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畢仲遊(1 / 1)

蘇廚 二子從周 1409 字 24天前

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畢仲遊

趙頊點頭:“那中書給幾路轉運司行文,務必保障糧秣軍需運抵前線。雖然說經過涪國公的努力,大軍隨運三月軍糧,已經強過以往很多,但是後麵的事情還很繁巨,不能因為路途耽誤,壞了大好局麵。”

蔡確躬身:“臣領旨。”

孫固說道:“鄜延路轉運使李稷乞支錦袍、銀帶。以備招撫賞給。”

趙頊說道:“南海綱銀已然入庫,那就詔三司給錦袍二千領,見管銀帶儘數給之,三司仍廣計置,常令有備。”

孫固又說道:“幾名投效的大首領,禹藏花麻積極應付軍需,幫助調運糧秣;此次戰略調整,起議於禹藏郢成四;以及西界偽樞密院都案官麻女阣多革,熟知興、靈等州道路、糧窖處所,及十二監軍司所管兵數。如今已補借職,軍前驅使。蘇油請奏為三人敘功,三人不求功賞,隻乞陛下賞賜姓名,陛下你看……”

“哦?”趙頊的虛榮心一下子得到滿足:“他們自己有什麼想法沒有?”

孫固說道:“兩名禹藏首領仰慕潞國公為人,乞姓文;至於麻女阣多革,卻敬畏囤安軍蘇太尉,也想跟著姓蘇。”

趙頊笑道:“我大宋如今,也出了個讓蕃人想要從姓的武臣了。”

蔡京適時添趣:“就是不知道麻女阣多革是否知曉,蘇節度的姓,卻也是大宋官家當年賜予的。”

說起這個算是撓著了趙頊的癢處:“蕃夷出武臣不奇怪,出進士才難。唐代新羅進士崔致遠,可算是佼佼者。可大宋如今,由我親錄的夷人進士文臣,已經有蘇元貞,黎文盛,楊蒔數人,而他們的成就,早已在崔致遠之上。”

蔡京拱手道:“待陛下掃平西夏,隻怕還有祁連,西涼的文士,也要入京赴考呢。”

趙頊說道:“那禹藏花麻,便賜姓名文思恭;禹藏郢成四,賜姓名文思禮;麻女阣多革,賜姓名蘇守節。”

“諸位尚需同心協力,伐滅西賊,還我漢唐故地一片文華之風!”

諸臣一起俯首躬身:“敢不效命!”

……

陝西路轉運司都廳,畢仲遊正在計算糧草出入。

兄長畢仲衍如今頗受蘇老學士重用,正在和晁補之一起在軍機處後廳整理對遼曆年來的外交文書,邊界勘定文書,以及晁補之憑記憶盜來的遼朝檔案。

加上薛忠的商隊和張商英的慈善救援隊從北地搞來的情報,燕雲十六州的山川地理,關隘兵防,在蘇老學士的主持下,在軍機處的後廳沙盤上,漸漸變得清晰分明。

而自己的仕途也開始見了些起色,在範純粹幕府擔任乾辦公事一職,其實主要就是負責配合大軍的後勤。

事務非常繁雜,大軍出界時,僅攜帶了三個月的口糧,之後的運輸便隻能靠地方轉運。

好在陛下有旨意,此次征發不同以往,運送物資是要給合理報酬的,因此百姓尚不以為繁重。

即便如此,畢仲遊還是征集了大量的馬匹,上報蘇油:“使民易潰則後不可複役,未若悉縱遣,先輟馬負糧。”

和曆史上不同的是,宋軍此次出征錢糧準備得異常充分,而且穩紮穩打,繳獲了大量的軍馬和民間馬匹,蘇油便將之調配給轉運司使用。

畢仲遊招募熟蕃,組成馬隊,車隊,支應及時,讓陝西路轉運司得到了好幾次嘉獎。

於是轉運使範純粹、李察乾脆將後勤調度的大事,“悉諉仲遊。”

書辦們進進出出,不時前來報告,畢仲遊的能力與其兄仿佛,手裡不停翻著賬簿,耳朵聽著胥吏們的請示,嘴裡隨口做出批示答複,竟然都不耽誤。

門外又響起了匆匆的腳步聲,是官靴的聲音,畢仲遊終於抬起頭來:“喲,趙兄,你怎麼來了?”

