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談判
張散繼續說道:“所以我認為第一步,不如先讓遼國有機械,讓機械能夠為遼國帶來利潤,讓所有人看到機械帶來的好處,讓遼國先有工廠,工業,之後才能產生對機械的需求,機械製造工坊才能得以順利成章的建立,才說得到一步步的提升,這些都是有個過程的。”
室純點頭:“的確如此,不過人才可以先培養起來,我大遼要是送子弟去大宋皇家理工學院學習,大宋會同意嗎?”
張散靠在船舷上,朝另一邊言談甚歡的蕭禧和晁補之一眼:“老尚書你看他們,要是這次和議能夠順利達成,兩國關係依舊良好的話,我覺得是應該沒有問題的。”
“可要是談不攏,多半就麻煩了……”
友好親密的氣氛隻在乳獅號上體現,等到大家坐到了獐子島海關官署都廳談判桌前,立即開始了唇槍舌劍爭鋒相對的鬥爭。
蕭禧對蘇頌說道:“侍郎、製誥,宋國吞並夏國,是對遼國最大的敵意與挑釁,我大遼是絕對不會容忍的。”
蘇頌扶了扶玳瑁眼鏡,從身前翻出幾份文件:“蕭樞相說笑了,首先來說,宋國並沒有吞並夏國,而是秉常在臨終之前,因乾順尚幼,將國家托付與大宋代管。”
說完將文書遞給蕭禧:“這裡,是秉常的遺詔,還有我朝蜀國公與夏國群臣商議的紀要,以及乾順、原夏國各路軍司、州郡太守給我朝的謝表。”
蕭禧將文書看了一遍,立刻找到了漏洞:“蜀國公的上表當中,將西夏分作了三路,這是將西夏納入宋土的實質舉動,我大遼不能容忍這樣的舉動。”
蘇頌笑了:“這也不是蜀國公自己的決定,這項建議的發起人是夏國舊臣巢穀、梁屹多埋、李濟。原因就是夏國決定取消軍國之製,改行漢製。為了方便施政,蜀國公才建議朝廷,做出這樣的調整。”
“經過朝廷商議之後,認為這項改變的確有利於夏國的發展,因此才同意了他們的請求。無咎!”
晁補之立即將事先準備好的朝廷公文遞交給了蕭禧。
蕭禧看完,將公文扔到桌上:“就算是如此,我要告訴蘇公的是,夏國雖然是南朝的藩屬國,可同樣的,也是我大遼的藩屬國。”
“如果要置官管理,那也理應由兩國共同派遣官員,共同管理!”
蘇頌毫不相讓:“禧公,大宋是個講禮守禮的國度,遼國隻看到大宋對寧夏三路實施代管,以為會有什麼巨大的利益,殊不知,大宋為了存亡繼絕,完成宗主的責任,所付出的代價。”
又讓晁補之送過去幾封文書:“為了讓夏國安然度過大亂,朝廷應蜀國公之請,成立了三家銀行,前後撥付了五百萬貫金、銀、銅充實庫本,讓三路經濟複蘇。”
“於此同時,大宋援助了三路大量的糧食、物資、總數不下四十萬石。”
“大宋就是這樣,這與年前貴朝幽雲遭遇旱情、蝗災,我朝立即派出慈善救助團體,無償援助數十萬石糧草,幫助貴朝百姓度過艱難,是一樣的。”
“你們隻看到了利益,而我們看到的卻是宗主的責任,這是我泱泱大國,華夏正統的氣度!”
“官員之設,是為了帶領夏國百姓走上幸福的道路,擁有更好的生活,不是為了敲詐吸剝。”
“否則,大宋何必在三路免稅十年?!”
蕭禧不依:“夏國興慶府,佛法昌隆,我朝貴人也多有前往禮佛的,如今宋朝代管,那我們禮佛之路還能繼續通暢嗎?”
