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4章 ,財政就是對國家經濟的掌控(1 / 1)

第944章,財政就是對國家經濟的掌控

“軍權的控製,不僅僅在於製度上麵的控製,更在於思想上的控製,同時對軍隊費用來源的控製,唯有三管齊下,才能夠真正做到將軍權始終控製於王權之下,而不會出現地方割據勢力或者是將領謀朝篡位的現象。”

劉晉一口氣說完,關於這方麵的研究,後世的專家學者可是早就已經研究的非常透徹了。

縱觀古今中外的曆史,軍權上麵的控製都是最為重要的,不管是華夏的曆史上還是國外的曆史上,都有太多、太多軍隊將領謀朝篡位的案例了,數都數不過來。

俗話說得好,槍杆子裡麵出政權。

所以無論是那個國家和朝代都對軍事極為的重視,軍隊都是不能輕易調動的,都必須要有嚴格的程序。

“說得好~”

弘治皇帝聽完也是忍不住直點頭,深表讚同。

這自古以來,當皇帝的都很防備武將,至於文臣,那是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在軍隊的控製方麵,那更是煞費苦心,想出了諸多的辦法。

像大明朝,那是以文人來統兵,明朝曆史上除了這開國的時候有一些赫赫有名的武將之外,在之後,所有軍事出名的人,其實都是文人出現,像於謙、孫承宗等等,都是文人,文人統兵是明朝的一大特色。

除了文人統兵之外,在軍隊之中,還有皇帝派遣過來的監軍太監,文人加監軍太監的摸索,是明朝控製軍隊的方式。

這樣的方法,好處就是沒有武將,所以根本就不存在什麼武將謀朝篡位的事情發生,壞處是外行指導內行,再加上文臣對武將的故意打壓,明朝的武人算是曆朝曆代地位最低的。

很多時候在外拚死拚活的保家衛國,往往還抵不過文人的一句話,以至於明軍的戰鬥力非常弱,縱然是天子有節氣,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但軍隊不行,這腰杆子自然硬不起來。

現在聽完了劉晉的話,弘治皇帝頓時就明白了劉晉在軍製改革之中所做的一切了,這一切都是為了加強集權,加強天子對軍隊的掌控,同時又能夠將大明軍隊的戰鬥力給提升起來,而不是像以前一樣,雖然聽話,但卻是戰五渣。

實行義務兵役製度,從大明各地募兵,征集兵源,這是為了防止某地從軍的人過多,形成地域性的小集團。

征召上來的兵源進行統一的打亂管理,統一的訓練,不僅僅增強了戰鬥力,同樣也是控製軍隊的一種手段。

建立大明皇家軍事學院,培養軍隊將領,這不僅僅是增強大明軍隊戰鬥力的手段,同樣在其中灌輸的忠君愛國思想,這等於是思想上的控製,說到底還是為了加強對軍隊的控製。

“天縱之才,治世之能臣!”

想清楚了這些,弘治皇帝心裡麵也是忍不住感歎一聲,以前總是不明白劉晉所做這一切的深意,如今卻是一下子都明白過來。

對於劉晉的才能這才有了一個更深刻的認識和了解。

劉健、李東陽、張懋、謝遷等人也是紛紛點頭,聽劉晉這樣一講,所有的一切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財政上的集權相比起政治和軍事上的集權,可能是曆朝曆代最被忽視的一個地方。”

劉晉緩一緩,歇口氣之後又繼續緩緩的開口說道。

“古話說得好,有錢好辦事,這一點上麵對於一個國家,對於朝廷來說,同樣如此。”

“但是因為曆朝曆代以來都講究輕徭薄賦,休養生息,故此在稅收方麵,無論是曆代天子還是下麵的官員都非常的謹慎,這收稅的時候,生怕多收了稅,以至於下麵的老百姓水生火熱,民不聊生。”

“但是每當到了真正需要用錢的時候,當政者又會不顧一切橫征暴斂,再加上下麵官員和官吏的變本加厲,於是就會出現了史書上所說的橫征暴斂、不顧百姓死活的現象出現。”

“但事實上如果能夠對稅收一個充分的認識,就會明白稅收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在稅務改革的時候,臣就已經向陛下和諸公闡明了這稅收的重要作用,這稅說到底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朝廷和國家需要強製性的征收一部分社會財富用來維持國家的日常運轉,建設重大項目,賑濟災區、抵禦外敵入侵等等,同時也需要通過稅收的征收來達到調解國家經濟發展的目的。”

“所以在財政的集權上麵,國家的財政大區必須始終掌握在朝廷的手中,而不能將這個權力下方給地方封疆大吏,更不能允許少數偏遠地區的部族首領們掌握財政大權。”

“目前來說,在西域、草原和烏斯藏這幾個地方,依然還有很多的部族首領掌握了自己本部族的財政征收大權,臣以為應當給予打擊和取締,將這個權力收歸朝廷,如此一來,時間一長,這些部族的人就知道交稅的對象是當今朝廷而不是他們的部落首領。”

“而失去財政大權的部落首領,他們也就失去了成為西南土司一樣存在的可能性,沒有人會跟著一個窮光蛋去混日子的。”

“嗯!”