來人正是權管勾熙河、秦鳳路轉運司事,通直郎趙濟。

神宗熙寧七年,趙濟曾上書:“河淺廢運,自此物賤傷農,宜議興複,以便公私。”當時就引起了蘇油的注意。

大宋的很多官員對於治理運河沒有概念,認為是勞民傷財,曾經要求停工的聲音還一度占了上風。

直到張方平,蘇油等人相繼對大佬們科普了什麼叫宏觀經濟調控,什麼叫拉動內需促進經濟發展,這樣的聲音才漸漸地消停了。

而趙濟在熙寧七年就能看到漕運對物價物資調控的重要性,僅憑這一條就足夠入蘇油的法眼。

西事將起,六路需要懂經濟,運輸,倉儲的人才,趙濟與畢仲遊同時被調往西路。

趙濟從招文袋裡取出一道文書,焦急地道:“公叔,公叔!此番你我將吃劍矣!”

畢仲遊取過文書:“三十萬石!解運韋州?!為何突然如此緊急?”

趙濟一臉的恐慌:“六路都轉運司要求的,多的不知道,隻說前方軍情有變,十日為期,現在可怎麼辦?”

畢仲遊將文書折起來:“趙兄且莫心急,之前範公幾次移文要我啟用饋挽之夫,我都予以拒絕,隻用馬力,便是防備著今日!”

趙濟眼淚都快要下來了:“怎麼能不急?我陝西八十縣,饋挽之夫三十萬,運期如此迫遽,一旦悉集,受其賦而給之食,必曠日乃可,豈是十日便能備辦?”

就在此刻,門外也騎馬奔進來一員紅衣大員,人還沒有下馬,便高聲喊道:“公叔可在?”

兩人趕緊施禮:“屬下見過副使。”

來人卻是陝西路轉運副使李察:“見到都經略司移文了?”

畢仲遊說道:“剛剛得知,正要與趙兄商議……”

“還商議什麼啊?!”李察如同熱鍋上的螞蟻:“都經略司這是亂命,範公在幕府怎麼不據理力爭?!這也太過分了!”

“轉運司剛剛商量過了,沒辦法!公叔,老夫的性命,這就交給你了啊!”

如今運糧,可不是想象的那麼簡單。

理論上講,轉運司本身是不管理倉儲的,那是提舉常平司的事兒,遇到有現在這樣的糧食發運任務,轉運司首先要下到各縣,命縣吏征集縣中今年承擔役務的裡正。

等到裡正們拿到分配的任務,在鄉裡籌集糧食,組織人力運到縣衙集中,完成征糧之後,則自動轉為“衙前”。

然後衙前們根據縣裡領取到的任務,將征集來的這些糧食送到目的地,取得憑據後回自家縣衙勾銷,役務才算是完成。

中間的管理工作是與衙門不相乾的,兩地衙門隻管發與收,中間的人是死是活,沒人管。

同樣的,軍方也不管地方如何操作,隻管到時候問糧食到沒到,用王中正的話說,“轉運不至,有劍耳。”

管理方式實在是粗暴。

因此六路都經略司這項命令一下來,轉運司要在十日之內完成集糧,組織人力,運輸三項工作,沒人認為可以完成。

畢仲遊拱手:“範運帥不在,仲遊敢情李公印信旗牌。”

李察拖過一張椅子來擺在畢仲遊的旁邊:“彆說印信,我今天人就坐這兒了!”

“李公你這……”畢仲遊不禁有些忍俊不禁:“也罷,第一件事,就是召集各縣官吏,來轉運司領受任務。”

李察交代隨來的書辦:“趕緊!”

畢仲遊連忙交代:“最重要的,讓他們攜帶各縣的倉廩賬簿!”

半日後,路內各官都到了,畢仲遊命他們打開賬簿:“現在我們開始計核各縣倉廩,我念數,你們對數。如果有不對的地方,你們隨時打斷我。”

“龍首縣,今年尚未承役丁夫一千三百人,縣中倉廩十萬石……”

“華亭縣,今年尚未承役丁夫八百五十一人,縣中倉廩七萬三千石……”

接下來,畢仲遊一邊念數,一邊在身後的大黑板上表格中填寫記錄。

八十多個縣的數據,都廳裡隻聞畢仲遊清朗的報數聲和粉筆在黑板上的吱吱劃動聲,諸縣縣吏翻看著賬簿,不由得目瞪口呆。

神人,一項沒錯!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筆趣閣手機版更新最快網址: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