蘇頌笑道:“有來必有往,夏國對遼國,也是藩屬,每年遼主捺缽、生辰,夏國都要遣使入賀的。”
“如果遼國能夠保證從五原城到中京的朝貢之路繼續通暢,那麼宋國就能夠保證從五原城到興慶府的道路同樣通暢。”
“對了,興慶府佛法之所以昌隆,是因為那裡有紅衣活佛吉多大師的緣故。”
“大師如今已然移駕賀蘭山大陷穀雙塔寺,貴朝的貴人們如要禮佛,倒是節省了很多路程……”
其實這是不可能的,以讓宋人摸清楚從陰山東進遼朝中京的道路為代價,換取遼國摸清從陰山到賀蘭山的通道,對遼國來說,絕對是得不償失。
光路程長短都相差數倍。
談判桌上你來我往,蕭禧算是碰到了真正的對手,蘇頌和晁補之,對遼國內部的情形可以說是知曉得一清二楚。
而且如今遼國南部諸州郡,根本就不願意得罪宋朝,薛忠那裡,還能不斷收到來自遼朝官員的內部情報。
蕭禧感覺自己如同陷入了泥潭,來自四麵八方的壓力,這樣的情形,是以往談判從來沒有遇到過的。
而且蕭禧經過蘇油的指點,自己在獐子島的經濟利益就不少,是獐子島皇宋銀行的一等客戶。
耶律洪基其實也就是訛詐,要求蕭禧儘可能從這次事件裡邊多撈好處。
於是蕭禧最後又使出老一套,說不過了就耍橫使潑,幾乎就是明說你不給我大遼好處我們就過不去這坎。
這就是外交上的明搶,遇到這樣的滾刀肉,蘇頌和晁補之隻好做出重大讓步。
最終雙方在的極大克製下,商定和約。
遼國承認大宋對西夏的管理權,同時放棄自己對西夏的管理權。
遼國同意和大宋一起,將秉常以前的夏國諸國主,降至節度使一級。
遼國因通婚留在夏國的公主,大宋要保持其待遇,不得輕慢。
為了讓遼國放棄管理權,大宋也付出了重大的代價。
黑山——曲野河一線原夏國與遼國邊境,夏國曾經駐軍七萬。
大宋願意將軍力減少一半,以三萬五千為上限,表示大宋視遼國為兄弟之邦,而不是威脅。
大宋需要在五原、九原兩郡開通榷市。
大宋每年給遼國的絹鈔,在二十五萬貫的基礎上,再增加五十萬貫。
大宋解除對遼部分圖書的禁令,經史子集,佛家經典,允許遼國在獐子島上任意采購。
大宋資助遼國在中京修建司天台,傳授星象、曆法,保持兩國在禮製上的對等敵體地位。
敦煌遺書中佛學的整理情況、編著的書籍,大宋必須定期向遼國通報,贈送。
大宋需要援助遼國,在遼國蘇州設立錢莊,方便商賈進行貿易業務。
大宋承諾,不再以任何方式,與女直完顏部,進行直接貿易。
大宋需要資助遼國,在辰州、保州建設港口。
和議傳回汴京城,頓時引發了軒然大波。
台諫立即發動,彈劾此次和議讓步過大,蘇頌晁補之喪權辱國。
真正的明白人是少數,西夏的產能到底有多大,現在誰都沒底,但是趙頊知道,談判中所謂的大宋支援三路的五百萬貫,是蘇明潤在三路自己個兒倒騰出來的。
和田玉終於在斷絕數十年之後,再次源源不斷送往汴京城,居高不下的毛呢和細毛呢價格,終於在元豐五年的七月來了一次下調。
最關鍵的是軍費,大宋每年在西軍上消耗的軍費,終於得到了徹底的緩解。
戰後陝西四路的正軍還沒有減少,但是廂軍開始大規模複員,因為寧夏三路政策極度優惠,大部分人選擇前往三路當地主。
除了地,還有女人,那裡男人少,女人多,對廂軍老光棍尤其具備吸引力。
半年之內,陝西軍費需求直降一半,而剩下的,陝西和寧夏地方政府可以就地解決。
軍政分離的好處,就是這些軍費捏在文官的手裡,有蘇油這台賺錢機器在,元豐倉和封樁庫在皇宋銀行戶頭上的數字,停止下降之後,又漸漸開始有了緩慢的增長。
為了迷惑遼人,趙頊頒詔,既然和議已成,為了不刺激遼國,讓事情變得拖延不決,他同意對此次和談決議用璽。
但是鑒於蘇頌和晁補之在和談中的糟糕表現,蘇頌落職改任工部尚書;晁補之出外,去寧夏當任蘇油的副手,當任三路都轉運司判官。
臨行之前,趙頊將蘇頌和晁補之召入宮中,三人秘議了兩個時辰,具體內容如何,朝臣不得而知。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筆趣閣手機版更新最快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