,史學界又有了新的觀點,因為青銅器銘文中,多把邾字寫成蜘蛛的形狀。”

“所以邾國,其實可能是陸終後人以蜘蛛為圖騰,從東夷部落發展成邑的。”

“邾國在西周時期,國土範圍在東夷諸國中是比較強大的。因是東夷,故常被旁邊的魯國所輕視。”

“邾國在先周之前存在,大概在周公東征後,歸順周朝,但不知為什麼,周室始終沒有給邾國一個爵位。”

“雖然沒有名分,倒也安分守己,整個西周時期,邾國都服服貼貼做著魯國的附庸。漸漸和華夏文明融為了一體,這就是《春秋》稱其後克為儀父的原因。”

“融入華夏後,邾國與魯國開始了世代聯姻,《公羊傳·昭公三十一年》記載:‘當邾婁顏之時,邾婁女有為魯夫人者’。”

“故而邾婁顏也被魯人稱為夷父顏,是邾國自邾挾立國以來的第七代國君。”

“夷父顏本有些作為,卻因為參與魯國‘伯禦叛亂’,而被周宣王誅殺。”

“究其原因,據《公羊傳》記載,乃‘邾婁女為魯夫人者’,生下長子括,但偏偏周宣王喜歡次子戲,而立戲為魯太子。”

“括的兒子伯禦密謀奪位,夷父顏作為外戚,站在了自己外孫的一邊。”

“邾國經過這次動亂後,國力大損,到西周末年又分裂出去兩個子國——郳國和濫國,國土麵積變得更小。”

“小到什麼程度呢?小到變成了一個成語,後人以‘邾莒之國’來形容小地方。”

“比如北魏楊衒之的《洛陽伽藍記·正覺寺》就寫道:‘羊者是陸產之最,魚者乃水族之長。所好不同,並各稱珍。以味言之,甚是優劣:羊比齊魯大邦,魚比邾莒小國’。”

“根據《左傳》記載,直到齊桓公稱霸時,因當時邾國國君大力支持齊桓公,齊桓公向周僖王求請,才終於領了個子爵的名分。”

“進入東周後,周室漸弱,魯國逐漸強大起來,這時的邾國,努力為自己爭得爵位後,也日漸興盛。”

“雖是子爵小國,卻幾乎也能與侯爵的魯國相抗衡。整個春秋,魯邾兩國的戰爭屢見史端。”

“戰爭從僖公二十一年開始,那一年,邾國滅須句國,須句國國君逃奔魯國。”

“因為魯僖公的母親成風是須句人。於是在第二年,‘公伐邾,取須句,反其君焉’。”

“邾人不甘心,出兵反攻魯國,魯僖公輕視邾國,竟然‘不設備而禦之’,結果在升陘受到重創,魯僖公愴惶逃走時連帽子也丟了,成為邾國的戰利品懸掛在城頭示眾。”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記載:‘公伐邾,取訾婁,以報升陘之役。邾人不設備。秋,襄仲複伐邾’。”

“魯僖公為報升陘之仇,在兩年之後再次出兵入侵邾國,攻占了邾國國都訾婁。”

“驕兵必敗,這一次卻是‘邾人不設備’,被魯國突襲入侵,國都被占領,失去了政治中心。”

“然而當時邾國國君為邾文公,麵對國難,他沒有畏縮,帶著國人離開生活了四百多年的故地,遷都到‘繹’。”

“而據《左傳·文公十三年》的記載,邾文公為了遷都之事,問卜於史官,史官占卜後得出結論說:‘利於百姓而不利於國君。’”

“邾文公說:‘能利於百姓,那就是國君的利益,沒有比利於百姓更為吉利的了。’然後不顧眾臣的反對堅持遷都。”

“邾文公在遷都一年後去世,國人讚他為一代賢君。”

“其後的邾國國君就差勁了,一代不如一代,政治日趨敗壞,邾國的國力逐漸衰弱下去。”

“到了邾悼公時期,國內大量臣民流失,不少邾國大夫還攜同自己的封地叛逃他國,這給邾國造成了極大的重創,從中可見邾悼公是怎樣自私自利的一位國君。”

“到了後來的邾莊公更為荒唐,死後居然恢複人殉,大大背離了先祖邾文公心心念念的‘民本思想’。邾國開始從內部被自己的腐敗淘空了。”

“但是在夫子《春秋》開始的這一年,邾國還是很受魯國尊重的,故為‘蔑之盟’。”

“今天這節課,我們隻講了春秋的第一句,十七個字。但是從這十七個字裡邊,已經可以讀出不少夫子的思想。”

“尊王、求善、守禮,以文明辯夷夏。對於崇奉華夏文明的東夷流裔邾國,予以了與東魯同等的史學地位。”

“這些東西,在十七個字裡,表現得淋漓儘致。而他的思想,對於如今的三路,對於原夏國的黨項族群來說,同樣具有巨大的意義。”

“今天講這麼多,不是要大家死記硬背其內容,是要把握住夫子的微言大義,掌握讀《春秋》的方法。”

“無論漢蕃,都可以成為華夏文明的繼承者,傳播者。”

“人都是愛自己,愛家庭的。夫子的偉大之處,是他說,在你有能力的時候,也要去愛彆人,愛和你關係沒有那麼緊密的人。”

“這就是‘仁’的本意。”

“梁乙埋也是一個愛自己,愛家庭的人。甚至可以說,他對家族的愛,超過了我們很多人。”

“若非如此,梁氏子弟也不會遍布夏國朝堂,把控夏國朝政。”

“但是他的愛,隻對自己,隻對自己的家族,卻罔顧了國家和百姓的利益。”

“為了這樣的愛,他不惜囚禁君上,發動無義之戰,將家族拖入深淵,將國家拖入深淵,將百姓拖入深淵。”

“夫子的偉大之處,就是為我們指明了方向,怎麼才能讓愛自己,愛家族,變得與愛百姓,愛國家,愛君上,同歸同路。”

“讓我們知道,怎麼才是最好的處理方式。”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既是人情,也是天理。”

“為最大多數的人服務,以最大多數的人的利益為自己的利益,永遠和最大多數的人站在一起,為最大多數的人謀幸福。這就是士人天生而應有的立場,也是應該承擔的責任。”

“梁家人中,也有這樣的人,也有梁乙埋的反對者,因此我們要理智的區彆對待。”

“不要以血脈、姓氏、宗裔、族群來定義人。”

“而是要看他的作為。”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筆趣閣手機版更新最快網址: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