弘治皇帝聽完,也是再次鄭重的點點頭。

以前的時候,他是被文臣給忽悠瘸了,認為輕徭薄賦、休養生息才是最好的治國之道,可事實上呢,朝廷沒錢,他的內帑也沒有錢,什麼事情都辦不成。

彆說是在大明各地修水泥馬路、修橋鋪路、修建河提、水庫等等了,就是連修葺下皇宮的錢都沒有,可想而知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弘治皇帝縱然是有心治國,恐怕也是有心無力。

現在就不一樣了,通過劉晉的稅收改革,大明國庫每年單單是收上來的稅銀就超過九千萬兩,預計弘治十五年的稅銀甚至於可以超過一萬萬兩。

如果再算是征收上來的實物,諸如糧食、布匹、茶葉等等之類的,這國庫從未如此充盈過,辦什麼事情都可以非常的順利、大氣。

南北、東西的水泥馬路一開工就是好幾條,這西域、河中一納入大明的統治就可以立即修水泥馬路過去,草原上麵一個個新建起來的城鎮;黃河兩岸修建起來的河提等等。

這些都是用白花花銀子給砸起來的,沒有銀子,朝廷能夠辦起這些事情來?

如果不是這些浩大的工程,大明能夠控製北方草原?

這弘治十五年真的就風調雨順了?要知道夏季的時候,黃河兩岸河水暴漲,放在以前,還不知道有多少良田要被淹沒,但是因為修築的河提,所以沒有發生洪澇災害。

還有要不是有銀子,朝廷能夠將數以百萬的人口遷移去遼東、西域、河中和南洋等地?

所以財政大權真的很重要,有銀子才好辦事,弘治皇帝對此可是深有體會。

千萬不能被人忽悠瘸了,否則還以為不征稅,國家就真的能夠更好呢。

要知道,以前不征稅的時候,銀子還不是被那些商人、地主士紳等等埋在了地下,根本就沒有起到任何的作用。

至於老百姓,他們手中何曾又能夠留下幾個銅板?

“朝廷的財政大權,這關係到是朝廷對整個國家利用經濟的手段進行調控和掌控的能力,因為隻有朝廷有錢,將一部分的國家財富集中起來,用來辦國家大事。”

“不管是對外移民,還是修橋鋪路,又或者是修建水庫、河提等等,這都是利國利民的大事,沒有錢根本就實行不起來。”

“還有有錢了才能夠維持起一支強大的百戰之軍,我們才能夠對外連戰連捷,不斷的開疆拓土,搶奪更多的生存空間和資源。”

“所以財政的權力必須進行集中,絕對不能放鬆或者是下放到地方,給那些部族首領們機會。”

劉晉也是將後世對財政、收稅的係統性總結給說了出來,說到底,這財政之權關係到的是朝廷對整個國家的經濟掌控和經濟調控的能力。

當然了,在古代,因為交通不便、信息不暢的緣故,這天子對下麵征收一個銅板,通過這一層層的加價和壓榨,可能到了最後老百姓就要繳納五個銅板的稅收。

故此,很多時候,這輕徭薄賦、休養生息也不能說是完全沒有道理,天子不征稅,下麵的官員、官吏自然也不好多征稅。

但有時候,即便是上麵的天子不征稅,下麵的官員、官吏依然會巧立名目的橫征暴斂,各種各樣的苛捐雜稅多如牛毛,很多時候並不是上麵天子所製定的,都是下麵官員和官吏們自己發明出來的。

現在情況就有點不同了,因為大明早報已經在大明各地都傳播開來,即便是帝國最遙遠的黃金洲,定期也有大明早報傳過去,信息流通更流暢,再加上水泥馬路的修建,四輪馬車和海船的運轉,大明各地之間的交流和往來也會越來越便捷。

自然而然的,這稅收方麵也還是要慢慢的向後世的稅收製度去轉變,以適應資本主義時代和殖民時代的到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